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標會 閉閣後滾過來收拾灑掃一二層書……(2 / 2)

嚴復微回想片刻,道:“這是《元舊說》的第十三篇,早些時拜讀過元舊先生的文集,對這篇文章還有些印象。”

林璫立馬起死回生,連眼底都有了光,幾乎快要哭出來:“嚴兄高義!真是雪中送炭救我於水火之間,此等大恩大德難以為報,來日七哥定做牛做馬報嚴兄恩德!”

林瑄大怒打人:“臭小子!”

見勢林璫轉身便閃,躲過林瑄來勢洶洶的巴掌,嘴裡哇哇大叫地鑽出位置:“七哥太凶太凶,將來定娶不到溫柔女孩子——”

“林璫!”眼看就要跑出去,林瑄在身後叫他,“下午招標,你不同去?”

林璫啊了一聲:“我都要忘了還有這回事了——不過我也懶得去,反正現在手裡的活都還乾不完,去湊什麼熱鬨,走了走了,下午早上工,晚上早下班。”

於是擺擺手,和林瑄打過招呼。

這頓飯他們吃了半個時辰,其中絕大多時間用來聽林璫發牢騷了。待到兩人來到琉璃牌坊,這裡已是裡三層外三層圍滿了人。

今日來招標共豎四麵幌子,分屬工部院、文史院、理學部和經學部。六部之內經由內閣挑選後下放到國子監的項目,便全在這四個位子了。

來的監生不僅有讀碩的,還有好些正在讀基礎課程的師弟師妹,聽說改製後,朝廷會從國子監裡挑選優秀監生參與各部事宜,便都來湊個熱鬨。

林瑄他們來得其實並不算晚,這四麵幌子還剛開始開始招人。

其實打眼一看便知哪個院流量大,文史院圍觀報名的監生隊伍幾乎快要排了出去,工部院次之,經學院最是門可羅雀,桌上擺了一盤子糕點自取都沒引來幾個人。

林瑄在工部院的幌子前見到了老熟人。

本次來國子監招人的都是六部高級官員,譬如負責工部院的便是工部侍郎杜盛輝,先前導師雙選時便是考官之一,好巧不巧,林瑄當日求清和帝走後門時曾在上書房見過他。

因而甫一見到林瑄,杜盛輝便笑眯眯地打招呼:“喲,七殿下啊。這會兒過來琉璃牌坊,您是來遛彎消食的?”

林瑄作揖,笑嘻嘻道:“正是。趕巧兩月前才見過杜大人,今日再見,可比當時氣色紅潤了許多。”

杜盛輝坐在幌子前,麵前案上正擺著朱印絹布和幾根簽令,若非他身上還穿著大庸的官服,單這麼看去,倒更像是個算命的。

杜盛輝道:“殿下說笑,自陛下下旨將工部許多瑣事分給監生去做,我這兒可少操了不少心,這些孩子雖手不熟,但聊勝於無,也頗解決了不少活計。”

說話間又有幾人來湊了熱鬨,林瑄順勢拾起一根竹簽,掃了兩眼:“杜大人身寬體胖,左右我來時也沒見這裡有什麼人,於您而言,今日大約比每日早起上朝舒服多了罷?”

“喲,七殿下,這可不敢說啊。”杜盛輝擺擺手,“陛下吩咐什麼咱就老老實實地乾,哪有什麼閒差忙差的——”

“行了。”林瑄截斷他的話,扔下方才手上那隻刻有“設計南京園林圖紙方案”的簽令,“這兒都有什麼項目,都拿出來給我看看。”

工部與戶部的都歸屬了工部院,這兩個行當的差事皆是費力燒錢的主,油水頗多,但分項目,有的項目錢雖多,但累得很,這樣的也屬於觀賞項。

他與嚴復微本為溫春航手下的課題組,因而選項目時也一起報名。

嚴復微對此似乎並不太感興趣,隻對他微微頷首,道:“你看著挑便是。”

林瑄眨眨眼。

桌上擺了一排項目簽令,粗略一掃,這裡大都不是京畿本地的活計,位置通常較為偏遠,邊塞的也有,南京漕運一帶的也有。

譬如這項修建淮州堤壩的,地點在淮州,不僅要親去工地督工乾活,還要能會做圖紙,依據實地考察更改理論圖紙,且工期較長,一般而言屬於勸退項。

林瑄捏著這根簽令,垂眸若有所思。

片刻後,他問杜盛輝:“若我記得不錯,這淮州大約離南京不遠吧?”

杜盛輝道:“不遠,坐漁船也就一個時辰便到了。”

南京與塗山邸鄰,此行若順利,還能順道去塗山瞧瞧,小嚴大約也很久沒回去過了。

“好啊,”林瑄將簽令拋還給他,指腹點了點名冊:“就這個了。杜大人,哪裡簽字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