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章 建安十五年的春天來得很……(2 / 2)

甘寧一臉無辜和憤然:“這怎麼講?明明是那小子先動的手!”

*

吳主的宮殿位於城南,飛簷鬥拱,雕梁畫棟,氣勢崔巍。正殿前有一灣太液池,護著大門前的石刻狻猊獬豸。池內荷葉舒展,花苞未結,可以看到水中有尺餘長的錦鯉在遊曳。

呂蒙尾隨周泰行至側殿。周泰一瞥之下,注意到呂蒙身著一身粗布箭袖,突然笑著輕輕敲了一下腦袋:“看我這記性,隻惦記著帶你來,忘了讓你更衣了。“

呂蒙搖搖頭:“無礙。“

孫權正襟危坐在殿中,孤身一人。

“子明來了?“孫權笑道,指了指右手邊的座位。

呂蒙施過禮,注意到座位上不是襆席,而是一個繡墩。

“孤想你腿傷未愈,不能勉強你跪坐。“孫權解釋。“壽做的好?你高堂可儘興?“

“儘興。多謝主公。“

呂蒙語氣裡的冷淡顯而易見。孫權不由一怔。他的座上賓還從未有過這麼不識顏色的。

“子敬前往巴丘,想必你是見過了?“

“見過。“

“他治軍操練,行事如何?“

呂蒙抬頭看了孫權一眼,突然笑哼了一聲:“還好…想必正在跟程公從頭學起吧。“

孫權暗自歎了口氣,但他隨即自失的一笑:“子明是否因為孤委任子敬為大都督,心裡鬱悶?“

“魯子敬是大都督生前推薦的,膽識才略必定過人,我怎會鬱悶?“

“那麼,是因為孤從子敬的時候多,而從公瑾的時候少?“

“主公定度之事,屬下豈敢妄言。“

“那麼是孤委屈了你?“孫權有些耐不住性子了,“還是委屈了公瑾,你心裡不平?“

“主公待我不薄,待大都督也親,我有什麼委屈?“

孫權哼了一聲,拂袖而起,來回走了幾步。

“你也算個性情中人,到我這裡又不是一次兩次了,有什麼話直說,彆跟我打啞謎!“年輕的君主側過身,負氣之下,也換了套言辭語氣。

呂蒙抬頭,直勾勾的盯著孫權,過了半晌才冒出兩個字:“荊州。“

孫權長歎一聲。

“果然如此。”他搖頭。

“孤劉備以交州易荊州,有所得也有所失。孤知道公瑾想以荊襄為門戶,進而取西川。但西川為劉璋轄地,與劉備乃是宗族。一來我們去攻,師出無名;二來糧草補給困難,陸路途經的宜都丘陵地帶都是劉備的屬地,水路運輸是逆流而行,都不便利。三來如果因此與劉備決裂,曹操必然會乘虛而入,在徐州皖城等地起兵…“

他看了看呂蒙的反應。“還有,劉備的步兵雖少,也算是久經沙場,比我江東的步兵有過之而無不及。真要是在西川廝殺起來,我軍大概不會輕易勝出。子敬獻策曰,可等到劉備取西川後再商討荊州歸屬,孤認為也未嘗不可。“

呂蒙低頭冷笑一聲。

“為何發笑?“孫權有些氣餒。

呂蒙拱拱手:“大都督對劉備的定語,主公想必也知道。我雖然不通國事邦交,但詭道十二法,性命攸關的大事,自古以來從無誠信一說。主公如果抱定一紙空文,等待劉備兵強馬壯之後,再來談君子協定 ,我也無話可講。“

呂蒙站起身來,臉上竟然是一片泰然。“不瞞主公,適才主公關於取西川之言,句句在理。大都督明知困難,卻依然冒進,其中緣由我也不好隨意猜測。隻是主公與劉備結盟,除了忌憚曹操外,大概也是因為料定我軍將士力拙,不能滅劉備而抗曹操。現在將士們灰心喪氣,士氣低迷,也不過因此而來。如若大都督在,爭得荊州還有幾分把握。可歎現在為時已晚,劉備羽翼日漸豐盈,就連一成勝算也無了。“

孫權皺緊了眉頭,習慣性的背著手,在對方麵前走來走去,良久無話。

最後他停下來,看著呂蒙,已經是滿臉疲憊。

“子明所言不差。公瑾子敬,各有各自的道理。日久見人心,孤沒有聽取公瑾的意見軟禁劉備,是孤行事不周。兄長當年叫孤外事不決問公瑾,孤這次沒有從他……我……可是錯了?“

“人都死了,悔過又有什麼用?“呂蒙淡淡的回答。

吳主的虛心也是有限度的。他的語氣激怒了一向自傲的君主。孫權有些惱羞成怒,突然轉身一手直指呂蒙:“好你個呂子明,事已至此,你到底還要怎樣?!“

“起兵巴丘,奪回荊州!“

孫權隻覺得眼前此人不可理喻,隻有恨的一跺腳:“你!…你這是氣話,還是當真冥頑不靈?適才你說一成勝算也無,現在去求死不成?!虧得公瑾看重你,他就是這麼教你養國士之量的?“

不想這句話正觸到了呂蒙的黴頭。

“國士?!“他冷笑一聲,“大都督他沒把自己當作國士,他錯把自己當作你的兄弟!“

孫權忍無可忍,大喝一聲:“來人!“

呂蒙看著孫權,眼睛一眨也不眨。

在門外聽侯已久的周泰飛快跑進來,深深一掬到地:“主公息怒,主公息怒!子明他一時糊塗了!“

孫權指著呂蒙,用儘渾身力氣才止住手指發顫:“把這個……這個…...把他趕走,關進家裡閉門思過去!!“

雷聲大,雨點小。周泰一愣,暴怒之下的主公居然這麼發配呂蒙,真是大大出乎意料之外。

呂蒙一言不發,一掬後轉身大步走出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