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對匈奴來說特彆重要的實則是‘通關市’這一項,中原地區物產豐富,允許與匈奴互市對他們意義極大。”
“而且我們可以發現,很長時間內,互市都是匈奴對漢朝商品依賴性高,‘漢既班四條,後護烏桓使者告烏桓民,毋得複與匈奴皮布稅。匈奴以故事遣使者責烏桓稅,匈奴人民婦女欲賈販者皆隨往焉。’這就形象地描述匈奴對互市的依賴。”
“實際上,邊境互市一直是中原王朝對付邊疆政權的手段之一。”
“而賂遺也是漢初對匈奴“羈縻外交”的主要手段之一,具體是定期贈與匈奴一定數量的生活物資和奢侈品,以此交換,誘使匈奴放棄或減少對漢朝邊境地區的侵擾。某種程度而來,這樣付出的物資比戰爭所造成的損失相對較少,所以統治者也樂意用這樣的手段來減少戰爭。”
“畢竟錢能解決的是,何必要打打殺殺嘛。”
“但我提醒一下,宋朝趙姓天子也是這樣想的。”
“結果如何大家也看到了,沒有擔負起曆史職責的趙宋王朝,自己滅了國不說,逃避和放任卻催生出成吉思汗領導下橫掃歐亞大陸的怪物。”】
元之前時空的人們心中一凜,橫掃歐亞大陸?
這歐亞大陸是哪裡?
是中原嗎?但從未聽過這個稱呼啊。
那成吉思汗又是誰?能橫掃大陸?
宋朝天子們冷汗直冒,他們已經無暇顧及天幕對他們的冷嘲熱諷,因為他們被這聽上去十分恐怖的成吉思汗嚇了一跳,不是說宋被那金人折辱嗎?什麼時候又冒出來個成吉思汗,這又是哪裡來的?
難道大宋弱得人人可欺了?趙匡胤臉色黑沉地想。
而元朝乃至之後地朝代,想到那曾經肆虐中原地蒙古鐵騎就心有餘悸。
朱棣皺著眉看向北方,那大清可是蒙古人?
【“好在與趙宋不同,西漢的賂遺僅是權宜之策,其更深遠的意義在於經濟攻勢和文化滲透。通過向匈奴輸送大量中原的奢侈品,炫耀並打擊匈奴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同時也通過誘使匈奴對西漢進口的物資產生嚴重依賴,削弱其吃苦耐勞的意誌力,進而逐步瓦解匈奴民族性格,在這樣的博弈中達到不戰而勝的目的。”】
劉徹舒了口氣,幸好天幕出現伊始他就派人探查過出了大漢境內,除了漢人外其他民族看不到天幕,不然被匈奴看到就麻煩了,儘管這賂遺和互市也好,都是匈奴人抗拒不了的陽謀。
【“當然,說是這麼說,但在戰場上沒得到的東西,也不能指望從其他方麵得到。”
“儘管西漢君臣或許內心渴望過各種不戰而勝的結果,但劉漢皇帝們也非常清醒的知道這個道理。”
“在漢高祖在世時,和親政策基本定型。”
“劉邦去世後,作為太子的劉盈登基,新的時代開啟,但這個時代與其說是劉盈的時代,倒不如說是高皇後的時代。”】
呂雉狠狠鬆了口氣,最終還是劉盈登基了,她的努力沒有白費,隻是……天幕說她的時代……果然……
果然,劉盈那小子還是爛泥扶不上牆!劉邦毫不意外地想,幸好還有呂雉那娘們,她應該能撐住吧。
【“畢竟司馬遷在《史記》中都不屑單獨寫劉盈的本紀,轉而寫了呂太後本紀。顯然,哪怕在漢朝人的心中,他們都很清楚,那個時代,是呂太後的時代。”
“呂太後是華夏曆史上第一個未有皇帝之名、卻有皇帝之實的女性政治家,堪稱無冕之皇。”】
嬴政眼波一動,又一個宣太後嗎?不知道執政水平如何……
【“‘高後女主稱製,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這是司馬遷在《史記》中對呂太後的評價。”
“這位極其出眾的女性,不僅在漢朝存在感極強,甚至也在華夏史中劃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她執政的這十五年,使社會穩定百姓休息,為接下來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基礎,可以說如果劉邦是秦始皇優秀的繼任者,那麼呂太後也沒有辜負劉邦的期望。”
“即便後人各種非議她牝雞司晨,但她的功績毋庸置疑!”
“當然,這也要慶幸她生在漢朝,漢朝史官雖然下筆也自帶立場,但好歹還是尊重史實,並不胡編亂造黑料,畢竟在她之後的另一位赫赫有名的女主,就不得不遭到宋朝為首的文官們彆有用心地造謠誹謗了。”】
“呼——”劉邦長長地吐了口氣,心中下定了某種決心,兒子雖然是廢物,但耐不住他娘爭氣啊。
而後宮中的呂雉神采奕奕,她不料竟能獲得後人如此盛讚,至於兒子什麼的,唉,她懶得管了。
武則天臉色陰沉得滴得出水,她毫不懷疑天幕說的那個被造謠的人就是她,這宋朝不就在大唐之後嗎?她冷冷一笑,果然是一群不中用的男人,除了搖搖筆杆子,也想不出什麼高招了。
再次被cue到的宋朝人表情木然,反正提到他們就沒什麼好話是吧,趙家天子們隻覺顏麵無光,自個王朝從上到下真是被批了個夠。
【“但在這裡,呂太後並不是主角,就不具體講訴她的生平了。”
“因為毫無疑問,她值得一個單獨的篇章。”
“我們隻提一下她執政時期對匈奴的態度,總的來說,用一個詞能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