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具之下 漸漸地,前朝……(1 / 2)

半仙 言可 4042 字 10個月前

漸漸地,前朝大臣皆知,皇上批閱奏折時,會召趙墨婉來旁學習理政,有時召見大臣議事,也讓趙墨婉旁聽。

直到趙墨婉及笄那年,皇上正式下旨,冊封趙墨婉為皇太女。

朝堂上並不是沒有反對之聲,隻是當下皇上隻有趙墨婉一個公主,又不肯立後封妃充盈後宮,皇室宗親又沒有其他男丁可以過繼,那些反對之人也沒有更好的提議。

至於趙墨婉,自幼有太傅和秦將軍教導,文武兼修,學習理政這一年來,幫著皇上出謀劃策,這些大臣們都看在眼裡,又常在軍營中和眾將士們一處習武,且武藝上佳,在武將中很有名望。

如若她是個男兒身,那定是太子的不二人選。

即使她是女子,擁護她的大臣也不少。

久而久之,沒人再發聲反對,因為北越又打過來了。

皇上禦駕親征,命趙墨婉監國。

“父皇,兒臣想隨您一起出征打仗!”趙墨婉請命。

“國不可一日無君,你就在京城坐鎮,好好守著西瓊,等著父皇擊退敵軍回來團聚。”皇上沒有同意趙墨婉的請求。

皇上出征後,趙墨婉沒日沒夜地看奏折,西瓊七十二城,與上燁接壤的十餘城去年顆粒無收,其餘地方雖有收成但也不如往年,如今隻有靠近昆侖山的八城收成尚可。

趙墨婉召幾位重臣進宮,商議讓百姓遷城一事。

“土地種不出糧,便不適合生存,不如讓百姓們到能種出糧食的地方,趁著還能種,多種多收。”

“公主,那十多座城池的百姓,可是數十萬人呐,這麼多人一起遷城,可不是小事,而且人都遷走了,那空城怎麼辦,豈不是成了死城?”丞相不甚讚同。

“那丞相有何高見?”

“百姓無糧,朝廷給糧便是了。”

“丞相的意思,給邊境撥賑災糧?”趙墨婉思索一二,皺眉搖頭,“這個方法父皇曾提過,隻是路途遙遠,糧食運到邊境,過重重關卡,到百姓手中不知還能剩下多少,而且現在北越來犯,須得集中兵力迎敵,賑災糧誰來運輸?”

“這……”丞相語塞。

“茲事體大,還得父皇親自定奪,在諸位來之前,關於遷城一事的奏折已經快馬送往前線,相信父皇看後自有決斷。”趙墨婉看著幾位大臣,右手食指輕輕扣了扣桌案。

幾位大臣麵麵相覷,沒想到公主極有主見:“既然如此,那臣等告退。”

下午,素心姑姑來稟:“宛城城主求見。”

“他怎麼來了?”趙墨婉正在看地圖,思索若真需遷城,該如何安置數十萬百姓,“父皇上次已經說明,今後不再與宛城做任何交易,讓他回去吧。”

“是。”素心姑姑原話傳達給皓淵。

皓淵也不是第一次被拒絕,淡笑道:“無妨,我明日再來。”

次日,趙墨婉還是沒見他。

第三日,趙墨婉歎口氣說:“那麼大年紀了,來一趟也不容易,罷了,就見他一麵。”

皓淵跟著素心進到殿中。

趙墨婉不是那個拿著木劍喊打喊殺的小姑娘了,她長大了,已經是西瓊的皇太女,下一任皇帝。

合上奏折,趙墨婉抬眼看著帶著麵具的皓淵。

他和印象中一樣,還是一頭白發,瞧著走路還穩當,想來身體還好。

“咳……”皓淵站定,輕咳一聲,“宛城城主皓淵,參見皇太女殿下。”

趙墨婉見他要行大禮,急忙讓人扶起來,這身子不如看起來硬朗,他年歲又大,還是趕緊賜座吧。

“城主不遠萬裡前來,所謂何事啊?”趙墨婉明知故問。

“宛城數十年來一直與西瓊買糧,今日也為此事。”皓淵坐下後說。

“聽說前些年,上燁國君餓死宮中,至今新帝還未登基,上燁名存實亡,也僅有宛城一城還有百姓正常生活,全因為城主治理有方。”

“還得感念西瓊慷慨,願意與我宛城交易,如今北越再次進犯,兩國交戰,將士們的甲胄、戰馬、兵器,還有撫恤金,都需軍餉支撐,宛城願用比往年高二成的價買糧,還請殿下恩準。”

趙墨婉還在想著婉拒之詞,沒想到皓淵直接用高價來換。

這麼多年,西瓊糧食收成減少,已經數次抬高價了,沒想到這次皓淵主動高出兩成。

難道宛城有座金山不成,任他取之不儘用之不竭?

納悶歸納悶,趙墨婉認真思索皓淵的話。

將士們打仗,最重要的無外乎糧草和軍餉,糧草暫且不必擔心,至於軍餉……國庫確實空虛。

隻是答應和皓淵交易,若今年糧食收成再下降,西瓊自身的情況也不容樂觀。

“殿下不必急著做決定,我就在京城,殿下想好,可隨時傳我入宮。”皓淵告退。

出了宮門,皓淵的背一下子就塌下去,等候許久的劉小天急忙扶起人來。

“說好的這次我帶人來就行,您非要跟著,自己的身子都這樣了,還不好好養著。”劉小天在皓淵耳邊絮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