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玩得很嗨,在去往杜巴廣場的路上敞開心扉,講個不停,大讚尼泊爾處處富有宗教神秘色彩,保留著原滋原味的民族原生態,人們過得無憂無慮的生活,在攀談中更加增進了彼此的了解與友誼。
“美女,你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呀。”小花帽劉紅光不以為然道,“這個國家的人確實是無憂無慮,活得瀟灑與世無爭,一年有三百多個節日,一天天的不是在過節,就是在準備過節,不光給自己過,還會給牛啊、狗啊、烏鴉呀,就連機器也要點提卡過節。女人也有女人節,節日裡女人不能吃飯,還要喝丈夫的洗腳水。早晨醒來後要對男人行跪拜禮,把丈夫的臭腳丫子貼在額頭上,就這點一般中國女人是無法接受的。”
什麼喝洗腳水?聞臭腳丫子!都有戀腳癖嗎?當今已經是二十一世紀了,還有這樣的陳規陋習呀?姑娘驚愕地望向尼泊爾同伴,對方用肯定的點頭回應她。
“俺們介很落後的,比不上中國,中國很美麗。”眼鏡哥豎起大拇指由衷地誇讚道,“美國都沒有微信、支付寶,但是中國有,俺的意思是啥,整個世界都在雪英文,他們腦子有病嗎?他們應該學中文,因為俺們的衣服都是中國來的,羊絨圍巾、地毯、披肩大多是義烏產的,用的手機都是中國製造的,華為、小米、oppo、vivo,俺們好的路都是中國銀來修的。如果沒有中國,世界就會麻煩啦。中國最棒,中國話最有意思。”
“你是去大連學中文的?”姑娘隨口問他,可轉念一想有些不對,難道大個子林海去外語學院學中文嗎?中國人精修中文應該去遼大呀。
尼泊爾人的回答撥雲見日,“俺是去學工商管理,林海是俺的同學,老對兒,鐵哥們,在大連對俺照顧的可到位啦。”
在他們交談之際,已經來到了杜巴廣場的入口處。遠遠望見一座高高的神廟,九層台階層層升高,底座上聳立著三重屋簷的塔身。兩個老鄉一人告訴姑娘一次,說那是印度教三大神之一濕婆神的廟。
可在眼鏡哥的帶領下,大家沒有徑直往裡走,因為在柵欄的阻隔下隻留了一個通道入口,有身穿製服的人把守著,想進去參觀是要付錢買門票的。
姑娘注意到,當地人卻是暢通無阻,大搖大擺如走城門一般,原來這裡的收費隻針對外國人呀。
放心,有熟門熟路的洛桑在前麵呢,四個人轉入一條偏僻的窄巷,便輕而易舉地繞過了關卡。巷子兩側都是老舊的房子,住著貧民百姓,開窗開門過著柴米油鹽的日子,空氣中彌漫著咖喱的甜辣味。
姑娘發現每家每戶的屋門做的很矮,進進出出都得低頭哈腰,這是圖個啥呢?她不解為何不造的大氣一些。於是小聲向洛桑詢問緣由,得到的回答是為了敬神。
這條巷子不短,陽光被斑駁的牆壁遮擋住了,陰森昏暗,像走在黃山的一線天。馬舒心裡估量著,若是獨自一個人走,還真有些膽怯呢。
四個人一個跟著一個,誰也沒再吱聲,在這種陰暗頹廢的角落裡不免警覺起來。還好,終於走出來了,心情頓時豁然開朗,偌大的廣場展現在眼前,宏偉的建築群讓人歎為觀止。
廣場位於舊城區裡麵,由三個小廣場組成,被住宅和商鋪包圍著。據林海介紹,周邊有五十多座中世紀的寺廟和宮殿。在尼泊爾三座杜巴廣場當中,加德滿都的這處值得炫耀,馬拉國王時代和隨後的沙阿王朝時代都做過王宮,可以自詡是正統本源。
放眼望去,一座座石柱、神廟、宮殿巍然屹立,讓人感受到了濃鬱的文化氣息和厚重的曆史韻味。不管是用整根木料精雕細刻的,還是將巨大石塊黏合壘砌的,都要在底座上堆起幾層台子,像是一棵棵雪鬆深紮大地的粗壯根基。
林海已經來過這裡多次啦,儼然成了熱情健談的導遊,不厭其煩地為姑娘講解著。這兒是由一根木頭搭建的獨木廟,加德滿都最古老的建築,是城市名字的起源;那兒是看了臉紅心燥的性廟,屋簷下共有二十多根彩繪的浮雕斜柱,每根柱子上刻畫的形象都不一樣,其中的郎情妾意大膽奔放真叫人唏噓不已。
還有歐式建築的老王宮哈奴曼多卡宮,白色的宮院眼下成為了博物館,與周圍赭紅色風格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它可不是像彼得大帝那樣具有開創精神的國王所建,而是米字旗殖民的產物。
走不多遠是輕易不開門的塔萊珠女神廟,是座三重簷鎦金寶頂、十二層基座的紅磚建築,看起來是這裡最高的,在鋪蓋著鎦金銅質瓦板的屋簷下,懸掛著一排精致的小銅鈴,銅鈴隨風搖曳,不時發出悅耳的響聲。清脆的鈴聲似有穿透力,即使離得很遠,欣賞者也能詳悉收入耳蝸裡,令人沉湎於曼妙的音色中,百聽不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