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六年,吳候孫權遷駐所到秣陵。第二年,改秣陵為建業。聞曹操厲兵秣馬,遂在濡須口調兵遣將,鞏固船塢。
建安十八年正月,曹操引兵南下,攻破吳軍江西營寨,俘虜都督公孫陽,兵至濡須入長江處。孫權命呂蒙屯兵七萬,在濡須口嚴陣以待。
即使不問兵戈,朝堂之上人人都知道這次戰役比赤壁更為凶險。當年赤壁之戰因經驗不足,過多依賴荊州水師,曹操受挫受的著實鬱悶,卻未傷元氣。痛定思痛後,他開始著手建立北軍水師。幾年下來,新水軍羽翼豐盈,正是演兵變實戰的好時節。而赤壁時,東吳出三萬精兵,占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出奇製勝。但這一次,雙方都算是知己知彼,謹慎布陣,周密籌劃,儼然要展開穩紮穩打的陣地戰了。
孫權命呂蒙兩日便送一戰報,以觀戰情。孫權這邊心急火燎,但呂蒙的戰報卻異常精簡,不是“平安無事“,就是“無事平安“,乾巴巴的無趣得很。惹得孫權隻有在殿上來回踱步。
有人比他更心焦。自濡須口起兵戈以來,周泰每每見孫權,都是欲言又止,扭扭捏捏。幾天後孫權才悟出來他的心思,大笑著把一張令牌交到他手中:“幼平心急了不是?我許你中護軍司人馬三千,開拔濡須口,讓那些世家子弟也見識一下沙場!“
他一頓,“還有,轉告子明,你的人馬儘由他調遣,看中了誰就留下。“
周泰喜不自禁的走了。又過了幾日,呂蒙的軍報還是“無事“,孫權按耐不住了,又不好直接插手呂蒙的軍務,就發密信一封給周泰,責問:到底怎麼回事?
周泰的回信倒是詳儘清楚,報兩軍尚未交兵,呂蒙置萬餘強弩在夾水口,正在趕建令一層船塢。此間甘寧早想曆練一下彪騎營,請令從陸路突襲曹營前部。呂蒙不準。甘寧磨了幾日,終於磨到了一張令牌。他挑了個月黑風高夜,率一百騎兵約至二更時候,取白鵝翎插於盔上為號,披甲上馬,飛奔曹操寨邊,拔開鹿角,大喊一聲,殺入寨中。曹軍前部人馬,以車仗伏路穿連,圍得鐵桶相似,不能得進。甘寧隻將百騎,左衝右突。曹兵驚慌,正不知敵兵多少,自相擾亂。甘寧在營內縱橫馳驟,逢著便殺。各營鼓噪,舉火如星,喊聲大震。淩晨時甘寧從寨之南門殺出,無人敢擋。呂蒙令周泰引中護軍人馬來接應。操軍恐有埋伏,並沒有追襲。這一戰令吳軍士氣大振,七萬江東兒郎們早已興奮得躍躍欲試。
周泰因為護衛孫權駕座,很久沒有上場廝殺,這一次也算牛刀小試,過了一點癮。因此不難想象他的書信裡寫的激動,讀起來令人身臨其境,心往神怡。孫權讀畢,一拍案幾:這麼痛快地戰事,居然也算“無事“?!
第二天,吳候孫權移駕北上,親臨濡須口大營。
孫權並沒有告訴呂蒙自己的到來。但當門簾被掀開,他彎腰從車內走出來的時候,第一眼就看到大營南門旌旗招展,陳兵列將井然有序。營門口百步遠處已有中護軍人馬隊列官儀,恭候孫權的車駕。
呂蒙帶領周泰甘寧丁奉董襲等人大步走來。江風獵獵,吹得幾人頭盔上纓絡翻飛,白色披風如船帆般兜起,煞是英武矯健。
孫權笑起來。十年勵精圖治,他真希望伯符能看到這一幕。
呂蒙走上前,帶領眾人齊齊單膝跪下行了大禮。孫權托起他,一把握住對方的手:“原來子明早知道孤的行程?“
“屬下不知道。“呂蒙微笑,“探子在主公車駕到南門十裡開外才得知。“
這無疑是個笑起來很好看的男人。
“孤不請自來,想仿效一次漢文帝,子明卻不願做周亞夫啊。“孫權自嘲道。
呂蒙又無言抿嘴一笑,兩人轉身並行。他反手一握孫權,突然問:“主公近來在苦練騎射麼?“
“你怎麼知道?“
呂蒙手指一緊:“繭子都起在虎口…“
孫權大笑起來:“子明心如發細啊!孤早就想練得身強體健,武略過人,來投子明麾下效力呢!“
呂蒙歎了口氣:“子布和子敬可知道你到這裡來?“
孫權搖頭:“子敬三日後才能知道。子布麼…他明日在奏對時找不到我,就知道孤在哪裡了。“
胡鬨。
呂蒙沒說什麼。孫權佯裝沒有看到他的臉色:“子明不用麻煩什麼儀駕。你帶孤看看營盤戰備,如何?“
呂蒙麵有難色。
“將在外,君令有所不授。“孫權笑道,“孤已經忍你多時了。隻是你的軍報著實可恨,孤這都親自來了,還不能讓孤親眼看看麼?“
呂蒙也笑了:“主公遣幼平來的時候,我就知道主公的意思。隻是我今日實在脫不了身…..讓幼平陪同主公四處走走,可好?“
孫權點頭:“也罷。“此刻他心情大好:“是孤一時興起,失禮在先,給你添亂了。“
“哪裡。“呂蒙轉頭叫周泰:“請中護軍打開主公大旗,告訴弟兄們和對麵的蝦蟹,說主公到了。“
“對麵的蝦蟹“自然是曹操麾下左一路的張遼和李典;右一路的徐晃和龐德。周泰帶著孫權穿過大營,徑直來到北營門的前陣,登上船塢瞭望台。
難得冬日碧空如洗,水麵波光粼粼,氣象萬千。四麵七寶山與濡須山環抱,濡須水入長江處,吳軍隔江阻流,建起來長約兩裡長的船塢列陣。對麵曹營隻作一條黑線,看得不甚清楚,但不難想象其布陣也應是金戈鐵甲,氣勢磅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