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南走了約麼二裡地,折向東,再走差不多一裡,又向南,這裡有一條大水溝,這裡水草茂密,足夠牛吃的飽飽的。
目的地一到,把韁繩一撒,牛會自己沿著路邊吃草。喂了多年的老牛都多少通人性,都很聽話,有更通人性的,你坐在這頭都不用管,牛吃到那頭,一聲口哨,還會自己返回來,放牛的可省了不少力氣。
兄弟倆撒開繩子,隨著牛慢慢往前走,看到那草茂盛的容易割的便伸手割下裝進包袱背回家,如果哪家放牛的娃回家的時候包袱是癟的,那這小子指定是偷懶了。
伏歌話少,這麼小的年齡便喜歡自然,雖然每天重複的景色令弟弟覺得無聊,但哥哥卻看的津津有味,不是盯著天空,便是盯著水裡的小動物,亦或者望著站在電線杆上的鳥。感覺身邊的一切都是那麼的值得去觀察一番。
這時節的玉米已經快要成熟,差不多再有一個月就到了秋收掰棒子的時候了。
玉米杆大約一個半成人的高度,伸手都夠不到頂。下地勞作的農民一下子仿佛紮入了綠色的海洋,激不起一絲漣漪。
伏歌很喜歡這樣的環境,仿佛被綠色的海水包裹住,有時一陣微風拂過,又像是飄在海洋上的小船,隨著風起伏蕩漾。
傍晚時分,太陽西垂,火辣辣的陽光仿佛被不情願地拉扯回了家。這時候的溫度雖然也高,但已沒有下午時分的燥熱。
還冒著頭的太陽染紅了大半個天空,扛著鋤頭的,趕著牛車的,放著牛放著羊的,紛紛彙入回家的人流。
許是見慣了這種情景,竟沒有一個人稍作停留流連這樣美麗的景色。
哥倆這時也是牽著牛背著割的新鮮的草,彙入這金色的河流,慢悠悠往家走去。伏歌還時不時的轉頭,欣賞這人與自然形成的和諧景象。
回到家,剛一打開門,那守家的牛便看到了背後的草,興奮的“哞哞”直叫。待把牛刷好,草往牛嘴下一撒,今天的任務算是完成了。
父母都已經回來,天雖然沒有黑,但那時的屋通透性很不好,這時候屋裡的光線已經很差,但就算這樣,家裡也不舍得開燈。伏歌家裡窮,不說家徒四壁,那也是因為牆上掛了一個財神爺。
去屋裡逛了一圈,覺得無趣,哥倆便又跑到院子裡玩起了跳房子,消磨著時間,等著開飯。
差不多8點鐘,終於做好了飯。沒什麼像樣的吃的,主食是麵子,用玉米麵蒸的窩窩頭,顆粒粗,吃起來拉嗓子。菜是鹹菜,都是家裡醃的,便是那自家種的鬼子薑。想吃上一口正經的菜,那得過年過節才行,平時舍不得,也沒有那閒錢。
吃完飯,一般都沒有事乾,屋裡點了個比蠟燭好不了多少的燈泡,還不如坐在院子裡,看著星光解解暑。
在沒有汙染的年代,滿天群星璀璨,星星能鋪滿整個夜空。尤其是那縱貫南北的銀河,奪目耀眼。還有明亮的牛郎織女,北鬥七星,勺頭所指的北極星掛在夜裡爭相鬥妍。
伏歌仰望著夜空,遙望著銀河,尋找著傳說中的牛郎織女,探尋著他們的神話。想象著哪天自己長大了,定會會搭起鵲橋,好讓他們相會。
夜空時不幾的劃過幾顆流星,有的像滑向了自己,有的似跨過了銀河。還有的星星慢悠悠的穿插於星群之間,難道是那巡視凡間的神仙?伏出神的望著繁星,幽幽想象著。
北邊的天空掛著一個掃帚一樣的星,頭朝西,後邊托著一條長長的尾巴,尾巴像掃帚狀,好像在追逐著什麼正奮頭往西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