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原 簡答30分論述10分(2 / 2)

GZY期末複習1 觀燭 2569 字 10個月前

2、真理是某一時空的同一個客觀的世界在跨越時空的不同的主觀的世界的同一認識,在客觀條件滿足的情況下表現為反複出現與必然出現。實踐的過程是把主觀世界與某一時空的客觀世界接軌的過程。

3、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觀的,因為真理屬於認識範疇。不能把真理等同於客觀實在;真理在內容上是客觀的,客觀性乃是真理的根本屬性。因為第一,真理的內容來自於物質世界的客觀事物及規律,真理的內容不依賴於人和人類的主觀意誌,第二,檢驗真理的標準是客觀的社會實踐。

5.真理的客觀性、絕對性、相對性

真理是人們對於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認識。

真理的客觀性有兩層含義:一是指真理的內容是客觀的,真理以客觀事物為認識對象,正確揭示客觀事物的本質與規律,它反映的內容是客觀的;二是真理的標準是客觀的,客觀的社會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真理的客觀性決定了真理的一元性,真理隻有一個,不因主體認識的差彆和變化而改變。

真理的絕對性,是指真理的的內容表明了主客觀統一的確定性和發展的無限性,它有兩方麵的含義:一是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同客觀對象相符合的客觀內容,都同謬誤有原則的界限。二是人類認識按其本性來說,能夠正確認識無限發展著的物質世界,認識每前進一步,都是對無限發展著的物質世界的接近,這一點也是無條件的、絕對的。

真理的相對性,是指人們在一定條件下對事物的客觀過程及其發展規律的正確認識總是有限度的。真理的相對性有兩方麵的含義:一是真理所反映的對象是有條件的、有限的;二是真理反映客觀對象的正確程度也是有條件的,有限的。任何真理隻能是主觀對客觀事物近似正確即相對正確的反映。

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是辯證統一的。其一,二者相互依存。所謂相互依存,是說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本質和規律的每一個正確認識,都是在一定範圍內、一定程度上、一定條件下的認識,因而必然是相對的和有局限性的;但是在這一定範圍內、一定程度上、一定條件下的,它又是無條件的、絕對的。其二,二者相互包含。所謂相互包含,一是真理的絕對性寓於真理的相對性之中。二是說真理的相對性必然包含並表現著真理的絕對性。所以,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是不可分的,沒有離開絕對真理的相對真理,也沒有離開相對真理的絕對真理。任何真理性的認識都是由真理的相對性向絕對性轉化過程的一個環節,這是真理發展的規律。

6.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表現為:

1.唯物辯證法用普遍聯係的觀點看待世界的發展,而形而上學任務世界是孤立存在的,沒有一個聯係的整體.

2.唯物辯證法以一個運動發展的眼光看待世界的進程,而形而上學則任務世界時靜止的.

3.最後,兩者是否承認矛盾是物質世界發展的根本原因,這是兩者最根本上的對立,也是其他對立問題的根源.

①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是兩種對立的發展。它們的對立主要表現在: ? 第一 唯物辯證法用普遍聯係的觀點看世界,形而上學則是用孤立的觀點看世界。 ? 第二唯物辯證法用發展變化的觀點看世界,而形而上學則用靜止不變的觀點看世界。 ? 第三唯物辯證法認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和源泉;形而上學則否認事物內部存在的矛盾,把事物變化的原因歸結為外部力量的推動。 ②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根本分歧和鬥爭焦點在於是否承認矛盾,是否承認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和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