誅謀逆左相儘殺絕 武昭儀有女安思定^^……(2 / 2)

可是李恪的一貫思想就是不爭就不會落入下風,這也是從他的母親楊淑妃就開始的教導,楊淑妃自己就是在太宗皇帝的後宮韋貴妃和陰德妃爭得你死我活的時候這樣置身事外,明哲保身;李恪在李承乾謀逆的事發後想跟李泰爭奪的時候楊淑妃也是這樣勸兒子的,李恪在知道自己沒有希望之後也是這樣的選擇,置身事外,明哲保身,這樣的想法已經成了楊淑妃和兒子李恪的生存法則,所以李恪才會對荊王和高陽公主支持也是不支持,荊王和高陽公主一直都沒有想明白這件事,不知道為什麼李恪總是在需要用力的時候撤梯子,不知道這就是李恪的為生之道。

但是現在,眼看荊王和高陽公主犯了錯,失了勢,這是李恪絕對都不想出現的結果,否則最終的結果就是他獨自麵對長孫無忌,獨木難支是必然的,荊王和高陽公主曾經麵對的局麵,麵對的難題就是李恪一個人的麻煩,李恪不想濕了身,不爭就是他的生存法則,所以李恪需要荊王和高陽公主存在,並且繼續存在下去,李恪想保住荊王和高陽公主,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李恪現在並不明白荊王和高陽公主到底做了什麼,以為隻是缺席朝會,擅自離開長安這件事,這在李恪看來不是什麼大的罪責。

並且想要保住荊王和高陽公主的並不隻是李恪一個人,因為這是整個宗室的事,宗室諸王雖然被高陽公主稱作是縮頭烏龜,但他們不是不明白事兒,一旦沒了荊王和高陽公主,宗室三巨頭就等於失了兩巨頭,那他們還玩什麼?這是整個宗室的危機,為今之計就是集合起來保住二人,沒有人能想到平時不算團結的宗室在這個時候居然開始空前團結起來。

所以荊王和高陽公主的問題李治還沒有開始深入調查,宗室前來求情的人就快要踏平李治紫宸殿的門檻子,隻說荊王和高陽公主有什麼苦衷,或者隻是一時糊塗才會犯了錯,還是希望李治能夠從輕發落,他們因為和長孫無忌的敵對關係,不想這件事求到長孫無忌麵前,就想直接走通李治的想法。

可是他們不明白什麼叫過猶不及,弄巧成拙,宗室奪權本來就是李治心底的一根刺,所以他才會對李泰回歸的問題冷淡處理,李治本來認為從頭到尾或許隻是荊王和高陽公主的問題,他也隻想對此二人做出處置,但是現在宗室之人紛紛來為二人求情,讓李治有了一種錯覺,仿佛荊王和高陽公主並不隻是二人,而是很多人,這也讓李治有了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難怪高陽公主等人能夠屢敗屢戰,原來她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在這樣的膽寒之下,李治決定重拳出擊。

長孫無忌也沒有想到宗室會有這麼多宗室之人逐漸入局,但這件事現在就像一個被戳破的濃瘡,已經沒有了挽回的可能性,過去大家還能虛與委蛇,麵和心惡,維持至少麵子上的體麵,但現在這個濃瘡已經被戳破,長孫無忌和李治都沒有辦法,現在能做的唯有徹底清理掉這個濃瘡和濃液。

求情的諸多宗親也沒有想到他們的舉動會這樣被李治誤會,可以說是他們一手把這件事推向了失控的邊緣,徹底引爆了宗室和皇帝以及長孫無忌的戰爭。

長孫無忌在知道李治重拳出擊的想法之後,立刻開始調查高陽公主和荊王這些年的罪狀,既然想要重拳出擊,沒有一個做夠分量的罪責是拿不下他們的,長孫無忌為此羅列了很多的罪責,其中包括但不限於搶占百姓田舍土地,縱容家仆在外生事端,在坊間惡名遠揚,還有府上豢養昆侖奴和吐蕃人,這是不是想跟異族勾連,其實這些人都是高陽公主為了緩解自己對文成公主的想念才愛屋及烏,還有就是高陽公主當年意圖操縱東宮太子的人選,可是這件事試問哪個朝臣沒有參與過?

這都隻不過是一個借口,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罪狀,那就是意圖謀逆,證人是高陽公主的駙馬,房遺愛,大家這才知道長孫無忌這是老鼠拉木鍁大頭在後麵,什麼搶占百姓田舍土地,欺行霸市,縱容家仆,就問誰家沒有這麼做過,作為大唐的權貴誰家不欺負幾個平頭百姓,就算你長孫無忌家能例外?或許有例外,那就是當年的魏征,但不是任何人,至於豢養昆侖奴,這樣的行為在長安城可是一個流行事物,並且大家還會用自己的豢養的昆侖奴來比個上下高低,這都是長安城公開的秘密,這能算是罪狀?還有高陽公主府上的吐蕃人,自從文成公主和親吐蕃之後,兩國一片和諧,交流日盛,吐蕃多有學生來長安城學習,這些學生也多會參加城內有頭有臉的人的宴會,高陽公主因為文成公主的原因對這些吐蕃學生也就多有另眼相看,這不也是明擺著的事了?現在長孫無忌居然能羅列這樣的罪狀?這在宗室當中就引起了軒然大波,齊齊言長孫無忌這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至於高陽公主和荊王的謀逆之舉更是無稽之談,什麼房遺愛指證,孤例不證,如果因為一張嘴就能指證彆人謀逆,那大家什麼也彆乾了,就等著被小人指證吧,大家都入獄賠罪吧。

長孫無忌的調查就被卡在了這裡,一開始隻是看熱鬨的眾多朝臣也沒有想到,當初自己都隻是看一看熱鬨,順便有棗沒棗打一杆子,不成想就圍觀出了李治上位以後的最大的一次事件,一個大案,本來大家都以為隻是荊王和高陽公主的失臣之舉,沒想到不是失臣,而是逆臣,謀逆!

還真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大唐皇家的謀逆可能會遲到,但肯定不會缺席,從隱太子李建成開始,到廢太子李承乾,再到現在的高陽公主和荊王李元景,三個皇帝,三次謀逆,這樣的自相殘殺還真是因果循環,報應不爽啊。

就這樣,長孫無忌對高陽公主和荊王的調查審問足足持續了將近一年的時間,期間長孫無忌又為高陽公主添加了一項罪名,高陽公主意圖加害皇上的昭儀武如意,以及昭儀肚子裡的孩子,並且還邀請如意作為證人來配合調查,這件事是高陽公主在光天化日之下做出來的,沒人可以為此辯駁,就算如意如實的講清了當天發生的事也無濟於事,如意本來對李治和長孫無忌說高陽公主並不是真的想要害她,隻是想要用她來要挾李治離開長安,並且在這之前高陽公主還對她進行了保護,但這樣的說法都被李治和長孫無忌有意無意的忽視,他們認為追殺如意的人就是高陽公主的安排,或許那些人並不是在追殺如意,就是想要綁架她,一切就是高陽公主為了達到逼迫李治的目的,這也恰好讓蕭未央達成了嫁禍給高陽公主的目的,如意還想為高陽公主多說幾句,可是看到李治不耐的表情,她頓時明白了李治的心意,或許高陽公主的命運是君叫她死,她不得不死,明白了這個道理,如意也就不再多言,但她始終不認為追殺自己的人是高陽公主的安排,並且這還是蕭未央親口承認的事,李治可以忽略這件事,但如意不會,她還是要跟蕭未央複仇,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在這件大案被調查的將近一年的時間裡,如意也在宮裡正常的分娩,她生了一個女兒,是為子女雙全,她的兒子李弘在如意進宮之後她也從皇後王婠的寄養中要了回來,當初她是抱著必死的決心把自己的孩子留給了皇後,在如意回宮之後她也重新看到了自己的孩子,孩子被王婠照顧得很好,能看得出王婠是真的喜歡這個孩子,也是真的把這個孩子當做自己親身的養,當然還有一個原因,王婠始終有一個想法,就是用李弘來代替李忠的太子之位,所以她可以說是把自己的所有心血都用在了李弘的身上,這也是她想要殺掉如意的原因之一,但事實就是如意活著回來了,並且還想要要回孩子,王婠不想還給她,但她已經明白,就算自己不給,有如意在側自己現在也做不了李弘的親娘了,隻能含著眼淚把李弘還給了如意,這樣如意就有一子一女圍在了身邊,兒子是李弘,女兒就是新出生的曆史上很有名的武則天大女兒:安思定公主。

至於長孫無忌,在跟宗室長久的焦灼之下,朝堂甚至出現了一些動蕩,長孫無忌不能再等下去,無奈之下他就有了一個心思,那就是趕儘殺絕!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李治也沒有了太多的選擇,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皇位的威脅正在日益逼近,也就默認了長孫無忌的想法。

趕儘殺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