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梯攻堡之後,場邊梯子樓上的會操指揮官換了旗令,埋伏在放馬黃城內的騎兵隊列見到令下,從城門飛馬而出,直奔到演武場上。
一時間黃土騰起,馬蹄聲、飛箭聲、呼喝聲不絕於耳。孔武第一次見到這等景象,也看得熱血沸騰,隻恨自己不是旗人,不然定要彎弓駕馬,在場上爭個高低。
皇帝今天帶眾皇子前來,除了讓他們一同閱武,也有意查看皇子們的功夫,激勵他們不要忘了滿人舊技,不要忘了江山得來不易。如今皇子中,最出色的就數皇後所出的二阿哥旻寧。旻寧今年十九歲,生得聰明靈秀,如今換上一身藍緞鐵葉甲胄,更顯得俊眼修眉,少年英武。
旻寧持弓翻身上馬,右手拉弦,緩緩舉過眉梢,隻聽砰的一聲脆響,羽翎箭筆直地釘在靶心。
場上頓時喝彩聲起。旻寧也誌氣大漲,將十多石的硬弓舉過頭頂,駕馬在場內飛奔。緊接著又抬臂拉弓,射出一箭。
此時卻突然起了狂風。場內土塵飛起,一片昏黃。眾人忙用胳臂遮麵,沒人注意到旻寧的箭被吹得偏了方向,向著靶子旁邊飛去。
孔武見風沙中有個小兒搖搖晃晃被吹得亂走,眼見著要被射中,立刻縱身上前,把他攬在懷中護住,滾在一旁。
旻寧的箭穿過風沙仍有餘力,砰地釘在靶柱上,搖晃不止。
孔武定了定神,把懷中小兒扶起來。此時風沙漸息,旻寧口中喊著“五弟”,驅馬急奔過來。原來孔武救下的,正是當今最幼的皇子,隻有六歲的旻愉。旻愉本來年幼,無需下場,但貪著同哥哥們玩,非要在場邊近看。剛才風沙一吹,掙脫了隨從的手,險些成了箭靶子。
旻寧翻身下馬,拉著旻愉左看右看,一陣後怕。內侍總管盛安分開眾人過來傳話:“皇上命幾位阿哥,並剛才救下五阿哥的護軍,上閱武樓問話。”
旻寧一見到皇帝,立刻跪下請罪。
皇帝招招手把旻愉叫到身邊,看到他年紀雖小,經曆意外卻無驚恐之色,很是欣慰:“朕剛才在樓上看得清楚,你那一箭是衝著靶子去的,並無傷害兄弟手足之意。都起來吧。”
皇帝見到一旁的孔武,問道:“你是哪個營的,叫什麼名字?”
“東華門護軍營左領帶,孔武。”
皇帝聽他生得挺拔俊朗,講話洪亮乾脆,救下小阿哥時又矯健敏捷,心下歡喜,微微頷首。
盛安湊到皇帝耳邊,說了些什麼。皇帝笑道:“原來當日在奉先殿大火中救出先祖靈位的就是你,忠勇雙全,好。”
孔武正要跪倒謝皇上嘉獎。旻寧走上前來,向皇帝請命:“皇阿瑪,兒臣剛才上場,深覺自己仍需研習功夫。望皇阿瑪恩準,許兒臣在此隨營操練一個月。”
皇帝近來深憂八旗子弟貪懶怠惰,忘記祖宗征伐創業的根本。如今旻寧銳意進取,自求錘煉,且留個皇子在這裡,更能鞏固前幾日懲創的功效,便立刻應允。
旻寧又道:“兒臣還有一事請求。這位護軍剛才救了五弟,也算是替兒臣消弭大錯。且其大方朗健,兒臣見之投緣,不知能否允許他在此陪兒臣操演訓練?”
皇帝看了看孔武,笑道:“好,就依你說的。健銳營長於雲梯,鳥槍,騎射,鞭刀,都是可學的本領。一個月後,孔武也不必再回護軍營,暫調尚書房伴讀。你二人要將健銳營功夫與其他皇子演練純熟,不可偷懶怠惰。”
孔武萬萬沒想到此行能有這樣的際遇,立刻跪倒謝恩。此後便跟旻寧住在香山,每日演習不輟,將健銳營的各色功夫學了個齊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