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章 當代心理學家將情緒界定……(2 / 2)

收集遊戲 梨離樹丫 3889 字 10個月前

這下江同學徹底呆住。他是覺得媽媽應該告訴自己,但卻沒想過這是欺騙。

“你和媽媽關係特彆好,你們約定要做朋友一樣的母子,無話不談。你會告訴他學校裡發生的各種事情,她也會跟你說家長裡短。但是這麼重要的事情她卻一直沒告訴你,你覺得她欺騙了你,不信任你,是這樣嗎?”

江同學低頭不言語。

黃盟了停頓片刻接著說:“你剛剛說想上本地的師範學校,不僅是因為自己的夢想,還因為離家近,可以照顧陪伴媽媽。你其實是怕如果去了外地,媽媽一個人會孤單,會照顧不好自己對嗎?雖然你說媽媽很辛苦地養育你,但在我看來,你跟她的關係,更像是你一直在照顧她。”至少在江承誌的認知中,自己是提供照顧的角色。

無形中,他們的關係顛倒了,好像江承誌才是家長。時時關注照顧母親,害怕她一個人應付不了生活。當他知道母親原來有事瞞著自己時,就像青春期的孩子突然關上房門有了自己的秘密,這讓他不能接受。

“你感覺到了距離,發現你們並非無話不談的朋友。在她心裡,你還是孩子,是需要被照顧的對象。這樣顛倒的關係回正了,但是你不想承認。”

江承誌不知道在想什麼,半天沒有說話。被人直接說穿這樣的隱秘心思,任誰都不能輕易接受吧。更何況,他或許還無知無覺。

如果是平常谘詢,到這裡就會暫告一段落,給對方充分的思考緩衝時間。就在黃盟考慮是不是要暫停時,江承誌開口了。

“所以,還是我的問題,是我的錯。”不是疑問,是肯定的語氣。

他的話讓黃盟意識到,問題並沒有那麼簡單。對母親的信任、仰慕,讓他習慣性把錯誤往自己身上攬。眼下隻能先儘力緩解對方的情緒問題,讓他安穩參加高考。根源上的問題,等高考結束再慢慢解決吧。

黃盟沒有接他的話,而是換了一種語氣開始講述。“我中考前一天爸媽和哥哥一起出車禍去世了,中考結束之後我才知道這個消息。當時雖然傷心,但還有一種解放了的感覺。”

江承誌微微偏頭,似乎在問為什麼。

“我上初中的時候特彆叛逆。因為我媽的一些做法讓我特彆厭煩,所以我就故意和她作對。她讓我往西我就偏往東。但是我媽又特彆慣著我,我要是往東她也會跟著往東,這讓我更生氣。在他們離開之後,我甚至有種鬆了口氣的感覺。

“但隨著慢慢長大,這種感覺變成了後悔、自責。我總是不停地假設如果他們還在,如果那時候更聽話些,可惜……”

說著黃盟長歎一口氣。有些事無論時隔多久,再提起時,情緒仍會漲落動蕩。“所以我其實有些羨慕你。你和你母親的關係,我沒體驗過,也沒機會體驗了。”

心理谘詢中常用的策略——自我曝露。黃盟是想通過自己的經曆告訴對方,自己曾經也是不聽話的小孩,跟母親作對,惹母親生氣。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時,卻沒機會改正了。而對方不一樣,就算認定是自己做錯了,也還有道歉改正的機會。

江承誌緩緩開口,“老師……我……我該怎麼做呢?”

願意主動尋求建議,就是個好的開端。黃盟稍稍鬆了口氣。

其實人與人之間的誤會,大部分都源於缺乏溝通。你的心裡翻江倒海,彆人看到的是麵無波瀾。如果不說出來,彆人永遠也無法知道你心裡的糾結掙紮。

“你不是說和媽媽無話不談嗎,那就努力去做到吧。你覺得她有事瞞著你,但是你的這些想法不也沒告訴她嗎?試著把心裡的想法說出來吧,把你的疑問告訴她,或許事情並非你聽到的那樣呢?”

江承誌把這話在心裡轉了幾圈,收了收情緒站起來,又回到一開始的禮貌恭敬。“謝謝老師,我知道了。”語氣多了一份真誠。

“嗯,今天是周六,彆看書了,回家吧。還有,以後有什麼問題可以隨時來找我,就彆麻煩錢老師了。”黃盟也跟著站起身,伸個懶腰,揉揉肩背,狀似隨意地說道。

江同學有些羞窘,又有些感動,訥訥答道:“好,那我先走了,黃老師再見!”

“再見。”

跟黃盟道彆後,江承誌離開操場,往來時的宿舍樓方向走去。

此時的太陽已經有些灼人了,黃盟還站在看台上,目送江同學離開。同時思索著為江同學建檔的事情,他的情況後麵還是要跟進觀察的。希望他會主動來找自己,不然也是愛莫能助。

目送江同學離開後,黃盟又在看台上坐了一會。他不是那種心思敏感的人,對於情緒控製也很熟練。但是剛剛提起的關於父母的事情,還是讓他心裡堵得慌。

靜坐平複了好一會,刺眼的陽光讓他回過神來。他深深吸了一口氣,起身準備離開。卻在視線模糊間,他看到操場另一邊有個人影朝他的方向走來,邊靠近邊揮手。

對方逆光而來,陽光在他背後鋪開。黃盟放下手,努力想看清是誰,光線卻更加刺眼了。

距離近到能看清對方的樣貌時,疑惑驚訝一同出現——蘇慕佟!他怎麼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