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6 章 莫小月被送回了悅庭……(1 / 2)

風雲墨色 金久錦 5440 字 10個月前

莫小月被送回了悅庭菊園。可能是雲穆辰跟李承易解釋了什麼,師父破天荒地沒有訓斥她。

這讓莫小月對雲穆辰感激涕零,心想,他也不是那麼高高在上,高不可攀。不錯,可交!

好不容易乖了幾日,也風平浪靜了幾日。

這天下午,悅庭菊園來的客人們嘰嘰喳喳,都在議論一件事。

莫小月本來就是個愛湊熱鬨的,便纏著人家,非得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講得清清楚楚。

那人拗不過莫小月,見她嘴又甜,便認認真真講起來。

原來,是長樂坊的大街上,出大事了。

兵部尚書裴駿的兒子裴小郎,被人用刀捅了。捅他的人,是曹丞相的小兒子,曹文斌。

裴駿的兒子裴小郎,對音律非常癡迷,尤愛古琴。聽說長樂坊的“博古軒”來了一把絕世好琴,名曰:臨風,便前來一探究竟。如果真是“臨風”琴,發誓一定要收入囊中。

恰巧,來了一位女子,也要這把琴,跟著女子來的,就是曹丞的兒子曹文斌。

曹文斌為博紅顏一笑,當然不肯相讓。更何況,他是堂堂丞相之子,還是當今太子妃的弟弟,憑什麼讓給一個癆病鬼,那就太沒麵子了。

雙方僵持不下,論強勢裴小郎根本不是曹文斌的對手。可他又視琴如命,心急之下抱起臨風琴,轉身就跑。

那曹文斌怒氣衝天,操起一旁博古架上的一柄短刀,拔出刀刃捅了過去。不過好在沒捅到要害,裴小郎留住了一條命。

莫小月聽到這奇了,問道:“大哥,你說這兵部尚書的兒子裴小郎,怎麼會是個癆病鬼?他不會功夫嗎?”

那人道:“裴尚書年輕的時候,是個大將軍,常年在外打仗,後來受傷退下來,這幾年才做了兵部尚書。他子嗣本就不多,這個兒子,是他四十多歲才得的。可惜生下來身體就不好,外麵人都暗地裡稱他這個兒子是個癆病鬼。”

“哦,原來這樣……”莫小月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桌上一個中年男人道:“聽說,他兒子現在還命懸一線,宮裡的太醫都束手無策呢。”

另一個道:“這下裴家肯定恨死了曹家,這不是斷人香火嘛。”

“就是、就是,裴尚書也怪可憐的,就這麼一個兒子,真是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還想著過一兩年,給兒子成親,抱孫子哩。”一個鄰桌的,走過來湊熱鬨道。

莫小月努力地想了想,那天在百花宴上,有對衣著華麗無比男女,坐在趙子槿上側,想必就是太子和太子妃吧。看著也沒那麼盛氣淩人和跋扈啊。怎麼她的弟弟,竟這般厲害,說捅人就捅人,捅的還是個大人物的兒子。

“如果那個裴小郎死了,是不是姓曹的得一命抵一命。”莫小月問道。

那人道:“那可不一定,看誰靠山硬了。”

“有道理,還有,目擊者的供詞也很重要,誰知道會不會被收買……”

“兵部尚書,手裡有兵權,也不見得鬥不過那曹老兒……”

“嘿嘿,對啊,狗咬狗,兩嘴毛,嘿嘿……”

“這可是封都城大事件,等著瞧好了……”

“聽說,他們在朝堂吵起來了……”

“你怎麼知道……”

“哈哈……”

眾人的議論聲一波蓋過一波,熱鬨非凡。莫小月聽著也跟著拍手叫好,瞎起哄。

這件事還在所有人的茶餘飯後發酵,大家都等著那個裴小郎的死訊,沒想到,封都城又出了另一件大事。

有一群流民,將封都城的一個米鋪子給搶了。不光搶了米鋪,還搶了藥材鋪。

封都城城安府下令,將鬨事的流民一並抓捕。同時,又將城內的流民全部趕出城外,一個也不許放進來。

不幾日,離皇城最近的封都城南門外,聚集了上萬流民。

由於缺吃少穿,加上生病,流民裡每日都有人死去。這些人被守城的士兵驅趕開來,沒多久又聚在一起。

他們無處可去,整日裡哭天搶地地哀嚎,可憐極了。就連城牆上的士兵,有不少都跟著抹眼淚。

有個中年男人,捧著血狀,從早到晚跪在城門口,但沒人敢接他手裡的血狀,更沒人敢放他進來。

這件事傳進城裡,莫小月自然早早就知道了。還特意去南城門口看了一回,跟著那些流民難受了半天。

第二天一早,便偷偷買了一大堆吃食,去南城門,央求守城的,把這些食物從城牆上拋下去。

守城的倒也不壞,得了莫小月的銀子,便吩咐一個小卒子,把莫小月帶來的東西一股腦拋下城牆。

頓時,下麵亂成一團,流民一窩蜂似的瘋搶,食物一眨眼就沒了。

她又返回去,買了一大堆回來,結果還是一樣。那麼多的流民,她一個人的能力,實在是太渺小,太微不足道了。

莫小月看在眼裡,難受得想哭,可怎麼辦呢。

到了第三天,送食物的人忽然多起來,莫小月看到了環娘,還有師父。

這下,她激動眼淚都下來了,抱著環娘又蹦又跳。

環娘替她擦擦眼淚,笑道:“臭小子,做好事也不叫上我。”

莫小月撅噘嘴巴,看一眼師父,嘟囔道:“我不是不敢嘛!”

第四天,莫小月和師父推著板車,拉著一車食物,還沒走到南城門門口,便聽見叫聲、喊聲、哭聲、殺聲一片。

忽然前麵跑過來一群人,喊道:“流民把城門擠開了,闖進來了,快跑……”

李承易忙丟下板車,拉起莫小月,向後退去。

皇城下鬨出事來,很快傳進了皇宮。這件事,想瞞也瞞不住了。

永平帝大為惱火,站在金鑾殿上一通臭罵。朝臣們畏畏縮縮,低著頭,沒人敢先站出來。

“你們一個個吃著朝廷的俸祿,乾過幾件像樣的事!誰站出來說說,流民是怎麼回事!”

……

“沒人說是吧,搶功勞的時候個個倒是很積極,怎麼,遇上不好的都啞巴了?你看看你們……高明,你來說!”永平帝氣急敗壞,瞪著台階下一眾朝臣,厲聲道。

高明是城安府府尹,這件事他最清楚,剛才不敢站出來,也是怕槍打出頭鳥,不落好。

“皇上容稟,城南鬨事的流民,因家鄉發水患出來逃難,來到封都城。前幾日一群流民搶了個米鋪,臣怕影響城裡治安,將其他流民逐出城外。沒想到流民越來越多,今日一早,死了個人,就鬨起事來了。”

高明跪在地上,戰戰兢兢將事情大致講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