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後麵某些朝代的武將卻嫉妒得不行,自覺若他們能像冠軍侯這樣奉一明主,沒準也能得到如此生前隆寵死後哀榮。
【“無論如何,不管怎樣的懷念,年輕的冠軍侯終究是去了,他一去,就像多米諾骨牌對大漢、對漢武帝、對衛霍兩家起了連鎖反應。”
“霍去病去世是公元前117年,十一年後,也就是元封五年,長平侯衛青也病故,諡號‘烈’,同樣陪葬茂陵,他的陵墓也被漢武帝下令修築成陰山模樣。”
“衛青去世的影響,絕不亞於霍去病,甚至可以說國之柱石倒塌。”
“對外來說,衛青的死意味著一段時期內大漢能對抗匈奴的、擁有大局觀的帥才徹底缺失,而衛青去世一年後,也是細君公主和親烏孫之時。”
“對內來說,衛青的離開代表著以他為首的衛霍兩家徹底失去了支柱,也意味著太子劉據失去最重要的外戚力量。”
“要知道,舅舅衛青不僅是劉據的支柱,也是與皇帝父親能直接溝通的重要渠道。在漢武帝晚年開始寵愛小兒子,衛皇後和太子倍感不安之時,漢武帝就是通過衛青直接向妻兒表明對太子很滿意不會產生易儲之心,就此才打消了他們的驚慮。”
“也就是說,但凡衛霍哪怕一人尚在,劉據也不會陷入後麵的慘烈結局。”】
劉徹心裡一咯噔,衛青畢竟不像霍去病那般青年早逝,他對此心中倒有些預期,但他亦不是不難過,就像天幕所言,衛青對大漢對他都太重要了,他的死,所引發的後續才更令劉徹心驚。
帶著兒子走在前往宣室殿路上的衛子夫,恍惚地盯著天幕,巨大的悲傷和對兒子的擔憂讓她幾乎不能自持。
“阿母……”耳邊傳來兒子擔憂的聲音,衛子夫才勉強定了定神,她不能倒,她要聽下去,她要記住天幕說的每一個字。
而被提到的當事人衛青,還沒從外甥早逝的悲痛中緩過來,就聽到了自己的死訊,他沒多為自己的死難過,反倒為他與陛下善始善終而欣慰,但馬上又得知了姐姐和太子外甥的不幸消息,不由深深皺眉。
【“簡單說一下武帝晚年的巫蠱之亂,雖然大家戲稱是武帝發豬瘟,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發……發什麼?
劉徹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自己聽到了什麼?
什麼叫發豬瘟?為什麼要如此汙蔑詆毀他?這些後人還懂不懂尊重二字怎麼寫?
劉徹勃然大怒。
劉徹暴跳如雷。
劉徹無能狂怒,隻能咬緊後槽牙。
周圍人大氣都不敢喘一下,生怕呼吸重了點正好撞到火山口。
“哈哈哈……”漢朝人不動聲色怕被人舉報對皇室不尊重,其他王朝卻毫無顧忌,難得一頓爆笑。
“發……發豬瘟……哈哈……後世人怎麼如此促狹……哈哈”李世民本來還在惋惜衛霍兩個人才的早逝,猛不丁聽到天幕的說法,被逗得朗聲大笑,笑著又有些不解,“為何後世人罵漢武帝是豬?”
大臣們也忍俊不禁,聞言,便有博覽群書的臣子上前道:“倒也不算罵,恐怕是因為一本誌怪小說《漢武故事》裡杜撰過漢武帝小名曰彘。”
李世民一愣,又哈哈大笑起來,“這些後人,真是什麼都信呀。”
【“事實上,巫蠱之亂確實是聰明過頭的漢武大帝晚年一次的大翻車,雖然這一次翻車的後果是差點敗光了西漢國運,令大漢差點中道崩,但事情發生的原因真的是北宋司馬等某些人循循誘導的漢武帝老年昏庸、寵信奸佞嗎?”
“不不不,巫蠱之亂更深層的實際上是漢武帝周圍一群眼前要富貴皆散、小命難保的近人、官吏、外戚默契地聯合起來,對老劉家天子薄情寡義的執政風格實行的一次大反撲。”
“結局如何大家也知道,所有與引發巫蠱之亂的相關的人都被暴怒的漢武帝用殘酷的全部殺光,他們固然沒贏,但也不算輸。”
“因為高高在上的天子也付出了慘烈的代價。”
“——妻子自儘,寄予厚望的王朝繼承人亦被迫自儘。”
“而這一年,他已經六十六歲了。在他之前,活得最長的高祖劉邦死時也就六十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