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沒有人出事,這兩位暈倒是因為吸入了□□,當然以防萬一還是要去醫院檢查一下。”
導演鬆了口氣,但是這種需要特殊手段入手並且保存困難的專業藥劑的出現讓他的眉頭越發緊鎖。
鬱安下一句話讓在場幾人都大吃一驚。
“犯人就是小孟助理,玉如意之前就放在這個箱子裡。”
-
比起詳細解釋,現在的當務之急是扶著兩位昏迷狀態的女士離開洗手間。這件博物館就算再怎麼保持整潔,洗手間地板的衛生狀況依然令人擔憂。
不想讓展廳內毫不知情的其他人恐慌,幾人商議著將兩人扶到工作人員的休息室躺著,之後才假裝若無其事地回到展廳。
陳導壓低聲音,靠在鬱安耳邊惡狠狠道,“待會兒你要全都解釋一遍!”
鬱安一手提著金屬箱,無奈地應下。
無視其他人明裡暗裡的打量,幾人圍繞著男主角修複文物的工作台,鬱安清清嗓子開始解釋。
“機關其實很簡單,運用了大家都因為刺眼光線而閉眼的瞬間,我會注意到是因為副導演說他看到了驟亮的光,林曦城卻也說他看到了。”
副導演撓頭,這有什麼問題,客觀發生過的事當然不止一個人看到。
鬱安點了點手邊的工作台桌麵,“林曦城坐在這裡,你站在那裡,你們倆是幾乎麵對麵的一直線。”
多動動腦子。
陳導不愧是研究鏡頭語言的,立刻反應過來,“光是直線傳播,他們倆不可能同時看到!”
聚光燈被放置在工作台和攝像機中間空地的兩邊,隻能對準工作台或攝像機中任意一個方向,不可能同時照向兩邊。
總不會是陳導在那裡抱著聚光燈原地轉圈跳了個芭蕾吧。
鬱安就此推測出,“所以當中一定有一個能反光的東西。”
正是這個東西的存在讓恰巧照射到上麵的光線出現了不同角度的折射,進而導致麵對麵的林曦城和副導演都看到了同樣的場景。
那會是什麼東西呢?
而且是放在那裡卻沒有人在意的東西。
副導演問,“就是你說的什麼隱身衣?這麼玄乎?”
這種說法太過於科幻,隻在科幻甚至魔法小說裡看到過,他怎麼也無法想象現實裡出現這種東西的畫麵。
但是鬱安所述又合情合理,順著這條思路隻能得出這個唯一的結論。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聽過光學迷彩?”
-
人類看到物體是通過眼睛收集其表麵反射的光線,透明物體是通過穿透光的顏色來決定,而不透明物體則是由其反射光線的顏色決定。
那麼理論上來說,隻要反射率越低,低到幾乎接近於零,在人眼看來那個物體就像是隱形了。
因此早在20世紀就有人提出相關假設,並且近現代不斷有科學家投身其中進行研究。
時至如今,此項假說在雷達探測上已經能實現大半,但對於有著天然的複雜構造的人眼來說這依舊是一個難以攻克的難題。
雷達上的隱形和肉眼的隱形完全是兩碼事。
除了針對負折射超材料的研究,還曾陸續出現過各種奇思妙想,科學家們用儘辦法模擬得到類似於讓物體融入背景的結果。
比如利用視錯覺讓人覺得地麵是平的,無視其中一塊突起物。
比如通過精心放置的透鏡,或者再簡單些的水桶也可以,讓物體成像的光線向其他方向折射,而不射入人眼。
比如將物體背麵探測成像,然後再投射到包裹物體表麵的LED屏幕上,這樣在旁觀者看來就是隻能看到物體背麵,在視覺上也能達到物體本身不存在的假象。
-
“之前有大學同學搞過這種實驗,我印象還挺深刻的。”
那段時間那位同學隨身攜帶透鏡,時不時在路上就掏出來擺弄,像擺法陣一樣,讓人不免擔心她的精神狀態,也連累了經常一起出現的鬱安。
令人哭笑不得的回憶既是靈感也是阻礙。
因為潛意識裡認定類似的現象必須通過多枚透鏡同時作用,鬱安一開始完全跑進了岔路裡,沒有想到機關鋪在桌麵上,在時機合適時包裹住玉如意的這一可能。
在管理員說了桌麵的異常後,她才反應過來,讓係統找了找近兩年有沒有類似成品在各大科技展會上出現過。
還真有。
倒沒有多複雜,隻是實現了超薄並可任意折疊的LED屏,厚度和一張薄膜差不多。
LED清晰度不夠,因技術限製無法大批量大麵積生產,追求超薄以至於儲電量太小等等缺點在這裡卻不需要在意,因為劇組拍攝時沒有人會隨便湊過去,需要覆蓋的麵積也不大。
在播放背景成像時,隻要觀察者不上手去摸,從正麵幾乎是看不出違和的。
但是側麵,尤其是不規則物體的側麵,往往容易因為光線彎曲劇烈而被看出破綻。
“隻能從正麵?”陳導恍然大悟地看向管理員,“所以要讓他搶先站到側麵展櫃那裡,大家都知道他不喜歡和劇組套近乎,隻要他在那裡,基本不會有人過去自討沒趣。”
管理員事先知道今日會出事,但又對哪個環節會出什麼樣的問題一無所知,以他懦弱又自大的性格,站到展櫃邊後一定會刻意撇開視線,讓自己維持在一無所知的被威脅者這一定位上。
唯一的破綻就此消失。
“隻要事先鋪在工作台上,除了放置玉如意的管理員外誰也不會注意,之後通過機關將其吊起包裹住玉如意——”
鬱安指著正上方,那裡隱約有一些細線留下的劃痕,“畢竟是LED屏,表麵光滑,聚光燈打在上麵很容易反射光線,但對犯人來說有大家閉眼的瞬間更方便行動。”
“這樣的方案不需要實際靠近玉如意,不會被人發現,但有一點需要注意——動作一定要快!”
大家歪頭想象了一下,認同點頭——不能立刻包裹住玉如意並快速吊起到燈光範圍以外的話,誰都會看出來有一團一直在發光的奇怪物體。
“但是動作快就意味著幅度很大。”鬱安意味深長地說,“攝像機裡偏偏沒有動作幅度很大的人,為什麼呢?”
因為小孟助理當時假裝蹲在地上理那些電線,出現拉拽的動作很正常。
而這個高度又絕對不會被拍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