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章 隨便和無所謂(1 / 2)

第十七章

晏文朝最後還是如了願,在外麵玩儘興後才回的宮。

走前還眼巴巴的望著遠處新出爐的炒栗,一步兩回頭的進了暗道。

沒辦法,李嬤嬤不愛看自己吃外麵的東西,還是不帶回去氣她老人家了。

朕記住這個小攤販了,下次出宮一定要吃到。

……

“陛下可知方家如今在大昱的權勢幾許?”

晏文朝回憶著昔日老師所說的內容,一字一字的重複道。

“瞿城方家,簪纓世族,自前朝延續至今,家風嚴謹,族中多人在朝為官,門生眾多。”

“內閣的方閣老,工部的小方尚書,還有……”

晏文朝擰著眉頭。

人好多,背不下來。

不過老師突然提這個乾什麼?

君珩看著出神的皇帝,提醒道。

“陛下,此乃問題所在,如今方家的權勢,實在有些過大了。”

“為保晝都中各個勢力的平衡,各個派係隻會推出一人,這也是曆代多方博弈的結果。不過先帝在時有意抬舉方家,這才有了一門一閣老一尚書父子同時在任的佳話。”

“故縱使方景玄再驚才絕豔,微臣也建議陛下讓其暫時蒙塵。”

晏文朝微微愣住了。

他竟沒想到如此遠,老師說的確實有道理。

但擁有讀心術係統的先帝竟有意抬舉方家,不也側麵證實了方家對皇室的忠誠嗎?

晏文朝張了張口,想說朕覺得方閣老和小方尚書為官為人都不壞,方景玄看著也像是脾性純善的,應該不至於造反什麼的;想說朕相信先帝的眼光;想說朕不忍心因這官場的紛爭毀了一位意氣風發的少年才子;想說老師你還記得上元節那個少年郎嘛,不然我們再討論討論……

但不知怎麼的,明明有萬種理由可以說,話到嘴邊卻說不出口。

因為他心裡明白,老師說的都是對的,小方尚書如今不過而立之年,方家在朝堂上,確實不能再出一個方景玄了,或者說是,不能再出一個中了狀元甚至是三元及第的方家人了。

“多謝老師提醒,朕知道了。”

末了,晏文朝又故作輕鬆道。

“不過老師也多慮了,指不定茶樓的那群少年書生說著玩呢,花落誰家也不一定。”

君珩看著麵前新帝臉上的酒窩,心中暗歎。

但願如此。

……

貢院內香煙嫋嫋,一縷春風吹過,吹亂了飄散的青煙。

一道洪亮的聲音響起。

“老朽覺得此篇文章寫的不錯。”

這可是向來以嚴苛著名的史大人啊,也不知是哪位考生能得其青眼,一時間,諸位閱卷的考官都湊到了這張試卷前,一番看下來後皆是交口稱讚。

墨義帖經自不必說,更難得的是該人的策問,文采斐然,看得出來功底深厚,而且言之有物,結合時政,想來此人必然不是隻會死讀書的迂腐書生。

結合這麼多天的閱卷下來,眾人心中都有了比較,此次春試這張卷子隻怕堪得魁首。

“非也非也。”

一貫頗不正經的祁大人在角落中搖了搖頭,手中捧著一張試卷。

“諸位看看此人。”

眾人看後又是一番驚歎。

史祿摸著自己的小胡子端詳著,看著看著雙眼越睜越大。

“此子想法,確實新穎。”

說完後又長歎了一口氣。

“然文采稍遜,行文也略有些浮誇,見識略有些淺薄。”

祁連彬氣的瞪起了眉。

“我看你就是在雞蛋裡挑骨頭。”

兩人一番爭吵下來,竟是誰也不太服誰,最後還差點動起手來。

“史大人,祁大人,不如將此卷薦給同考官,由他們定奪。”

“那是自然。”

兩人應著,冷哼後拿著試卷齊齊交給了一旁的小太監。

……

“老夫看啊,今年這些學子啊,都有些不如以往。”

“我看您就是眼光太高了,前兩日那兩張,不都還不錯。不過我還依稀記得當年帝師所作文章,讓人見之忘俗,從此看彆人的都差了那麼幾分意思。”

另一位開了話頭的官員讚同的點了點頭,曾經滄海難為水,大昱建朝多年來,也隻出了這麼一位三元及第的少年英才。

殿內,一名乾瘦的小老頭抿了一口茶水,看著坐在自己下方的兩位副主考商討著今年的趕考的學子們,心下搖頭。

“大人,史大人薦卷。”

“大人,祁大人薦卷。”

兩人方才還唉聲歎氣的考官聞言都從椅子上跳起,相視一笑。

這一看倒是都有些出乎意料,兩人將兩份朱卷看過後,各自捧過其中的一份,越看越滿意,眼角的褶子都笑出來了,齊齊在朱卷上批了一個“取”字。

再看對方手上那份,雖深知也是不錯,但總覺得比不過自己手中的。

本坐在上位飲茶的小老頭不知何時站在了兩人身側。

“孫大人覺得如何?”

孫忠詮一一看過,沉吟良久,對著兩位喜不自勝的副官,手指微曲,指向其中一份。

兩位副主考麵上倒是沒多大反應。

一來,兩位考生確實都是極優秀的,選誰都是大差不差;二來,文無第一,眾口難調,不過是這張考卷更合上級的口味罷了。

三來,他們自詡文人,斷不可能在此情此景上大打出手,不然那像個什麼樣。

一番思量下來,兩人眼中的笑意倒是更加明媚,又開始親親熱熱的聊天了。

誰都沒注意到,全程冷著臉的小老頭略微不自然的動了動僵硬的手指。

要說這兩張朱卷,在他眼中卻是難分高下。

但縱然糊名易書,透過這文筆,他也影影約約猜出了其中一人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