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她的幸運來源於自身的才智、努力和奮鬥。”
“而在解憂公主去世後,陪著她一同回到長安的馮嫽並沒有沉寂下去,隨著烏孫政局出現新變故,她又開始了新的征程。”
“原本的烏孫大昆彌元貴靡早早去世了,他的兒子星靡繼任,成為新一任的大昆彌,可惜星靡尚且年幼,經驗不足無力執掌國政,再加上烏孫國國內的匈奴勢力本就不弱,眼瞧著烏孫形勢驟然緊張起來。”
“這個消息令漢廷很頭疼,而同樣得知了此事的馮嫽也十分不放心,因為烏孫的形勢本就是她和解憂公主多年辛苦所締造的,如今解憂公主先走一步,留下她必然不能袖手旁觀。”
“於是,馮嫽不顧自己已然年近七旬之身,也不再留念故土之情毅然上書,自請再使烏孫,幫助星靡治理國政,維護漢烏關係。”
“當時,漢宣帝駕崩,太子劉爽剛剛繼位,儘管對年事已高的馮嫽心有不忍,但考慮到西域局勢,再加上馮嫽情真意切的請命,漢廷同意了。”
“初元元年,馮嫽在數百官兵的護送下,第三次踏上了絲綢之路,這是她第二次出使烏孫,與之前不同的是,漫長的歲月不僅讓一位女性的青絲變為了白發,還給她帶來了閱曆和豐富的人生經驗。”
“此時的馮嫽已經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和外交官了,她的主動請纓和漢廷的欣然批準,都充分證明了她具備鎮撫烏孫的能力。”
“事實亦是如此,她回到烏孫後, 白天協助星靡和大臣們一起處理國政, 夜晚, 又不辭辛勞地教星靡學習經史, 向他講授做仁君的道理。同時馮嫽又以漢使的身份在西域調節各國關係,廣施漢朝恩澤,從而增進西域諸國對漢朝的了解,對西域都護府的建立發展都起到了良好地推動作用,她的存在為古代民族融合和華夏邊疆的安定團結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馮嫽,她生於大漢,最後長眠於西域。”
“偉大而漫長的華夏史,除了有鐵血男兒的浴血凱歌,也有巾幗女傑用另一種方式書寫傳奇。”
“英雄的鮮血和英雌的熱淚交相輝映,最後才彙聚成一出千秋青史。”】
“英雌……”天幕下的眾人揣摩著這個陌生的詞彙,但漢語就是這樣,就算沒聽過,但大抵還是能聯係上下文知曉意思。
一些古板守舊的人像是被冒犯一樣,氣得大罵道:“不倫不類!不成體統!”
也有心胸開闊不以為然,反而覺得很有道理,畢竟英雄多指男人,女人的傑出人物稱為英雌也無不可。
而更多的女性著魔似的念著這兩個字,自古以來,提到女人的詞語都是負麵的,哪怕是同樣負麵的品性,形容男人是“無毒不丈夫”,形容女人卻是“最毒婦人心”,何其不公!而當誇讚女性的時候,不管是“女英雄”“巾幗須眉”還是“金閨國士”,其構詞方式都是將女性疊加在原本指男性的詞彙上,歸根到底是在說明女性有了男性好的品格,可是憑何認為女性本身就沒有超群的力量、智慧、英勇和無私的品性呢?
既然勇猛無敵、無私忘我、堅韌不拔、英勇奮鬥的男人,能被尊稱為英雄,那同樣擁有這樣品格的女性又為何不能稱為英雌?
“英雌……英雌……哈哈哈好啊!”武則天朗聲大笑,這個詞語無疑正中心意,畢竟她是為了表現自己與眾不同,會為自己名字自造“曌”字的人,她也毫不懷疑自己是創造曆史的人,她喜歡這個詞,就讓她來把這個詞傳播下去,變成所有人習以為常的常識。
無獨有偶,李清照也是這樣想的,她腦海中的靈感如瀑布般噴湧,她要馬上回家,她要為這個偉大的詞寫詩作詞,讓它家家吟誦代代流傳,成為無法湮沒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