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劉邦和韓信都不由一默。 ……(1 / 2)

劉邦和韓信都不由一默。

劉邦無法否認,當狼狽地被匈奴圍困在白登山時,他不自覺想起了韓信曾說的‘陛下不過能將十萬’,說實話,他對自己的領兵能力是自信的,但又豈能跟‘多多益善’的韓信相比。就像是天幕所言,每個時代都有舉世矚目的將領,項羽是,韓信更是,這點上他確實不能與之相比。

在不得不向蠻夷低頭時,劉邦輾轉反側,想到被軟禁的韓信,可思忖再三,他還是不放心,他用計削了韓信王爵,韓信手裡無兵倒罷,一旦有了兵,那豈不是蛟龍入海,他若勾結匈奴反過來威脅大漢,那才是真真正正的亡國之難。

所以,韓信還是先關著吧,隻是天幕預言了韓信的死,怎麼處理來堵天下悠悠之口,這還得好生想想,唉,劉邦在心裡歎氣,就如天幕所言,韓信若能安守臣子本分,豈不兩全其美。

不過韓信如今還在掌握之中,當務之急還是另外幾個遠在封地的異姓王,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和燕王盧綰,他們同樣能看到天幕,得知自己死期將近,隻怕狗急跳牆。

想到這兒,劉邦一臉正色,正襟危坐問道:“依眾卿看,接下來該如何是好?”

懂事的臣子們自然知道君上問的是什麼,紛紛開口諫言。

劉邦認真聽著,等他們七嘴八舌說完後,轉向一言不發的張良,笑道:“留侯有何妙計?”

張良微微一笑:“陛下胸中不是已有韜略。”

劉邦亦是一笑,也不否認,按三人的性格,聽到天幕的預言,英布必反,先帶兵解決他便是,至於彭越身段靈活慣識時務,先派人去‘曉之以理’穩住即可。最後是盧綰,想到他,縱然是劉邦,心中亦感悲涼,他們自小相識視同手足,當年沛縣之時何等親密,舉事奪天下之時又是何等信任有加,沒想到未來竟沒善終。

不過,現在畢竟還沒到這一步,劉邦覺得再給他們彼此一個機會,他要親筆寫信給盧綰罵他一通,看那豎子是不是真的想要反了乃公。

軟禁在府中的韓信覺得悲憤和不甘在胸中噴湧,什麼叫沉下心為臣,他難道還沒有儘為臣的本分嗎?當初蒯通如此極力勸他保全自己三分天下,可他還是感念劉邦禮賢下士堅定拒絕了。

所以他要求論功行賞封王列功這有錯嗎?他劉邦既然不樂意給異姓封王,他早說呀!

他劉邦用各種無賴手段竊他兵權之時,他何曾多說過什麼?

說到底,劉邦畏惡他的才華,他不信他!

他不信任我韓信人品德行,也不信我能士為知己者死!

“哈哈哈哈……”一向性格內斂冷肅的韓信不由發出一陣狂笑,如今人為刀俎我為魚肉,自己不就是在等死嗎?

誰曾想,他韓信會落入如此下場。

漢初後宮中,呂後有些出神,天幕說她協助劉邦殺了兩個異姓王,她猜到未來的自己定是為了鞏固權威,自己都做到了這個地步,那接下來會如她所願嗎?

……

秦時空。

嬴政神采奕奕,吩咐馮去疾命人去淮陰找這個韓信,他直覺這韓信當為淮陰人,沒有意外的話,這兵仙韓信就是他大秦的了。

淮陰。

小韓信沒跑進亭長家,看那幾個少年走了,就從亭長家門口直接繞道跑回了自己家。回到家見他娘身體不適正躺榻上休息,他也不打擾,默默燒水準備做飯,正打開糧缸蓋子,就聽見天幕又提起了那韓信。

小韓信連忙放下蓋子,一聽就聽到了關鍵詞——淮陰侯,他隻覺自己的心跳如擂鼓般激動,一定是他,這淮陰侯韓信、這兵仙韓信,一定是他。

他幾乎壓抑不住這樣的驕傲,想放聲大喊:“某果然出人頭地了!”

等小韓信好不容易勉強壓抑住激蕩的心神後,才分出神去思考剛才天幕說的,他本來功高封了王,卻又被那漢高祖劉邦給廢了,最後竟然還死了。

他一下有些茫然,天幕說他功高震主,不能為君容,若他還跟著劉邦,那豈不是還是個死,那他以後該怎麼辦?

轉念一想,有這天幕預言,這大漢還能不能有都不一定,要不,他還是按原計劃,再大幾歲向秦王投書自薦吧,隻是……天幕說了他原本該是漢臣,秦王有這個胸襟接納他嗎?

一時間,小韓信愁容滿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