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賦 敢問皇後娘娘一人之下萬人之上,……(2 / 2)

後宦 阿win 3719 字 10個月前

“母後且寬心,兒臣近日有所長進,對治國之道深有感悟,正欲向父王討教,此番殿考便是個好時機,定不負母後教誨。”小太子今日看起來甚是穩重。

衛枕聽到他的允諾聲,心中寬慰,又命幽蘭姑姑取了件黑色鎏金祥雲大髦親自披在小太子肩頭,目送他出了千秋殿。

“娘娘,今日可是殿考?太子難得如此意氣風發。”錫蘭還以為是自己的錯覺,讚歎不已。

衛枕覺得小太子今日確實不一樣,至於是哪裡不一樣她也說不上來。

到了養心殿外,小太子在外頭等候通傳的時候,一眼便看到了自己的幾位皇弟,排行老三的蕭承戾和排行老五的蕭承安正佇立一旁。

“長兄,你終於來了。”開口的是三皇子,他一向不服太子,再加上母妃蕭氏耳濡目染的影響,更將太子視若皇位之爭的勁敵。

“大兄,父皇有令今日以詩賦作考,可謝太傅還未交我詩詞歌賦,我作不出來父王定要罰我。大兄,我害怕。”五皇子年僅五六歲,門牙都還沒長出來,憋著想哭又哭不出來的樣子讓人想笑。

“五弟莫怕,有大兄在定會護著你。”

“兄長還是先顧好自己罷。”三皇子嘴角咧著笑,大步走上石階。

養心殿內,皇帝高座龍椅,殿前名士雲集,卻鴉雀無聲。靠近龍椅旁隻放了一把交椅,上頭坐了位垂垂老者,雖是麵容蒼老飽經風霜,但那雙炯炯的雙眸下隱藏的是大智大慧。此人便是當朝第一大學士,大庸的文學泰鬥,沈墨。

“朕近來政事繁忙,沒有時間考核你們的學問,今天特意把沈大學士請來,好好地考核你們一下。”皇帝正言道,又轉頭問謝太傅:“謝玉,他們學得怎麼樣?”

“回皇上,眾位皇子學問都有長進,今日我們在學孟子。”

“好!很好!孟子之道,就是以仁治國之道。你們定要跟著太傅好生學□□點頭,隨即向三皇子發問:“承戾,你說說,你學了什麼了?說給朕聽聽。”

三皇子忙恭謹答道:“回父王,太傅所教兒臣皆已背下了。孟子名軻,侍母至孝,篤己甚嚴,他主張以仁治國,孟子重民,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皇帝聽後麵露微笑,連連點頭:“還有呢?”

“回父王,兒臣學孟子不過一月有餘,所學所思,就隻有這些了。”三皇子思忖片刻,有條不紊對答道。

“已經很不錯了。”皇帝聲音沉穩平緩:“不過皇兒們要記住,不能讀死書,要學會觸類旁通學以致用,知其表探其裡,學問不僅僅要熟讀背誦,還要經過自己的思考明辨,方成才學。不過三皇子小小年紀,已經有如此學問,實屬不易。”

“謝父王誇獎,兒臣定會用心治學。”三皇子麵如春風,挑釁地望著身旁的太子。

“太子,你也來說說。”

“回父王,兒臣也已熟背孟子全文。兒臣最喜這句: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此句最能說明孟子的仁愛思想,兒臣每每讀之,回味無窮。故兒臣作賦一首,請父王、沈大學士、謝太傅指點。”

皇帝原以為一向不學無術的太子定是又會口齒不清、插科打諢,心中並無期待,而此次太子竟一反常態能言善辯,竟然還主動作起詩賦來?這讓滿殿名士皆為之震驚。

“太子竟欲作賦?好!極好!朕便給太子一炷香的時間,承戾、承安你二人也不妨試試。”

一炷香作首賦!就連治學大家沈墨也聞之色變,更彆提小太子了!三皇子已經放棄了做這首詩賦的打算,抬眼去看太子,卻發現太子泰然自若,絲毫未有所畏懼,頓時心生詫異。

這太子平日不學無術慣了,連太傅教的詩句都背不出來,竟揚言作詩,這是破罐子破摔了?

“無需一炷香,我心中已成了。”

小太子得意地回視了三皇子一眼,唇角上揚,高聲誦道:“不以物喜,不以物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也?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此賦千古絕句矣!”

千古絕句!此言一出,養心殿四下嘩然。沈墨那是何許人也,大庸第一大學士,天下文人大宗,他何時如此高讚過任何當朝當代的詩句,競對小太子做出如此之高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