劉徹看著天幕上代表匈奴的綠色地盤隨著時間不斷擴大,麵色陰沉。
【“再說冒頓此人。”
“冒頓為頭曼單於的長子,按《史記》中稱為太子,但這個太子似乎並不得頭曼的喜愛,頭曼偏愛另一閼氏所生幼子,欲廢冒頓而立幼子,於是令冒頓到月氏當質子,仿佛還擔心長子死不了,專門在冒頓質月氏之時,急攻月氏。月氏為了泄憤,準備殺了冒頓,卻不曾想冒頓偷了月氏的馬,跑回了匈奴。”
“也不知頭曼怎麼想到,竟又覺得能自己逃回來的冒頓很勇猛,讓他統領一萬騎兵,當然,這也可能是為了掩蓋自己想要殺子的圖謀。不管怎樣,曆此劫歸來的冒頓,不僅死裡逃生,還獲得了力量。”
“大概所有雄才大略又野心勃勃的上位者都一樣,在感受到如此冰冷的殺意和親身體會命懸一線的處境後,他們會比任何人更果斷地下手除掉這樣的威脅,即便這樣的威脅來自於他們的親生父親。中原的英主唐太宗李世民是這樣,草原的雄主冒頓自然也是這樣,區彆隻在於趨於中原禮教的限製,李世民選擇請已然‘能不配位’的父親去當太上皇,好吃好喝伺候著,而所受文明更加原始粗野的冒頓,則選擇永絕後患,殺父自立。”】
天幕下眾人吸了口氣,對自古崇尚孝道、後麵更推崇父父子子的華夏百姓來說,弑父的行為太過刺激了。
“果真蠻夷也,竟有如此禽獸行徑。”一時之間各時空百姓議論紛紛。
倒是恨不得號稱禮教代言人的皇室和世家對此事倒是稀疏平常,隻是點評道冒頓此人果然虎狼心性。
而被點名的唐太宗李世民卻很尷尬,當然,已經當上皇帝的李世民還隻是尷尬,而剛成為秦國公,正攻破薛舉精兵的李世民卻是震驚和不敢置信,現如今還在打天下的階段,他與父親李淵感情和關係還不錯,他難以想象未來竟會是如此!
李秀寧也是一呆,她看著天幕,竟有些懷疑那個唐太宗李世民真的是她家二郎嗎?家裡怎麼會變成這樣?就因為皇位和權勢嗎?不過她也沒忽略天幕說的,二郎受到了生命威脅才這樣做的,她的神色一暗,爹未來想要殺了二郎嗎?
被念到的李淵卻覺得自己很無辜也很憤怒,但他察覺到周圍人暗自投來的隱晦眼神,不得不咽下胸中萬般情緒,強笑道:“有感天幕示警,但我與我兒父子情深,又怎會如此!”說罷,又要派人送去美酒佳肴到李世民處慰軍,並傳去口信令兒子安心作戰,勿要受言語影響。
見主公展示自己一家和樂,不受天幕影響,底下人不管心裡怎麼想,嘴裡紛紛捧場。
【“冒頓殺父這一段,《史記》中做了詳細的描述,首先是他所做的準備,前麵說冒頓靠自己的謀略和膽識,得到了一萬精兵,但並不是得到就能駕馭,甚至還要跟隨他做以下犯上這樣殺頭事的,冒頓需要消化並完全掌控這一萬人馬。”
“曆史上,想讓手下的士兵令行禁止如臂使指,不少名將都有自己的方法,比如愛兵如子、身先士卒、賞罰有度……而冒頓所采用的方式,也足以體現此人的性格。”
“他創了一種鳴鏑箭,來使士兵練習騎射,並下令但凡鳴鏑箭所射之物,所有弓箭都要跟著射,如有不從者,殺無赦。”
“其後,又通過四步來樹立威信和進行試探,第一他先射獵鳥獸,如有沒跟的,皆殺死;第二冒頓又射殺了自己的馬,有不敢射的,殺之;第三,他將箭對準自己的寵妾,又殺死不敢射的士兵;最後,他趁外出打獵時,射殺了他爹老單於的馬,這次左右都跟著射。”
“於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冒頓樹立了自己在手下的絕對威信,並且也除掉了身邊不服從的人。”
“冒頓的性格,在這個事跡中顯露無疑。”】
嬴政眸光幽深,不錯,狠辣、勇猛、胸有謀略……
此人果真不容小覷。
【“做好準備工作後,冒頓下手可謂穩準狠,他趁一次跟隨頭曼單於去打獵的有利時機,用鳴鏑箭射擊頭曼的頭,他手下的人條件反射也都跟隨鳴鏑箭射擊殺死了頭曼。緊接著他又以雷霆萬鈞之勢把他的後母、兄弟及不服從他的大臣全部殺死,隨後就是冒頓自立為單於。”
“從他上位的過程,不難看出冒頓是一個有勇有謀的野心家,而更可怕是這個野心家在弱勢時還能十分隱忍。”
“冒頓剛上位之時,東北部的另一個少數民族東胡還十分強大,實力還略勝匈奴一籌,在得知冒頓殺父自立後,東□□使者前來試探,先是索要匈奴的千裡馬,冒頓力排眾議給了,東胡自以為冒頓懦弱,又派使索要冒頓的閼氏,也就是小妾,手下人引以為恥欲拒絕,而冒頓本人麵對這樣的奇恥大辱,卻視若平常,仍把閼氏送給了東胡。這下,東胡真以為冒頓性弱,於是又派人大言不慚索要土地,臣子們都認為那一片土地不過是一片不毛之地,給就給了,可冒頓卻大怒,殺了說送土地的臣子,說出了一句真知灼見——‘地者,國之本也,奈何予之!’”
“這個觀點,跟我們如今所言‘國家領土神聖不可侵犯’,有異曲同工之處,大抵有見識的人,都知道領土神聖不可侵犯的道理,古今皆是。”
“當然,除了某些目光短淺或心思險惡的傻子,要知道土地也不是他們辛辛苦苦打下的,可卻沒長眼讓他們掌了權,沒見識到隻能看到自個腳下那一片地,放眼望去,就覺得這貧那窮,不如割讓出去算了。”
“對於這種人,我隻想說,連你們口中號稱蠻夷都知道土地之重的道理,你們卻不知道,以後少罵彆人蠻夷,丟人。”】
某些人在下麵破防。
皇帝們開始思考自己生平有沒有丟了哪塊沒用的廢土,也有的皇帝自覺自己開疆拓土,可沒做過棄土的丟人事,不覺心安理得,嘴裡念道那句“領土神聖不可侵犯”,奉之真理。
而某些大臣回想到自己上書棄地之事,冷汗直冒,按後人觀念,自己豈非遺臭萬年?
【“冒頓會如此生氣甚至說敢如此生氣,首先肯定是他確實認為土地非常重要,其次經過這些日子的忍辱負重,匈奴已經具備了和東胡一較高下的實力,這一點與漢朝前幾任皇帝在實力不足的情況下,以和親互市與匈奴虛與委蛇,再到武帝時大破匈奴是一個道理。”】
漢文帝再次聽到天幕提到武帝劉徹這個出息的孫兒,麵上平平,心裡卻仍是激動和自豪,好孩子,祖父受的氣,你可算是幫著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