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兩人已是縣案首,可以直接等秋闈。
秋闈三年一考,今年這一次來的正是時候,還有半年時間,他們須得抓緊時間。
書桌上擺放著一摞摞紙張,柳世然與溫如水相對而坐。
黑墨落在紙上,隨著一個又一個字散著墨香。
柳世然低頭沉思片刻,鄭重寫下四個大字——溫家疑案。
筆尖下,溫家的一個小藥童用他稚嫩又天真的語氣,講述了啟化十一年臘月的溫家冤案。小藥童跟隨溫厚身邊,親眼看見溫厚被縣衙衙役帶走,又因撞見黃奔雲與蘇常人的秘密,半夜被拖到不二觀處理。恰巧爐峰弄出了人命,與縣衙一拍即合,將所有事栽贓嫁禍到溫厚身上。為斬草除根,官道勾結,汙蔑陷害溫厚獨孫,侵占溫家產業。
紙張寫完一張又一張,一個溫家慘案的版本逐漸完成。
溫如水在編寫另一個完全不同的故事。
筆下的主角是不二觀的年輕道士,調皮搗蛋的他煉成毒丹害死人命,最終被爐峰知曉。爐峰送重金給縣衙收買黃奔雲,正巧遇到因知曉秘密被害的奄奄一息的大夫溫厚,順水推舟,栽贓溫厚承擔罪責。
整整一日一夜,相似的話本出了二十餘冊。
故事雖不同,都圍繞溫厚,牽扯進黃奔雲、蘇常人和不二觀。雖用了化名代替官員和道觀名字,可隻要細看書中描寫的道觀細節,到過梅山縣的人就能輕易看出那是不二觀。有幾冊甚至寫明了“仁容”二字,說他離開道觀正是因為事情敗露。
故事雖然漏洞百出,粗略看上一遍倒也能讓人相信。
畢竟官衙與僧道常有勾結,冤案疑案時有發生。而上能接近皇帝寵妃,下能接觸富戶寵妾秘密的人常常是大夫。
溫如水火速將這些書稿送至書店,連夜印刷。
幾日後,溫如水與柳世然站在碼頭,望著即將起航的十餘船書冊。
溫如水叮囑隨船的書坊夥計:“這些書冊送至清安府和轄下其他各縣的書坊、茶坊,告訴他們分文不取,叫他們低價出售,至於梅山縣的客人……”
“若是梅山縣的人去買,不賣,白送!”柳世然接過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