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昭君亦知晦朔 遲到的序言:筆者每……(2 / 2)

暖暖重遊世界 朱某2008 4982 字 10個月前

首席畫師因再次收受賄賂,東窗事發入獄,活該!民間選拔因此推遲,小姐隻好盤算著日子接著等。隻是沒想到,她等來的,是一波來自西域的人。

得知西域使者遠道而來,宮中設宴款待。小姐負責給一個牙齒黑黃、滿臉橫肉、和宮裡宰牛的屠夫有七分像的禿老頭倒酒,這老頭地位頗高,使者們稱呼他為“單於”。

單於:“你們漢人,騎馬射箭完蛋,釀酒倒挺厲害,小妮子長得也好,真挺好,咕嚕嚕嚕……”

皇上:“單於若喜歡,明日我叫來後宮佳麗…不,未出閣的公主們,供您隨意挑選。”

單於:“俺是個急性子,懶得挑來挑去。站俺身邊倒酒的,是哪位公主?”

皇上:“啊?她……可是我的掌上明珠,剛到出嫁年齡。”

單於:“那就這麼定了,你們先給她準備嫁妝,金銀珠寶俺不稀罕,多帶點兒酒和糧食,三天之後,帶她回去跟俺睡。”

皇上:“哈哈,單於果然爽快,一言為定!”

單於:“好,再給俺滿上,咕嚕嚕嚕……”

就這樣,宮女王昭君,搖身一變,成了皇上的“昭君公主”,即將與單於結親,遠嫁西域。宮中權貴笑聲一片:這幫土老帽,一個宮女就給打發走了,真好糊弄。

這三天,小姐一下子成了宮裡的紅人:金銀首飾、綾羅綢緞、糧食酒飲,在門前一股腦堆了幾大車。皇後妃子們對小姐的態度,也一下子好起來,就連對我這個丫鬟,都客客氣氣的。

然而,共處這麼久,我能感覺到,小姐的心,死了。

當天夜裡,我假裝睡覺,聽到小姐將錦緞掛上房梁的聲音。她要上吊自殺?據史料記載她會放棄,弄清放棄自殺的原因,我的任務,也就完成了。繼續裝睡。

我能聽到,王昭君小聲自言自語:“我,昭君公主?嗬,我這一死,暖兒肯定要被抓去陪葬,跟親手殺了她有何區彆?”

竟是這個原因!我忍不住張嘴,小姐這才發現我醒著。她抱住我,失聲痛哭,我也抱著她,彼此相擁無言。

皇上與單於約定的吉時已至,我背著行李扶她坐上馬車。浩浩蕩蕩幾車陪嫁,屬於她個人的東西很少,除卻幾件貼身衣物,隻有一把琵琶,而已。

單於那老頭子,確實是個急性子的——混蛋。剛出城當晚,單於就把我攆出馬車,和小姐同睡。即便捂住耳朵,我還是能聽到昭君,整夜的慘叫。

馬車的速度,可比不上核能飛行艙,就連飛機的百分之一都不如。我們顛顛簸簸花了足足一年,才到達西域境內,結了一層薄冰的大河。

我扶著昭君走下馬車,抱怨道:“終於能好好歇歇了,會有西域的人迎接我們,這一路上顛的,人都快散架了。”說完,我才意識到說錯話,我至少晚上還能自己睡個覺,每晚都被蹂躪的昭君呢……

昭君沒說話,捧起冰水洗了把臉,拿起琵琶,遙遙東望,指尖奏出旋律:其聲如泣如訴,不絕如縷,仿佛在講述著,她的故事。南飛的大雁,排成一字從天空落下,駐足於河邊,歪著頭,似是聆聽琵琶哀曲,亦似欣賞,彈奏者的絕世容顏。

“阿父一路遠行,辛苦了。”說話者的聲音豪邁雄壯,透著睥睨天下的氣勢。

昭君尋著聲音的方向看去,說話者也剛好看向她:英俊的麵龐,修長的雙腿,結實的肌肉,從剛才的稱呼,他應該是單於王的兒子。

好美。昭君與王子,不禁發出同樣的感歎,但是,以他們的身份,隻能默默感歎,不能表現出來,更不能親近彼此。

到達單於的營帳,經醫者診斷,昭君已有三個月身孕。昭君完全聽從醫者的要求靜心養胎,而且每天都在笑,衝著單於笑。一段時間後,隻有我和她的時候,也對我笑,這笑容——極像戴久了,糊在臉上摘不掉的麵具。

孩子順利出生,得知母子平安後,閒不住的單於,又騎著馬外出狩獵。就在這次狩獵時,意外發生了。

單於的屍體,被王子帶回營帳,以我的知識判斷,應該是死於急性心腦血管疾病。痛哭的王子安葬阿父,並在次日的比武中擊敗單於的多名子嗣,成為新一任單於。按照西域風俗,原配死,新一任單於,應娶昭君為妻。

得知需從胡俗的昭君,再也不用強顏歡笑。恰恰相反,因喪夫故作悲傷就好。按照禮數,昭君向王宮寫了一封請求返鄉的家書,信中她把自己寫得人老珠黃、惡疾纏身。果然,返鄉的請求,被早有新歡的皇上拒絕。

和王子在一起,昭君笑的時候不多,倒是經常一副氣鼓鼓嬌嗔的樣子:

“外出打獵,就不能早點回來?下次再這麼晚,我就把你鎖外麵,彆進來啦。”

“我告訴你啊,不許受傷,要是再帶著傷回來,我就不理你了。”

“不能比武,跟誰打都不行,隻有我能打你——你低一點夠不到,我捶,我捶……”

為了讓王子的同族吃飽飯,不用冒險打獵或者出去搶,昭君教會了他們,如何種植糧食果蔬。暖暖看呆:他們不去搶吃的,邊境自然而然就和平了,這波降維打擊,妙啊——雖然七十年後,他們還是死性不改。

王子說出自己的野心:“我要統一西域所有部落,算下來,要三年時間。”

昭君允道:“尊重你的夢想,我在咱們家門口種了一棵冬棗樹,從現在到開花結果,剛好也要三年,答應我,回來吃我種的棗子。”

王子:“一定。”

新一任單於,終究死在戰場,昭君把丈夫的屍體埋在棗樹下,將園子封閉,隻為獨享冬棗甜香。

(昭君出塞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