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時,由於匈奴的隔絕,漢帝國可以說對西域一無所知,那怎麼辦呢?這個戰略構想難道還沒開始就要宣布失敗?”
“意誌堅決的漢武帝不肯放棄,雖然不知道月氏在哪兒,但漢朝知道度過黃河向西走,也就是現甘肅中段,有一條走廊,由於位於黃河以西,又被稱為河西走廊,通過它,可以去往西域。”
“於是劉徹決定招募自願出使西域的使者,這個人選非常重要,因為這段行程的危險不言而喻,作為中原到西域的唯一交通要道,河西走廊在當時完全控製在匈奴人手裡,一旦被抓,絕對是九死一生,而西遷的月氏到底去了哪裡,誰也不知道。”
“因此,這是一段危險遠遠高於收益的任務。”
“朝廷雖然發布了招募令,卻鮮少人報名,除了一個人,沒錯,就是張騫。”
天幕上一個貌不驚人的青年疾步行走在宮廷之中,隨後畫麵一轉,青年跪在地上恭敬地接過少年君主托付的使者符節,最後是他手持符節拍馬而去的背影。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可複還?”
“彼時,誰也不知道。”
“而張騫當時二十七歲,僅擔任朝廷侍從官,身世才華不顯,誰也不曾料到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將創造怎樣的傳奇。”
“當然,傳奇的一開始,是狼狽的。張騫使團一行一路向西,走在河西走廊之上,毫不意外,被匈奴給抓了,還被押送到軍臣單於麵前,軍臣單於將他質問得啞口無言,好在軍臣喜愛張騫人品,在威脅利誘要求他放棄出使投降匈奴卻無果後,扣留了他。”
“這一留,就是十餘年。”】
博望侯府內。
張騫意外地看著天幕竟然濃墨重彩地提及他出使西域的事,還對他如此讚譽,倍覺受寵若驚,雖然他心中不是不自傲此事,卻沒想到能得到“改變華夏、影響世界”的評價……
張騫瞬間紅光滿麵,心臟砰砰直跳,恨不得立刻再去西域轉兩圈。
張騫想再出使西域,劉徹也在想這個問題,後世如此讚譽此舉,定是有利可圖,想到張騫歸漢後提到的西域各國奇珍異寶,簡直心癢難耐。
“什麼時候再讓張騫去一趟呢……”劉徹看向西麵,隻要仲卿和去病能帶來好消息,再次大敗匈奴,奪回河西走廊,他便能更從容地派張騫再次出使西域。
……
嬴政看著天幕一閃而過的地圖,胸中燃起熊熊野心,原來匈奴往西還有那麼多國家,無需天幕多說,他也明白這條路的意義何在。
這河西走廊,大漢能去,他大秦更能往。
【“張騫的不合作讓匈奴人十分惱怒,於是被軟禁起來,長時間失去了自由,但這個特殊的經曆從另一方麵,也使張騫能近距離的了解匈奴日常生活。雖然沒能從張騫口中得到漢朝的情報,但大概是他的性格才乾仍打動了匈奴單於,為了讓張騫歸順,軍臣特地為他娶了妻,對,給他娶了一個匈奴女人。”
“看到這裡真不禁讓人沉默了,就像是沒人問過和親匈奴的女性的意願一樣,我想,也無人問過這個匈奴女性是否願意嫁給這樣一個隨時會有生命危險的異族人。”
“在男權社會,大漢也好,匈奴也罷,對女人都是一樣的態度,沒有掌握權力的人,隻能被掌權者支配。”
“那個匈奴女人順從地嫁給了張騫,並且死心塌地儘一個妻子的本分。”
“後來在囚禁了十年之久後,表現得十分老實的張騫終於尋到機會,趁匈奴人不備,帶著一個隨從逃了出去,我想他身為枕邊人的妻子,不可能毫無察覺,但他仍然順利逃脫成功了,這其中意味不言而喻。”
“而在經曆了這麼久的磋磨和打擊後,一般人可能鬥誌全消,但張騫沒有,他仍然記得自己出使的使命,他拿著自己親手重做的使者符節,繼續一路往西,希望找到月氏的蹤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