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閣共有五位閣老,首輔、次輔和三位閣老。這五位是一定不會鐵板一塊的,否則還有皇帝什麼事兒?所以皇帝在選人進內閣的時候也是早就有成算的。
但是李顯是個意外。
當時首輔黃榮病重,太醫診斷了命不久矣,其時閣臣是四個人,首輔病重,運轉便很有些不通,黃榮便向皇帝推舉了李顯入閣。黃榮是皇帝的師傅,兩朝元老,皇帝即位有他的功勞不說,這十幾年來兢兢業業,對皇帝也好,對天下也好,不說沒有私心,但公心最重,內閣在他的執掌下運行順暢,稱得上國泰民安。
皇帝自然器重,且閣老本來就有推舉閣臣的資格,李顯之前斷案不畏權貴,又為皇帝追回大量贓款,也甚得皇帝的心,且無論年紀還是資曆也夠了,他是黃榮的門生,政見自然是一致的,黃榮既然要死了,自然最好再進來一個相同政見的閣臣,才能讓內閣平衡。
李顯因此入閣。
但是黃榮的病卻因為一個遊醫手段了得,半年後居然痊愈了。因此內閣便有了五人。
這也罷了,李顯是新入閣,排在最後,也不影響什麼。誰知道幾年過後,另三人致仕的致仕出事的出事,換了新的三人,李顯的年資便成了最長的,他的能力又是公認的,次輔便成了李顯。
師生同為首輔次輔,照理皇帝很難容忍,但一則人已入閣,處事又沒有錯失,二則李顯這些年不僅對皇帝的意思體察入微,而且會生女兒,女兒又會生兒子,再加上黃榮年紀也大了,皇帝便想起當時提李顯入閣的初衷,覺得也無不可。
內閣的形勢便是,首輔次輔一派,另三人雖然之間也常常意見不一,但在大部分問題上倒都能達成一致,內閣也就堪堪持平。
劉懷專的父親就是偏向那三個人的,而陸修這次出京,奉的也是那三人其中一個的令。
這些情況四人都是知道的。
周年看向劉懷專:“若是李顯下台,劉尚書便有希望入閣。”
劉懷專一怔,麵上變紅,道:“周年,我並沒有想到這個,隻是如果李顯下台,我們的事情會更容易!”
周年微微一笑:“如果你父親入閣,我們的事情便更容易了。”
陸修看了周年一眼,拍拍劉懷專的肩膀:“周年沒有彆的意思,他有時說話就是這樣,彆理會他。其實,劉尚書入閣是我們都希望的。但是有一點,首輔和次輔綁在一起時,三位閣老能夠忍下一時之爭彼此妥協,但如果李顯走了,就很難說了。”
劉懷專倒也不是生氣,他歎了口氣:“我爹也是這樣說的。不過三位大人應該暫時還是能以社稷為重的,日後就難說了。”
周年壓低了聲音道:“所以我們的事情要儘快做完,在有大變故之前做完,否則,萬一大人……”他指了指京城方向,聲音極低,“沒有人保得了我們。”
劉懷專、張信的臉色都變了一變,陸修也凝重了幾分。
這些年,也曾經有過人來查許貴。南京守備太監,一方土皇帝,是皇帝最親近的人才能得著這個位置,替天子守住最富裕的南直隸。且許貴出身東廠,想抓住他的把柄的人也是不少的。可是就連錦衣衛都拿他沒有辦法。
查他的人死無全屍,且許貴有理有據。
這次,是南直隸有人冒死送上密折給內閣那位大人,密折上寫的全是許貴的可疑之處,如果密折所言是真,這便是驚天大案,而那位大人結合自己的經曆,對密折的真實度有七分相信。
但是沒有證據。
張信出自武將之家,本就有世襲職位,他的大哥張策在京城府軍衛任指揮僉事,他本來也可以在京城衛所找一處任職,但是兄弟同在一地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能互相幫襯,壞處則是萬一有事容易牽連。為了這個原因,也為了好升遷,張父托人把他送到了南京衛所。
南京是陪都,無皇室無戰事,又富裕舒適,南京衛所便最是適合像張信這樣的幼子度日,略為勤奮,再加上京城有關係連到南京,升職也更容易,四年,張信便升到了從五品的衛鎮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