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入高中的那一步起,我與姥姥,與土地,慢慢疏遠。
那時,我是留校生,一個月才放一次假。高中生活緊張,課業繁重,稍稍鬆神,便會落後很遠。
與初中不同,這裡雲集的是一個縣的學生,在這裡,我算是不錯的一個,但不像是在初中,成為長居高位的佼佼者。
生活中,除了聽課,便是題海,整日與書本為伍,與難題鬥心,與考試較量。
初中教我的一個數學老師調到了高中,她來看過我,然後鼓勵我,還幫我給班主任說情,說這孩子苦——
初中時,每到農忙時節,我都會請一個到兩個星期的假,幫姥姥下地乾活,這些她都知道。
同時她也知道,夏天我的衣衫總是那兩件衣服,換來換去沒有換過新的花樣。
原以為那是我一個人的事,初中走讀,每次頂著烈日回家都會出一身的汗,上午放了學,我會緊著把衣服洗掉,晾在曬條上。太陽總是很大,薄薄的的確良衣衫很容易乾。等到吃了午飯,我就可以穿上,去上下午的課。
落到老師眼裡,我的衣服幾天不變。
我不知道,站在講台上的老師,竟然知道我的那絲苦楚。知道我優良成績背後生活的艱辛。
直到我的班主任,在一次無意間,當著全班的麵,提起這件事,也無意中說到,我因為學費問題,整整遲了一周入學——
而那時候,正是高一第一學期期中考試過後,我拿了全班第二名。
成績的我永遠的驕傲,家庭是我永遠的傷痛。
我不怪姥姥,怪我的爸媽,為什麼他們要丟下我,明明要不起,為什麼還要留下我……
那時,我的頭壓得很低,很低。可就是這樣,我也能感受到全班同學投注過來的目光。
那一次,是我的貧窮第一次赤裸裸的暴露在大庭廣眾之下……
我不怪班主任,我知道她用心良苦。隻是,時光流轉到現在,每當我回想起那時的場景時,我依舊能想象到當時我的臉色有多紅,頭壓得有多低,同學的目光有多集中……
那是物質上的貧窮留給我的另一份回憶。
學費得了減免,我的生活費也有了些著落,但依舊緊張。我每日除了學習,就是盤算這個月的開銷。
入眼的東西,和入口的食物永遠是不搭調的。那些好的菜,那些好吃的甜餅,於我是天大的奢侈。
印象最深的就是到校門外去買豆沙或紅糖餡兒的包子,一塊錢可以買好多個,足夠我吃兩頓,晚上再打一份鹹菜,足夠將肚子填滿。
每日我精打細算的過日子,看到實在想吃的東西,先是忍一忍,而在幾經鬥爭後,會縱容自己一下。吃過之後,再計劃著怎麼省錢。
偷空我就回家一次,一次帶好幾個姥姥蒸好的菜包子,應付幾頓。或是帶一缸子鹹菜,省下菜錢。
我上學所在的縣城,本就是一個比較貧窮的地方。學校的食堂也很是一般,飯菜更不敢恭維。周遭的同學,不少來自農村,家庭都是一般。班裡隻有少數幾個人,來自縣城,不愁衣食。
那時,苦的不隻我一個人。宿舍中同樣有幾個家境不好的同學,她們和我一樣,精打著過日子,隻是我,更苦些。
我們奮鬥在一個叫學校的地方,等待著一場叫做高考的選拔,期望通過它,改變我們土人的命運。
在高中,我清楚的看到了農家孩子的努力,看到了他們的希冀。
寬大的教室,黑壓壓的人頭,衝食堂的壯觀,打熱水的擁擠,放學時的熱鬨……生生提示我,這裡記載著太多人的希望。
希望到一個叫大學的地方,希望能飛出黃土地,希望能成走入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