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誰貢和親策,千秋汙簡編。……(1 / 2)

【“大江東去,浪淘儘。”

“歲月無情,隨著曆史車輪滾滾向前,縱是風流人物,也慢慢成為了過去,成為史書中一個遙遠的符號。”

“但今朝卻永遠有新的風流人物出現,就像漫漫和親路上,解憂公主她不是第一人,也絕不是最後一個。”

“那所謂煌煌霸業,似乎總需要女性的血淚點綴般,那片茫茫草原,也埋葬了一個又一個他鄉異客。”

“而接下來,要說的,便是那個和親史上最富盛名的女性之一。”】

天幕下不少人默默念叨著那句“大江東去浪淘儘”,心緒慢慢平複下來,待聽到最後一句,心中已有所悟,還未將那名字說出口,就聽見一陣琵琶聲傳出,那琴聲淒楚寂寥,聽得人胸中一酸,幾乎落下淚來。

再看向天上,隻見漫漫黃沙中立著一個風姿卓越的女性,她懷裡抱著琵琶彈奏著,當她抬眸時,那張絕色的容顏令眾人呆住,而此時天空中一排南飛的大雁竟也似被美人驚豔,呆呆忘記扇動翅膀,紛紛跌落於平沙之上。

此情此情,讓天幕下不少文人們脫口而出那四個字:昭君出塞!

【“這是文人們為她杜撰的故事——昭君落雁,而經過無數文人一代代為她豐富人設和故事,她和西施、貂蟬、楊玉環被合稱為華夏古代四大美人,而‘沉魚落雁’、‘閉月羞花’這樣稱讚美人的成語便是因她們而生。”

“是的,她便是王昭君。”】

此話一出,眾人神色各異,不少不明所以的人嚷嚷著怎麼可能是杜撰,他們堅定不移地相信王昭君一定是絕代佳人,也有不少本身美名遠播的美人神色異樣地摸了摸自己的臉,四大美人啊……

“什麼四大美人!”趙合德對裡麵沒有自己姐妹十分不滿,轉頭看向陷入沉思的皇帝,不高興地嬌嗔道,“陛下也覺得她們比我和姐姐美?”

正在回憶幼年驚鴻一瞥的王昭君是不是真的有那麼美的漢成帝劉驁,見到自家愛妃撒嬌連忙將其拋在腦後,摟著美人連聲哄道:“這些人如何能跟愛妃和皇後比?”

一旁的趙飛燕平靜無波地看著,自天幕出現,她再也不能自欺欺人,難言的焦躁和隱憂充斥著她的心,她們姐妹無親子,待陛下一去,會是什麼下場呢?她又抬頭看向天幕,既然要說到昭君了,那馬上就到她們的時代,會提到她們姐妹嗎?衛皇後從歌姬到皇後,她也是從舞姬到皇後啊,會提到她的未來嗎?這樣想著,趙飛燕又自嘲一笑,她又如何跟衛皇後相比,衛皇後不僅生下了武帝長子,還有衛霍那般得力的外戚,她卻隻有跟她同在後宮受製於人的妹妹。

【“王昭君的故事在民間流傳甚廣,詩、詞、小說、戲曲創作亦多以其為題材。據不完全統計,古往今來反映王昭君的詩歌有七百多首,與之有關的戲曲、小說近四十種,寫過昭君事跡的著名作者可達五百多人。”

“無數人因反對和親,而對昭君出塞惋歎不已。”

“南唐李中寫:‘誰貢和親策,千秋汙簡編。’”

“宋代呂本中寫:‘丈夫不任事,女子去和親。’”

“明代陳子龍寫:‘男兒畏強虜,辛勤獨遠行。’”】

被罵到頭上的西漢統治者和男人們臉上一陣青一陣白,皇帝們先不提,邊境的男人們有些憤憤然:“這話……這話也太偏頗了!吾等如何……如何……”最後卻沒有說下去,畢竟在他們心中確實也覺得抵禦外敵本該是男兒事,卻讓弱女子遠嫁異鄉。

劉邦卻對此不屑一顧:“為了國家的安定,男人能在戰場犧牲,女人難道就能置身事外?”目光中閃爍的是政治家的冷酷。

【“當然,也有無數人讚成和親,為昭君出塞歌功頌德。”

“宋代劉子暈寫‘羞貌丹青鬥麗顏,為君一笑靖天山。西京自有麒麟閣,畫向功臣衛霍間 。’”

“吳師道寫:‘平城圍後幾和親,不斷邊烽與戰塵。一出寧胡終漢世,論功端合勝前人。’”

“汪循寫:‘將軍仗械妾和番,一樣承恩出玉關。死戰生留皆為國,敢將薄命怨紅顏。’”】

王昭君從震驚中清醒過來,沉默良久,發出一聲幽幽長歎,後人惋惜她、歌頌她,可那個她,真的是她嗎?

【“世人為昭君杜撰了無數的經曆、無數的故事,而真正的她到底是怎樣,已然如同鏡中水月霧裡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