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彪著手開始找心理行業的工作,也開始更多地參加各類活動,用以觀察人們在生活中的困擾,她也總能勇敢地說出自己的困境,與大家探討人生,每每發言總能語驚四座,隻是現在的驚和以往的驚截然不同。人們不但驚歎她如此豐富的人生閱曆,也為她思想的深度所折服,跟她交流總能觸碰到靈魂最深的地方,讓人陷入沉思,重審現狀,體悟哲理。而帶給人們關於生命的啟發,也成為了阿彪畢生的使命。
基於阿彪優秀的簡曆,加上超強的表達能力,降薪換行業並不是難事,很快她就入職一家領域內的頭部公司,隻是這次她對升職加薪再無興趣,她一門心思隻想搞好自己,順便了解一下行業現狀。以她的能力,完成手頭的工作沒什麼難度,她不露鋒芒,拒絕升職,把省下的時間都用來聽課看書。對現在的她來說,拯救自己是唯一重要的事,其他都是浮雲。於是,阿彪的事業與生活又慢慢回到正軌。
有時候人們陷入了一個思維的怪圈,就會覺得當下是困境,沒有辦法走出來。阿彪之前總擔心再不去工作就要餓死街頭,沒有公司會要她,浮想聯翩,但其實,一切恐懼都是腦海裡的想象,你越抓住它不放,它就越要折磨你,直到你三番五次地證明了你的猜想,就有了充分的理由陷入穀底。這套邏輯聽起來挺殘酷,可隻要你能識彆出它,就能從負螺旋轉向正螺旋。外麵的世界沒有那麼可怕,隻是你的關注點全在負麵事件上,然後讓負麵事件加劇自我攻擊,形成更大的負麵猜想,一旦你把注意力轉向生活中的小美好,會發現原來美好也可以無限擴大。阿彪原本以為自己要被社會淘汰,但實際上隻要開始行動,並且不在意被拒絕的信息,就沒有那麼痛苦了,人無完人,被拒絕隻意味著互相不匹配,並不是誰不夠好。事實上,越怕被人拒絕,就會越緊張,說話做事就越透露出一股不自信,而不自信的信號是很容易被人捕捉到的,被拒絕的概率自然就變高了,求職麵試就是如此,一個打心底裡相信自己、無條件愛自己的人,會更容易延展自己的生命,跨越難題,到達彼岸。心理素質決定成敗,這句話自有它的道理,但這不是在批評心理素質差的人,而是在告訴每個人,你們都有能力無條件地支持自己,不管外麵發生什麼,隻要你不使勁攻擊自己,其實都有出路。如果你感受到自己心理素質差,那更要給自己多一點愛與包容,多一點接納與溫柔,讓內心的空洞感受到一些溫暖,這樣才能讓“心”因為愛的到來而變得強大。真正強大的人,可以容納自己所有的脆弱,由此外麵的事物便無法傷害到他。
阿彪最近被武誌紅老師的《為何家會傷人》打動了。這本書序言裡的一段話觸動了阿彪——我覺得自己不是在正常的人世間,而像是在瘋人院。每個家長都在嚴重地傷害孩子,但絲毫沒覺得自己有問題,都認為錯在孩子。
這段話讓阿彪覺得心裡堰塞湖的閘口被打開了,以往“以孝為先”的教育理念根植內心,縱然承受了千萬傷害,阿彪還是很難釋放對父母的攻擊,這是違背底線、違背原則的,即便再痛,她也隻會選擇隱忍和逃避,隻是在心裡默默念叨,不敢表達出來,好像這樣是天然正確的選擇。是的,父母是有問題的,他們的很多行為就是在傷害孩子,隻是他們掌握了話語權,才會讓這種傷害肆無忌憚地發展下去,直到承受不住的孩子們選擇了離開這個世界。終於有個有分量的人說出了她的心聲,其實她心裡藏著太多恨、太多怨,她一直無法表達出來,而這些怨恨因為無法向外表達,全部轉向了內在,變成深深的自我攻擊:因為我是壞孩子,所以我才要被虐待。為了依附於養育者,我必須攻擊自己來討好他們,這樣我才能活下去。我受到任何打罵和不公平的對待,都是因為我不好,我做錯了,所以我要受到懲罰。父母天然正確,不容置疑,他們的虐待都是愛。是我不知好歹,惹他們生氣了,我要更深地懲罰自己,乞求他們的原諒……類似的信念太多太多了,讓很多孩子在長大成人之後,依然覺得自己不配得、不值得、不夠好,所以無論他們表麵展現了什麼,童年根植潛意識的信念會一直影響他們的生活,讓他們做出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因為潛意識在無形地重複這些信念。一旦他們生活變好了,信念就會啟動,創造各種非理性的行為和語言,破壞掉原本美滿的親密關係,打破原本正在上升的事業,把賺來的錢全部花出去,擊碎原本和諧的親子關係。然後他們會發現自己陷入了一個逃不出去的怪圈,生活變得一團糟,怎麼做也無濟於事,再然後就成了麻木失落的人,逐漸失去了生命的活力。而實際上,通過深入地自我覺察,深度的個案與療愈,人們是有能力看見這些藏在潛意識裡的坑的,看見即療愈,當你看見的時候,情緒獲得了釋放,傷口被光照亮,你深刻的看見自己一直在重複的一切,從此你將有意識地選擇不一樣的人生。
心理大師榮格說:“當你的潛意識被你意識到之前,你把它叫做命運。”
能夠表達對父母的攻擊,讓阿彪終於找到了一顆救命稻草,她終於不用再為這些年承受的一切而自責,她開始深入自己的記憶,深入潛意識當中,去探尋所有卡住的傷痛,她知道,當那份痛被擁抱的時候,她就得到了拯救,她的心裡有更多光開始照進來。
隨著周末活動的恢複,阿彪又在讀書會裡見到了老朋友們,林凡還沒找到合適的時機,還在B廠等待,他不知道阿彪這半年發生了什麼,出於一些彆扭的原因,他也沒好意思多問,隻是覺得她跟以前不一樣了。阿彪與慕容的交流漸漸多了起來,經過前一段過山車式的人生,阿彪想起了慕容之前的狀態,似乎有重要的信息沒有展現出來,細細想來,慕容應該是遇到了一些難處。時隔半年,大家又在讀書會上相聚了。這次阿彪推薦了《為何家會傷人》作為共同閱讀的書目。
這本書的主題比較戳人,有不少人都被觸動了。有個微胖的姑娘一邊說一邊哭,她的話語斷斷續續,大家都聽得不是很清楚,旁邊的人隻是默默地給她遞紙巾,大家保持沉默,把這個空間留給姑娘釋放。她說自己從未被父母認可過,在家族親戚的眼裡,她一直都是那個又胖又笨的人,沒有人喜歡她,連爸爸媽媽也更喜歡彆的孩子,在同輩兄弟姐妹中間,她也總是被孤立的那個,什麼事情到她頭上,就沒有人相信她會做好,因此她從小到大都很自卑,雖然她很用功地讀書,也依然覺得力不從心,很認真地減肥,但依然喝水就胖。她覺得自己就像家族裡的老鼠,人人厭棄,她隻能苟且偷生。
“沒關係的,生命中這麼多的艱難,都沒能打倒你,這就是你與眾不同的地方,我看見了你的可愛,真誠,善良,在你的身上一定有更多很美的特質,隻是他們看不見。你可以為看不見你的人傷心,也可以為看見你的人感動,我們無法選擇父母,但至少可以選擇不被他們裹挾。”阿彪的心被揪了一下,雖然自己也剛剛開始學,但她能夠感受到到女孩的悲傷,不自覺地表達了一通。女孩慢慢平靜下來,對阿彪表示了感謝,她說“謝謝你,我們一定會越來越好的,一定會。”
“是的,一定會。”阿彪的敏感能讓她迅速共情到他人的情緒變化,她發現原以為是弱點的特質,在這裡反而成了天賦。
林凡從阿彪的話語和動作中感受到一種深沉的溫柔,這跟原來的她有很大不同,他真想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什麼她會推薦這樣一本書。林凡的發言也很中肯,“我覺得這本書帶給我最重要的啟示是,我們如何分辨愛與控製,很多時候父母打著為你好的旗號,實際上是在控製你的人生,對於我們這一代獨生子女來說,這種現象更加普遍。但每個人都需要活出獨立的自己,必將對這種控製有所反抗,而這也會招致家長更深的恐懼,從而更加想要控製。不是每個人都當過父母,但每個人都一定當過孩子,在孩子的角度,我們都有充分的發言權,我們都有權表達自己最真實的感受,如果甘願被控製,那我們會活成媽寶或爸寶,將來自己成了父母,又會重複他們的選擇。既然我們都當過孩子,就一定知道孩子的內心到底需要什麼。”
林凡的發言很精彩,阿彪讚歎他的領悟能力,緊接著說,“我覺得這本書的到來讓我大鬆了一口氣,我的家人對我是非常苛責的,在我的童年,我隻許成功,不許失敗,可我成年後的生活非常累,非常容易自我逼迫,無論我做的再好,我也總覺得自己差的很遠,因此我很少感到輕鬆和快樂,我必須更深地逼迫自己,才能獲得些許安全感。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樣,在父母麵前,為了求得認可做了很多犧牲,這是源於一個孩子對父母最真誠地愛,我願意為了讓你們感到快樂而犧牲我自己的快樂,而過去我們總聽父母說,他們付出了很多,而孩子總是不知好歹的那一個。其實並非如此,父母給孩子付出過多少,孩子就對父母付出過多少,這不是用金錢物質來衡量的,這要看孩子為了父母的精神需求,折損了多少自己的精神需求。每個人都是獨立完整的,每個生命都是平等的,並不是因為血緣關係,孩子就天生矮一頭,這樣不平等的關係會給孩子造成很多關係上的障礙,比如畏懼權威。誠然,讓父母意識到自己越界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作為孩子,本著對自己生命負責的態度,我們可以勇敢地樹立起自己的邊界,在這個邊界內我是獨立的,我跟所有人的生命都是平等的,我是有權做我自己的,我是有權決定我的人生的,任何人想要入侵邊界,我都有權把他們趕出去,尤其是父母。生下孩子並養育他,本來就是父母的義務,否則法律會追責的,不想養就彆生,生養孩子並不是他們拿來道德綁架的借口。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孩子在精神層麵做出的很多妥協,已經是隨時在回饋他們了。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情緒不穩定的父母,無論他們怎麼傷害孩子,孩子都會哭著過來抱他們,這就是無條件的愛,其實孩子並不虧欠父母什麼。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在成年以後,從對父母的愧疚感裡走出來,走向我們自己獨立的人生,走向跟他們不一樣的人生。”阿彪氣都不帶喘地說完了一長串,這是她最近深入骨髓的感受,她覺得太有必要把原生家庭的議題處理好了,一切關係的原型都可以從原生家庭中找到。
阿彪的一番話點亮了慕容拓眼神裡的暗淡,他感受到深深的共鳴,那是他一直想說又不敢說的話。對於阿彪的經曆,他也產生了很深的理解,莫名有種被吸引的感覺,其實從第一次見麵起,他就對這個女孩子有很好的印象,雖然私下沒聊過天,但每次見麵都能讓他耳目一新,他似是聽見了自己悄悄加快的心跳聲。他覺得這個女孩能懂他,他也想擁有跟阿彪一樣的銳氣,他曾經也有過,隻是後來淡化了。
而林凡也被阿彪的話吸引住了,他從這段發言中重新認識了阿彪,他感受到阿彪骨子裡的不認命,也被她的坦誠和勇敢所折服,這樣一個女子,不愛上她是很難的。其實林凡清楚自己原本的愛情已經名存實亡,即便早就訂婚,但因為對未來發展理念的不合,從未婚妻回老家起,就注定了終有一天要結束,隻是雙方誰都開不了這個口而已。但他不想因為這事害了阿彪,所以一直保持距離,現在他不想再僵持下去了,他想提分手,給彼此自由。當然,他也於心有愧,因為他知道自己已經精神出軌了,他的心裡還有很多猶豫,麵對艱難的抉擇,他總是會優柔寡斷。可阿彪麵對愛情向來是果斷的,她的心裡並沒有給林凡留下優柔寡斷的空間。
接下來到慕容發言,“我覺得我們要有表達憤怒和攻擊的能力,這是生命的源動力,如果我們壓抑它,就會損害自己的原始力量。精神分析理論說,性、攻擊性、自戀都是人的本能。而人們卻習慣於壓抑它們,這無異於在慢性自殺。我們看到身邊有很多討好型人格,還有不少老好人,表麵上看著溫柔和善,實際上內心深處的攻擊性很強,他們隻是不輕易爆發,但一旦爆發,後果不堪設想。經常有很多暴力犯罪的人,親朋好友都說他平時老實本分,想不到會做這樣可怕的事,那就是壓抑太久被扭曲的結果。所以說,勇於讓自己心裡的攻擊性釋放出來,反而更有利於自己的生活,可以避免更大的危險,否則要麼傷害自己,要麼忍不住了給他人致命一擊,害人又害己。從人類進化的角度來看,早期人類需要保護部落的安全,需要有攻擊性,需要變得勇猛有力,攻擊性並不是洪水猛獸,隻是現代人生存環境的危險性低了,自我保護的需求少了,但並不代表運用攻擊性保護自己是錯的。所以允許你的憤怒被表達,就是允許你的生命力被看見,你沒有錯,你有權保護自己。”
阿彪忍不住給慕容鼓掌,果然非同凡響,她一直覺得慕容深藏不露,這下終於看見真水平了,不由得對他更好奇了。
活動結束後,慕容跟阿彪進行了一場深談,他跟阿彪很像,有破冰社交障礙,所以選擇了線上聊天。
“你今天的發言說得可真好,年紀輕輕有如此見識,佩服佩服。”慕容道。
“哈哈,你的發言也超讚,一看就是有點乾貨的人。不過,雖然我看著年輕,但心裡住著個老靈魂。”
“老靈魂?我也這麼覺得,老靈魂的形成一定是有原因的,早熟的人付出過很大的代價。”
阿彪發了三個握手表情包。“看樣子你也有同感。”
“是啊,很有同感,我們應該是有類似遭遇的人。”
“這麼一說,我不得不表達我的好奇,跟我說說你的故事唄,我願意分享我的給你聽。”阿彪好奇了許久的人終於要揭開神秘麵紗了,真是來的早不如來的巧。
“我也不知道要從何說起,總之我也是被逼著長大的人,所以自我逼迫的部分,很有共鳴。”
“那你的父母是什麼樣的人呢?”阿彪尋機深入。
“他們都是清華大學的教授,滿腦子都是學術研究,對我的要求極其嚴格。”
“哇!厲害了,遇到大神了。那你應該天資聰穎,閉著眼睛都能上清華吧?”阿彪的人生中第一次遇見科學家的後代,她感覺這是很遙遠的人。
“哈哈哈,這問題就好像是北京人是不是都住紫禁城一樣。”
“好吧,是我孤陋寡聞了。”
“他們的目標就是把我培養成一個清華教授,不要丟他們的人,繼承他們的衣缽,一輩子為科學做貢獻。”
“但這並不是你想要的,你有你的人生。”
“對,我並不喜歡搞科研,我喜歡金融,從小就感興趣。而他們都特彆看不起跟錢打交道的人,你懂的,士農工商。”
“喔,原來清華教授也並不善於養孩子啊,也跟普通父母一樣,對孩子有很多期待與控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