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暑假的第一天,也是我決定……(2 / 2)

我同意最後描述的現象,但之前因果的邏輯關係似乎並不那麼明確。人們是因為使用網絡而孤獨,還是因為孤獨才使用的網絡呢?我想兩者都有的吧,單單把那種現象甩鍋給網絡,就忽略了太多的東西了。如果讓我來說,除了網絡以外,罪魁禍首應該就是“錢”。功利性主導了社會的方方麵麵,在現實裡去經營豐富和諧的人際關係也需要投入精力和財力的,但是人心不古,從其中能得到多少回報呢?既然這是賠本的生意,大家就各自安好吧,疏遠就疏遠了,好像也沒什麼損失。

罪魁禍首四個字,也許我應該加上引號。很多所謂的社會問題,隻不過是“舊人”對“新事物”和“新人”的焦慮和無法適應。人,就是一種社會性的動物,哪有什麼先天的本質。社會變了,人自然就會跟著變。不可否認,存在某些時候,社會或者社會風氣的發展演化出現了歪曲和偏離,那也需要以新事物和新人的標準去糾正革新。倘若有哪個老頭扇著扇子在那吹什麼,我們那時候的人,比你們淳樸多啦!如果不考慮被長輩訓斥的風險,我就要上去懟一句,那您在這裡扯什麼廢話!

刷了一會兒B站,又玩了會兒遊戲,不知不覺,竟然就到了七點。而窗外,還看不出有變黑的樣子。媽媽推門回來了,手裡大大小小拎著幾個袋子,看外觀是水果蔬菜之類的東西。幸好這次期末發揮還不錯,要是照以前,得要回到屋子裡裝模作樣一番的。

“桌子上的西瓜皮你都不知道往垃圾桶裡扔一下。”

“晚上做什麼飯?”

“看樣子你今天就是玩了一天吧?那椅子上的衣服也是你換下來的吧,都不能自己洗了?”

“不就是擰下洗衣機,兩件也犯不著。”

“你的手是乾嘛的?我給你說董立,你現在比以前大了,能做的自己就得多做做。要不然過兩年上了大學,什麼都不會,準得被同學笑話。”

“還兩年呢,而且隻要到了那個環境,不自立也得自立,所以現在也不用學。”

“你少給我扯這些歪道理,不要覺得這次考得好了,想乾嘛就乾嘛。不說彆的,你看看你那數學,才九十多,都七百開外去了。”

“這次難度大,一中排名雖然不高,但全市還是可以的。”

“隨便你怎麼說,下午的時候輔導班還給我打電話了,你的數學得補一補,就從明天開始。趁假期這段時間抓緊,不然到了高二,學習節奏加快,你更跟不上。”

“你報輔導班也不給我商量?”

“你那數學成績用商量?還是原來的地方,課表我等會兒發你手機上。”

唉,又是數學。我最理解不了的就是,數學憑什麼那麼難,還非得是主科。我知道它在科學領域中是重要的工具,但諸如我這種純文的學生,以後也不可能選什麼理工類的專業了,那數學不就是用來湊數的麼。另外一點我覺得很不公平,像數學和物理這東西是吃人的天賦的,物理早就能扔掉,數學就是不行。我覺得自己是沒什麼數學天賦的,曾花過不少心思去學,這次能考及格,已差不多是我的巔峰了。從初中開始,無論是去輔導班還是老師家裡,多多少少都補過一些,而效果倒沒見多少。結論顯然易見,我就是不適合學數學。

不過這些東西是不能和媽媽理論的,說也不能說,否則都成了借口。好的一點是,那個輔導班的老師我還是挺喜歡的。一個剛大學畢業不久的姐姐,人很活潑,從寒假補習結束,之間就沒見過了。

大約七點半多,爸爸也回來了。碗筷都已經擺好,晚飯時間。

每到這時,我都會打開電視。因為他們兩人不怎麼在飯桌上說話,稍有空閒,就擺弄手機。但原來是不給我手機的,於是我就挑正對電視的角度坐下,找人文科教或者體育頻道,吃飯時稍微放鬆放鬆。除此之外,如果沒有電視,家裡麵就太安靜了,總讓我感覺有點詭異。

“現在小立已經放了假,明天你帶他去醫院看看爸,一直都是他自己,也該讓人陪陪了。”說這句話時,爸爸夾了一口菜,眼睛盯著手機。

“幾點,他明天還得去輔導班。”

“挑個時間去就行,不是陪床,應該也不用做核酸。”

爺爺住院了?我對這件事完全不知道,本來想問下原因,但兩人好像又進入了不說話的狀態,我就沒有開口。

“那個孩子,你跟他談了沒有?”過了一會兒,媽媽問。

“談了。”爸爸依然隻是看手機。

“不能因為是親戚就得一直慣著,咱這一個小廠子,又不是什麼大公司,養不起閒人。他要想一直閒下去也行,去做門衛吧,也出不了什麼事情。”

“嗯嗯。”他點了兩下頭。

我不清楚兩人對話的具體內容,大約是廠子裡最近出了點什麼小麻煩,他們沒告訴過我,我也不想去問。總之,這樣的對話不是那麼地愉快。幾下把剩下的飯扒完,我還是回自己的屋子吧。

他們的聲音好像大了起來,爸爸也開始說一串串的句子了。難道是因為我在時兩人覺得有什麼不方便嗎?大概是不想我被影響,或者不願意在我麵前爭論。但是又有什麼好爭的呢?如果雙方都能心平氣和地講道理,一會兒就能把問題說明白吧。

唉!我很討厭這種感覺,甚至覺得有點惡心。隻希望他們能快點吃晚飯,讓客廳裡安靜下來吧!

“叮。”手機收到了新的通知,有人給我發的狀態評論了。

“冬季也可以遇到春天。”來自於我的同班同學,陶然。

我一時沒有弄懂這句評論的含義,想了想後,她應該是曲解了我那句話意思。於是我接著回了一句:不是不是,你弄錯了。黃昏隻是我下午聽到的一首歌,推薦你去聽聽,非常棒。

過了幾分鐘,她回複過來:歌我聽了,確實挺好,但我真的弄錯了嗎?

難道她知道我失戀了?張怡是在市區的老校,除她以外也就步東方了。不過這家夥嘴敞,說不準什麼時候就和彆人亂說。而且,就算她原來不知道,不過聽到《黃昏》的歌詞……好吧,那她現在肯定知道了。

失戀就失戀了吧,我又不是什麼公眾人物,沒什麼需要保密的。那我要怎麼回複呢?坦白說,我不大喜歡這種謎語式的對話。雖然大家都沒什麼壞心思,這樣猜來猜去就如勾心鬥角一般,話不到位顯得愚鈍,說過了又成了魯莽,太麻煩了。實際上有時就是因為太小心翼翼,反而造成了不必要的誤會。

想了想,我回複道:我也不知道,不過我覺得,就是這一首歌,給我帶來的意義已經超越了很多的詩詞了。

“叮。”她的頭像亮了起來。

“超越詩詞,你認真的?”

“嗯,至少從下午到現在,我是這麼覺得的。”沒料到她會直接來問我。

“但說到底,它隻是一首流行歌曲啊。”

“當然,不是因為它是流行歌曲,而是無論形式還是內容,它都沒辦法和古典詩詞比較吧?”她跟著又加了一句。

“這個……你就當那是我自己的想法吧。”我不知道怎麼反駁,也想不到她會認真地來和我討論那個東西。

“你故意那麼說,逃避問題。”

一種感覺開始變得清晰,陶然同學是那種一看外表就知道很聰明的女孩子。不僅是成績,還表現在其他很多方麵。我之前和她一直不怎麼熟悉,分班後的半個學期,也沒說過太多的話。大約,她太聰明了吧,以至於一旦有所接觸,就會讓自己都變得透明起來。而有時,這種光環過於耀眼,讓人有些不舒服。

“好吧,那我也不知道了。”我純粹想結束這個話題。發過去之後,她確實也沒再回複。

好煩啊!其實本來還有不少東西要寫,但現在什麼都不想說了。

打開遊戲玩玩玩,玩累了就睡覺!假期的第一天,無聊的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