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緣來了,是你》——魚香醬 已領評……(2 / 2)

言情投文處 果醬罐店鋪 2878 字 11個月前

這些陳述“知識”——後文還有不少,占了不少篇幅,看似撐大了文章,但實際都是虛幻的泡沫,一巴掌過去就散,沒多少有用的。不才認為,有些“知識”其實都沒有必要寫出來。讀者是在看小說,要看情節,看人設,看男女主的萌點,迫切地需要看到懸念以便調動起好奇和激情,不是在看人生哲理、婚姻博文、《心靈雞湯》,也不是在看《瑞麗》。小說文學的第一任務和根本目的並不是普及專業知識也不是宣傳各類小知識。誠然女主是學服裝設計的,但這篇文不是在寫一個服裝設計師如何成長如何獲得大獎成為明星們的“禦用”設計師,女主是學什麼的,如何學以致用了,略寫就可以了,大部分讀者沒有那麼大興趣。現代文不比古風文,過細致地描繪衣著繡樣飾品,隻會讓讀者感到無趣,可有可無,沒了也不覺得失落,有了,稍顯累贅。看愛情文,女主對著鏡子一個小時的用心打扮,給讀者展示這個牌子粉底那個牌子眼線一類的,也抵不住男女主相見瞬間成今後的永恒——並非說一見鐘情,而是平心而論,比之前者,看愛情文的讀者的好奇心還是放在後者上麵。或許作者不明,四大名著以及民國一些小資味道濃厚的唯美小說裡對服飾衣著的描寫很是給力,但作者切記,你寫的是現代文,而讀者們就生活在當下,對粉底眼線打底褲涼拖一類的東西並不感到稀奇,需要的話去欣賞瑞模看一場服裝秀就好,網上多的是。所以這些描寫透不出味道,調動不起讀者的興趣——而古代文或者民國文中的服飾首飾,因為有了年代的隔閡,浸透了時代特色,帶了曆史滄桑和正宗民俗味,此乃先天優勢,所以讀者愛看,學者還能拿來鑽研出個成果。更何況那些大家筆下的服飾首飾,不僅文字優美耐讀且大多是為突出人物性格或交待人物背景,也是在為小說服務。而這些,是作者目前的功力還顧及不到的。那麼與其費時費力寫出來還添累贅,倒不如直接空缺,速度帶入萌點懸念,抓住讀者的心,讓人讚一句“好生爽利”。這樣也能讓讀者看著也明白透徹,輕鬆自在。讓情緒快一點被調動起來,而不是昏昏欲睡。

唐人盧綸曾賦詩讚李廣將軍夜來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李廣將軍一箭出,正中目標,穩、準、狠。好情節亦當如此,不能千呼萬喚始出來——那是遲緩,讀者早就沒了興趣;也不能猶抱琵琶半遮麵——這樣的含蓄,借二十四詩品之評點,“不著一字,儘得風流”。單這八個字,足以設想能承載這般“含蓄”的文筆得是何等優雅從容,底蘊深厚。而作者還沒將文字錘煉到這個火候,就不要大篇幅地洋洋灑灑、滔滔不絕,打臉充胖子。而應仿李廣將軍夜引弓,讓情節之箭矢紛紛疾出——主情節正中靶心,小情節根根銳利,有條不紊,圍攏在外,一圈圈合成一個團。乾淨利落,絲毫不拖泥帶水,讓鍵盤敲打出來的文字全都是真正對文章能起到作用的,這才能達到讓讀者眼前一亮,隨後儘快沉入情節,進入狀態的效果。

還有,作者在描寫人物的時候,心理活動寫得太多了。情節不能太過含蓄,總要讓人明確,但刻畫人物是需要一定含蓄的。把人家心裡想什麼全都一五一十地寫出來,讓大家都看得清清楚楚,這種寫作手法過於直白。去看名家筆下的人物,哪個是時時刻刻都把心裡想的啥全都給一一道出來的?正麵描寫和側麵描寫應該配合使用,人物的一顰一笑,一言一語,一舉一動甚至一個閉眼一個垂睫一個握拳等小動作就足以表現一個人的內心情緒,不需要把心理活動都給寫出來,這樣的直接坦白,不是豪放,不是慷慨,而是傻。而充分運用側麵描寫,才能耐讀。

總的來說,這篇文的情節“浩蕩”成“亂花”,而筆觸力度則猶如“淺草”——對主題的駕馭力不從心,有點失了方向,導致主題看似很清晰,但實際上並沒有真正侵入讀者之心,主情節被弱化了存在感,顯得虛浮無力。首先是作者選材並不大熱也不標新立異,已經失分;其次,文筆未練出真功夫。而在這個前提下,若情節也如漫天飛箭,卻少有能中靶心者,自然讓人失去興趣。

文筆上,作者應注意側麵描寫的使用,注意該有的含蓄——該含蓄卻不含蓄,毀人設;情節上,更要多一點琢磨切磋,多揣摩時下讀者看文喜好,不懸念不萌點的地方少寫,而關乎主題切中萌點的地方多寫,才能引得讀者一步步跟著走。

走馬觀花下,區區拙見,一家之言論,若有不符、不通、不合之處,萬望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