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鬼
亂世之際,妖孽橫行;誰得天命,誰整碎河山。
辟燭蘇醒於烽火狼煙,自知該尋新主了。
琴靈生而知命,認琴主,侍奉他數十春秋,故主殞謝,沉眠百年,逢兵燹而醒蘇,複覓新主,循環往複無已,有時也無趣。辟燭迎人生,送人死,親睹成王敗寇、易子析骸;曾聞精靈為凡人舍身,曾聽評書人感歎佳話可泣。他不欲被寫作笑話,一向離人很遠。某歲起意,換一副相貌入世行走,與琴主結下不鹹不淡的友誼。那是珥筆記載的謀士,胸有丘壑,擎天架海,他的琴是戈戟,專為喋血河山,卻合十分忠悃,到頭折在一杯鴆酒。謀士拜謝主公,泉下遠蹈,昨夜分明重溫抵足前事。辟燭睡前旋鍋燙酒,配黴豆腐吃,那味道,他記半輩子。
又躲幾代琴主,再觀世,已至晏朝末季,承乾元年上冬,辟燭琴甫出天家寶庫,被晏帝賜予琴師婁襄。
南地鮮雨雪,冰雪之寒竟無遠弗屆。君上昏聵,都城行人多苦色。陋巷古老長踡跼,老者近旁,野狗守株,骨也餓至嶙峋,眼泛精光、利齒空齧,是有狼相的。京府之犬,不比邊陲同胞寬裕;萬物之靈,亦未及區區畜生堅忍。
婁襄戰戰經過,餓狗的企盼已至收煞,嚼齧破皂衣與老肉乾。婁襄不禁緊抱囊琴,但聞冰絲嘔啞,野狗毛發森豎,奪肉遠遁。巷中平添人影,旁觀婁襄扶牆作嘔,厲然催促:“人在巷尾,快走!”
婁襄不堪置信:“你們靈物見人慘死,都這樣無動於衷的?”
“見多了。”辟燭不耐煩,越過琴師,“不想再見人慘死,就隨我走!”
婁襄喑喑而已,緊跟這道飄忽白影拐彎。陋巷猶蛛網纏結,四通八達,鬼市兌坊交錯,眩人牙婆混雜,仿佛白日的都城入夜整個兒顛翻。婁襄心驚膽戰,幸得琴靈指引,沒多久到了地方。末流的綠燈戶,破陋門戶虛掩,媾聲粗豪,因這放達,很見俗野的淒豔。三兩個粉頭款款遊蕩,臥蠶一水兒夾滿鉛粉。一女迫近這麵生郎君,婁襄左躲右閃好似遭人剝皮,她漠然哂笑,又遊遠。辟燭於是顯形,婁襄一扭頭,麵無人色:“你確定他在這兒?”
“當是此處無疑。”辟燭亦不自信,“好似有哭聲?”
一靈一人苦苦搜尋,終在一堆破褥子中搜得繈褓。嬰孩瘦小無比,且看形體還不足一月。婁襄不忍,輕捧他起來:“這就是你要找的琴主?一個奶娃?”
“應當,是他。”
“我可奶不了孩子!”
“我就能奶了?”
琴師琴靈麵麵相覷。或是方才聲量高了,嬰孩大哭,婁襄手忙腳亂捂他嘴,辟燭眉頭一跳,施術凝氣。嬰孩被托至空中,好似枕進一朵雲,小手抓取一撮氣捏來捏去,很開心的模樣。辟燭哭笑不得,婁襄習見他從容儀態,便揶揄:“這不是挺有一套?”
辟燭歎道:“便如此吧。你做個抱他的樣子,送去醫館。”
“不與他爹娘說一聲?豈不是拐孩子?”
“他們既決心丟棄他,就不配再關切他。”
“居大不易。生在這世道,這孩子也是可憐。”婁襄假裝架住繈褓,“唉,真像兩個拍花的。”
“隻你一個。”辟燭隱於琴中,“旁人看不見我。”
醫人診視以後,稱嬰孩先天不足,須送至富貴人家精心調養,去孤獨園是不能了。人與靈商量一番,決定養在宮裡。晏帝行事荒誕,癡愛管弦,將琴師作妃嬪安置於宮闈。時值婁襄得幸,他隻消說嬰孩是他抱回的徒弟,奴婢不至於輕慢他。
這嬰孩於無知無覺時拜了師父,冠以婁姓,單名曇。為此,辟燭與婁襄一度相持不下,一夜曇花綻放,他們癡望許久,最終由辟燭定下曇字,竟與孩子相稱。待他長大些,眉目顯靈秀,瞳睛如墨,長睫似蕊,是像曇花。
辟燭也恨怪自己選錯了字。曇花花信才一彈指頃,阿曇死在舞象之年,正應命數。
當時,怎麼就起了這個字?
一人一靈在深宮養孩子,多病,亦多可樂。
譬如學語,阿曇頻出笑談。他自幼乖覺,摸清家中以辟燭主事,橫勁黏他:辟燭靈力匱乏,隻在夜裡顯形,婁曇便掐手不睡;辟燭不勝其煩,屢屢把孩子丟給婁襄,婁曇竟能打著瞌睡溜到他身邊,回回不錯;嬰孩早早叫爺娘,婁曇無爺娘,最先叫的也不是師父。
“再隨我念,辟、燭。”
“碧……珠?”
“辟燭。”
“碧、珠?”
“辟燭。”
“碧珠!”
“婁襄!把你徒弟帶走!”
婁襄心驚肉跳:“阿曇怎麼又惹你了?”
“碧珠碧珠”能連起幾千串百八丸,辟燭屏息推開賴他身上的婁曇,怒道:“他、幾、時、不、惹、我?”
婁襄更驚:“孩子病剛好,你仔細些!”
亦多可悲。
晏帝早年尚風雅,《猗蘭》[1]盛行一時。婁襄琴藝殊絕,又得太子青眼,平地青雲,很是風光了一陣。而晏帝本性饕淫,沒過幾年,不耐裝相,鄭聲於是大行,此前進宮的琴師一日日不如意。
婁襄安常履順,一朝自青雲跌落,惶惶不可終日。於國都華景後的頹蕪,他自有識見,但並非切身,畢竟與它隔膜;固有報國誌,一曝十寒,不如沒有。消受華屋珍饈,他原初的柔韌日益鬆軟,驚覺沉迷,又勸慰自己說,阿曇年幼,值當這些上好物件。剛開始被晏帝冷落,婁襄還不以為意,其他琴師紛紛變調,唯獨他天真地想要兩全,既不辱沒他的琴道,又不損害他的際遇。
而江河日下,北狄數犯邊,朝中主和主戰兩派爭得不可開交。晏帝隻管肆情,聽朝時不左袒一方,主戰的奏章一封不落地壓下。太子失意,忽然記起受恩未報的婁襄。那正是婁襄苦於清湯寡水的時候,承乾六年某個雨日,他懷揣表記衝入長夜,不再回頭。
無人在意一介琴師如何與虎謀皮。境況好轉少許,婁襄往往夜不歸宿,五更乃還,疲睡不醒,不僅自己瘦成荒草,還把婁曇當荒草丟著;偶爾心血來潮,塞一碗涼湯,扔一遝減字譜由徒弟自學。
辟燭對此一無所知。某日婁曇喚對琴靈名姓,辟燭恍悟已與塵事牽涉太多,兼之靈力不足,婁曇習字後,他便入琴不出。等辟燭感到琴主有難,婁曇已昏在琴邊。雨穿窗欞打他麵頰,辟燭關窗為他擦拭,觸手隻覺滾燙。
婁曇險些病沒了。他不可再旁觀下去。
辟燭化作婁襄,白日照料婁曇,夜裡入夢教琴,以防他太過疲累。日日如此,辟燭心力交瘁,休憩至半夜,聞琴而起。
婁曇勾撥琴弦不止,十指充血,神情舉止幾於入魔。辟燭憂怒交織,揚手將琴打偏半寸:“誰叫你如此彈琴的?”
婁曇一嚇,縮手入袖。辟燭更怒:“還躲?”
他習於扮演婁襄,晝夜頂一副和善麵相,早記不清上次疾言厲色是何時。婁曇被他捉了手,小聲猶豫道:“師父?辟燭?”
辟燭正端詳手上新繭,不料婁曇認出他,默然片刻才道:“做什麼糟蹋手?”
“我、我彈得不好。”婁曇不禁往後閃躲一下,又被他嚇得定住,“師父老說我笨,我怕他不要我了。”
“婁襄說這種話?”辟燭冷冷道,“他還聰明了?”
“是我不好,不是師父!”婁曇著急,一時不備,辟燭直接撩起一邊袖子,小臂全是掐痕,青紫相疊,就許還有早前褪去的。他低顏譏嘲道:“不是他弄傷你?”
婁曇含淚不語。辟燭闔目:“罷了,是我的錯。左右你不怕疼,那接下來,無論多疼,都給我受著。”他捏住婁曇小指,冰絲疾來,紮破指腹,血珠頃刻染紅整條琴弦。琴弦另一端貫穿辟燭軀體,他稍晃一下,被婁曇扶住。
婁曇其實不疼,看著他疼才疼的,所以扶得很及時。辟燭自此沉默,為婁曇上藥,後半夜把睡昏滾下榻的、他剛認的琴主接穩了。
婁襄依然未歸。
認主以後,辟燭幾不能凝作人身。他的靈力得於造化,源頭固然不絕,琴中固然有養魂珠,諸事依舊令他吃力。琴課不可耽擱,為人之道亦不可或缺;阿曇體弱,畏苦貪甜,藥要配好、熬好,切記不可給他太甜的蜜餞,以免生痰;孩童愛頑,不好攔他,不如刻些木人由他排戲……大小紛遝,辟燭難免有所疏忽,往後才知極惡不赦。
阿曇問他,三閭大夫為何投江。他卻如何答他?臣之事君,有死無貳,此人道之大倫也。[2]臣之事國亦然,君王易姓,君子死節,許是這般吧。他為什麼不說彆的,為什麼不教他自私些?他既已頂替婁襄,篡改阿曇記憶,為什麼不一並改了這倔毛病?
昭定五年,阿曇十四歲。辟燭做了八年婁襄。八年騙局,有他時刻補缺,阿曇無以識破。欣慰之餘,可還有過幾分悵惘?辟燭答不上,也無暇管高牆外的天,他編織的夢裡開滿永不謝的薔薇,會風雨亦不畏懼。
婁曇卻記掛。昭定四年冬,晏與北狄盟於淄州,淄州以北儘歸北狄。晏帝以為幸事,昭定五年的元夕宴辦得尤為盛大,荒寒的琴師居所同蒙恩澤,享用一餐熱飯。
時人於元夕懸燈祈福。婁曇央師父做兩盞燈的骨架,出力糊紙,硬說他亂點的紅斑是薔薇。辟燭不欲壞徒弟興致,構築夢景,任婁曇留一筆醜字,寄心念與黑夜。
天上落了雪。
第二盞,婁曇又沉又慢地寫奠字,於假風假雪中懷想英魂。岩邑的風,據說肅殺,硬骨未殮,吃這冷颯颯的風,望那赤津津界碑,豈非凍餒?燈光雪光掩映,剪他一分明潤,增他三分冷峻。這究竟是不諳世事的冷峻,辟燭不曾留心,天燈既起,他未見那出鞘霜刃般的一捺。有人願不負良辰,此景永在;有人願將軍凱旋,京坻豐衍。所為人間世,但他是靈,不懂得。
如曩年與婁襄很癡地盼一朵花開,他也與婁曇很癡地望一盞燈升,不明白夜中比粟米還小的光點子如何寄存拳拳情意。轉念複惘惘,眼下他是婁襄形容,放燈人數來數去少一個,或許是不完滿的。
他們還是無法一起放燈。
婁襄死在這年夏季,撈出井時爛得精光。有人說他遭閹豎摧辱,深夜渴暍,不慎跌落枯井;有人說戚先生懼琴師再起,便以厭魅咒殺他;後人推度,昭定年間,晏哀帝不與朝議、纏綿病榻,當與太子有涉,琴師係受池魚之殃。井中腐屍遺物寥寥,幾片殘衣、一枚緬鈴、一塊發黴甜糕而已。糕點包得嚴實,他原本也抓得牢,但人爛得炸開,糕點當然不能幸免。
婁襄原隻是個琴癡,卷入末世作了爛肉。死前,他瘋癲了幾年。婁曇年紀小,天資遠勝於他,又不染齷齪恨心,婁襄著實妒忌他,瘋魔時六親不認,又罵又掐又打,恨不能撕爛他;清醒時自怨自艾,抱緊婁曇痛哭流涕,他最後做的一件好事,就是向太子給婁曇討得半年平安。
辟燭一次次粉飾種種不堪。婁襄死後,婁曇大病一場,待他病愈,辟燭憔神悴力,那是他奉其為主後最漫長的沉睡。
昭定七年,宮車晏駕。四月,淄州城破。時狡吏橫征暴斂,窶人貼婦質兒。民益凋敝,在他們眼裡,北狄竟不是最殘毒的。
七年夏,國破,新君請降,受封長樂侯。古有朱瑱自刎、元宗偷生,今有晏君做狗,既內謀君父、外媚寇敵,猶跪伏事人,更命樂師鼓琴慶功。
辟燭初次與末次聽婁曇奏《古怨》,半昏半醒,聽得不全。在他昏睡期間,婁曇日日苦練,自然彈得很好,也無人留意他與那琴說過什麼話。
有些話是琴靈後來才從琴中留影裡聽到的。婁曇被人關了很久,每天都有續續的話要給他說,到婁曇自決,他一次沒應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