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舞 淡掃蛾眉處,弱柳扶風顏。……(1 / 1)

蘭陵序 陸錦瑟 1880 字 11個月前

那太監渾厚而略帶沙啞的聲音在大殿上回響,笙歌聞聲,緩步從側門走出,寬大的綾羅裙擺散落開來,雪白的長裙同長長的舞袖一齊從如鏡麵般光滑圓潤的地麵上拖過。瞬時,所有人的目光都在笙歌身上彙聚,笙歌微微俯首,臉上飄起了紅暈,素顏玉麗,眉不畫而黛,唇不點而紅,如墨一般的長發,僅一隻碩大的白玉簪點綴,在耳後挽起一個鬆鬆的髻,剩餘的發絲散在頸間,胸口,腰側,隨著笙歌輕盈的步伐,微微淩亂的發絲也一並輕舞著,飄搖著。幾個手執各種樂器樂女跟在笙歌身後,粉衣羅裙,分彆執蕭,箏,琴,笛,笙,竽,瑟,五弦琵琶,鳳首箜篌,九種樂器。這些樂女是丞相府的歌姬,原本也都是在本朝有些許名氣的樂師,因為笙歌自幼喜好舞歌弄琴,便請到相府中,做了樂女,平日裡多為笙歌配樂,隻道笙歌僅用了三年的時間,竟譜出一支舞曲,名《楚歌吟》。後又偶然在一次宴會中大略的舞了一段,竟引起轟動,有人甚至為此做了首詩。“鄭女夜笙歌,俯首媚素顏。揮袖舞明月,裂帛歌青天。琴瑟笛簫吟,箏趁笙竽和。琵琶玲瓏奏,箜篌絲竹間。姮娥聞歌止,淩波觀舞歎。淡掃蛾眉處,弱柳扶風顏。”

樂女們各自執樂器坐好,笙歌緩步走至大殿中央,低身跪坐,俯首娥眉,轉盼流眄,雙袖拖地,長裙鋪散,宛然一朵盛放的雪蓮黯然吐香。整個大殿安靜的恍若無人。這時,一陣悠遠的簫聲傳來,混著三三兩兩撥弄箜篌的聲音,笙歌緩緩抬首,甩開雙袖,長長的飛袖翩然落下,此時,笙瑟齊鳴,笛聲忽奏忽停,長長的緞袖飛舞起來,猶如天女玉帶,飄零空轉。笛聲漸急,她將緞袖揮舞的越來越快,如柳的腰肢款款舞動,婉轉流連,裙裾飄飛。雙眸凝停善睞,又揚眉轉袖,流光飛舞,猶如隔霧之花,朦朧飄渺。慢慢的,笛笙聲漸弱,琴聲四起,琵琶與琴箏瑟交織和鳴,清雅而激昂,充溢著幾分決絕之意,笙歌頓將雙袖高高拋出,順勢淩空而起,飛身,回旋,舞動,飄零的緞袖翩飛如蝶,淩亂的發絲隨樂而舞,空靈如仙。隨著最後一個飛身的完成,她飄然而落,俯首低垂端坐在大殿中央,半閉眼簾,長長的睫毛在粉嫩的雙頰上顫動,淩空的雙袖從天而降,飄淩如絲。

所有的人都在那一瞬間愣住了,連呼吸幾乎忘記,隻有他,麵色依舊,略帶笑意,不過在笙歌落地的瞬間絕美的麵龐掠過一絲微微的詫異,也隻是一瞬,便很快歸於平靜。笙歌半跪在殿中,偷偷的瞟了一眼近旁幾案處的長恭,看到他平靜若水的神情,竟有一絲失落,這樣高傲的存在,還真是讓人摸不透呢。笙歌無奈地想。

婁太後最先反應過來,拍手道,“這丫頭好才思,隻是這曲子還真是稀罕,往日不曾見過,不知是何曲?”笙歌抬起頭微微笑了笑道,“承蒙太後娘娘誇獎,這曲子不過是小女自己所寫,沒什麼音律,試著寫寫罷了,曲名叫《楚歌吟》。”婁太後聽罷驚得一時未能說出話來,緩了緩才驚喜地道,“好一個《楚歌吟》,果真是你自己所寫?”笙歌點了點頭。婁太後不由得走下大殿,宮女慌忙上前要扶,太後卻擺了擺手,道“你這樣小的年紀竟能做出如此仙樂之曲,又能舞出這般飄然空靈的長袖舞,實在令人驚異,來人哪,”婁太後將笙歌從地上扶起,道“傳哀家的話,將柔然國供奉的雪錦絹賜予蘭陵王妃鄭氏,另加賞黃金百兩,東珠20枚,還有,把哀家那把玉骨琵琶也贈與王妃吧。”太後語罷,滿堂嘩然,大家都知道,那把玉骨琵琶一向被太後視為無價珍寶,每日都要拿出來彈上一曲,以追念神武先帝。這把玉骨琵琶在北齊無人不知,它是神武帝與婁太後的定情信物。整個琵琶由一整塊和田玉雕琢而成,如此巨大的和田玉本就是罕見之物,又是先帝親自到梁朝求當時名聲顯赫的第一琴師蕭莫柯雕製,傳說聲音通透空靈的如鳳凰啼鳴一般,皇後都未曾被準許彈上一曲,如今竟要贈與一個剛過門的王妃?

婁太後看出眾人的不解,輕笑道,“哀家也老了,再彈也不甚合適,若把它送給不懂琴的人,不過是塊石頭,若是懂琴的人,便能用到極致,照哀家看來,這後宮上下,在沒有比王妃更適合的人選了,所以,今日哀家就將這玉骨琵琶贈與王妃了,希望王妃像我一樣愛惜它。”笙歌受寵若驚,慌忙道,“謝太後娘娘隆恩,笙歌一定會像娘娘您一樣珍視它,愛惜它。”婁太後高興地笑著道,“這就好。”皇上緩過神來,“隻要母後高興,怎樣都好,不過母後,大家都還餓著,不妨先開了席吧。”太後回過身,“是啊,那笙歌你也先入座吧,皇上,你開席便是了。”宮女們把太後扶上大殿,文宣帝朝太監抬了抬手,一碟碟精製的菜肴便緩緩上來。笙歌也在長恭身旁坐下來。笙歌一轉頭,一雙清秀的雙眸映入眼簾,這男子...生的好清秀。似乎是感知到笙歌的目光,那男子也轉過頭,對著笙歌微微一笑,如此優美的弧度,從來不曾見一個男子笑得如此情秀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