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六人照例找了間空教室聚餐。教室正中的加熱法陣上,放著一個巨大的坩堝,鍋裡燉著一種被英格麗成為“小豬蓋被”的燉肉。
坩堝不遠處,羅恩和哈利在赫敏的監督下,愁眉苦臉、抓耳撓腮地算賬,燉肉的香味都沒能抹去他們眉間的褶皺。英格麗在碼字,奧古斯特拿著一本雜誌刷論壇,勒明蓋寧則在看報紙。
最近全球媒體最關注的事情,莫過於奧莉加·亞曆山德羅夫娜·伊萬諾娃的審判。經過長時間的技術性停滯,審判終於繼續推進,開啟了對證人的問詢階段。
一些報紙將伊萬諾娃形容成了一個陰謀家和魔女,花言巧語蠱惑國際巫師聯合會的成員,讓他們在1916年通過了一個流毒無窮的決議,使得半個地球的魔法界到現在都深受其害。
一些報紙說伊萬諾娃隻是一個柔弱的可憐女人,被某些幕後黑手算計,不幸背了黑鍋。
還有一些則將她描述成了一個具有卓遠見識的智者,和一個勇於開拓時代的英雄。
但英國的《預言家日報》卻哪個都不是。
勒明蓋寧一直覺得,《預言家日報》的整體氛圍宛如英國下議院開會:有兩派人時時刻刻地針鋒相對、吵吵鬨鬨。其他聲量較小的,要麼在附和這兩派的同時,見縫插針地夾帶點自己的私活。要麼就是在這兩派人同時停下來喝水休息時,跳出來嚷嚷一通誰聽了都覺得莫名其妙的瘋話,隻為在大眾麵前混個眼熟,好在下一次競選時多撈點選票。
去年有一期《預言家日報》的第二版就刊登了一篇文章,抨擊了英國藥農大麵積培植猴梯藤的舉動。作者認為,猴梯藤這種外來作物擠壓了本土末藥的生存和市場空間,使得英國的末藥種植者損失嚴重,給英國草藥行業生態造成了不可估量的負麵影響。長此以往,英國的魔藥和草藥業就要完蛋啦!
且不說這個邏輯是否通順,單說猴梯藤擠壓末藥生存和市場空間這件事,就是胡說八道。猴梯藤的功效與末藥有部分重合,所以在一些驅邪的藥品和魔械中,確實可以完全用莫提騰替代末藥。而它的種植投入和難度又遠遠低於末藥,所以從很久以前廣受各種商人的青睞。
但在另一些藥品和魔械的製作中,末藥依然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它的市場占額一直很穩定。
至於“生存空間減少”一說,更是無稽之談。末藥本身也是外來物種,對種植環境的要求比較高,不列顛三島能養殖末藥的地方就那麼幾個。魔藥種植者都恨不得要把這幾塊地供起來,根本不可能讓彆的植物侵占。
因為這篇文章宣揚的觀點過於可笑,激起了勒明蓋寧對作者的興趣。他稍微查了一下,發現這個作者竟然是位專職的草藥師。
查到之後,他非常困惑:一個專業人員,寫這麼一篇狗屁不通的玩意兒嘩眾取寵,到底是為什麼呢?
很快他就知道了。該作者跟許多寫信罵他的讀者隔空對罵了一周,大大地提振了一番自己的名氣後,又在報紙上登了一篇有關外來作物扼殺本土草藥的雄文,並在文末附上了他的新書《不列顛本土草藥500種》的廣告。
據說這書賣得相當不錯。
扯遠了。
跟其他時政類報刊相比,《預言家日報》的傾向並不固定。它一三五可能為進步派搖旗呐喊,號召大家一起反抗魔法部,努力同普通人世界合流,一起建造新世界;二四六則會幫保守派奔走呼號,勸誡民眾正視血統所鑄造的、不可逾越的天塹,聲稱普通人和巫師之間有生殖隔離。周日就支持中間派的妥協和平觀,支持大家放下敵視,先坐下來好好聊一聊。
不止是報紙的立場左右搖擺,社論作家也在各個派彆之間反複橫跳。比如說麗塔·斯基特,這位《預言家日報》知名攪sh……知名評論員就以賣文而聞名業界。她從來沒有什麼固定的立場,隻要給夠錢,讓她寫什麼都行。
1982年,魔法部裡一些純血家族的的喉舌,曾經想出台一部新法律,回收混血巫師在魔法界自由經商的資格,改為向魔法部申請,並由其審批。同時製定新的審核製度,強製已經有產業的混血巫師商人,每年重新向魔法部申請繼續經商的證書。
自然,英國魔法界為此吵成一團,《預言家日報》也成了各個勢力打嘴仗的鬥獸場。
麗塔·斯基特為這場罵戰中的雙方都寫過稿。有時,她為兩派分彆撰寫的稿件,還會刊登在同一期報紙上,達成了真正意義上的“我罵我自己”成就。
她的這種行徑,自然會招來非議。但斯基特小姐顯然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在自己專欄的簡介裡,將這段經曆明晃晃地寫了下來。
伊萬諾娃審判繼續推進後,《預言家日報》上再一次鬨成了一鍋粥。
勒明蓋寧手上的這份報紙就是這樣。第一版和第三版的文章,在討論伊萬諾娃被起訴的法理依據,並力圖證明這個審判本身就是非法的。第二版在介紹奧莉加·伊萬諾娃的生平,通過她以往的經曆,推論出她是一個“瘋狂的理想主義者”這一結論。第十版上刊載了伊萬諾娃的一幅舊照,盛讚她的美貌和氣質,分析她的妝容和穿搭,為諸位女巫提供變美思路。
第四版、第六版、第七版和第八版的文章,則在抨擊鄧布利多讓其在霍格沃茨代課的行為。這幾位作者稱,校長先生是在以權謀私,乾涉司法進程。他的這個決定讓學校的學生們陷入了難以想象的危險,也給霍格沃茨的聲譽帶來了可怕的負麵影響。他應該儘快將伊萬諾娃趕出校園,讓她出庭接受審判才對。
他專門看了一下這幾篇文章的作者,發現他們都有著顯赫的姓氏。
回想了一下伊娃諾娃教授在校內的風評,勒明蓋寧覺得霍格沃茨的學生們,尤其是高年級的學生,都不會同意讓她離開。
起碼拉文克勞的五年級和七年級都不會同意。從他在公共休息室聽到的隻言片語判斷,拉文克勞的考生都對伊萬諾娃教授心懷感激,認為如果再讓奇洛教下去,他們的O.W.L.和N.E.W.T.考試成績一定會非常可悲。
但純血家族的人能組團在報紙上喊話,就說明魔法部和校董事會已經有了決議,正在倒逼鄧布利多按他們的想法辦事。學生們的意見應該很難影響這些成年人的想法,奧莉加·伊萬諾娃是否會離開,最終還是要看鄧布利多能否頂住外界的壓力。
就如勒明蓋寧所想的那樣,在他翻著報紙胡思亂想時,校長室裡,鄧布利多正在回絕魔法部“驅趕奧莉加·伊萬諾娃”的要求。
“不行。”他溫和但堅定地對麵前的官員說,“我已經跟康奈利解釋過了,學校跟伊萬諾娃女士的契約持續到今年6月。在那以前,城堡會給她庇護。隻要她自己不願意,沒人能傷害她,也不能強行將她從這裡帶走。
“再說了,她走了,誰來上黑魔法防禦術這門課?五年級和七年級的學生,再過幾個月就要參加OWL和NEWT考試,沒有老師指導,他們要怎麼複習?考得不好,影響了他們的就業和之後的深造,誰來負這個責任?魔法部嗎?”
魔法部長助理約翰·巴貝奇不安地在椅子裡動了動,雙手捏緊了放在膝蓋上的帽子:“但是阿不思,部裡現在的壓力很大。國際魔法合作司司長收到了許多其他國家外事部門的公函,詢問她霍格沃茨為什麼要包庇一個罪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