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趙敏將茶點用儘,方同黛玉說起宮中之事。
原來,她昨日同眾誥命夫人一同在雨花閣內為太上皇誦經祈福,到了將要出宮之時,卻發現雨花閣的宮門關了起來,隻留了幾個內侍守在這裡,卻也不知原因,隻是看起來有些慌張,很明顯地看出是出了事情。
而後過了大概半個時辰,又來人,把武將的家人另壓了出去,其中便有樊夫人和北靜太妃。
因著他們二人亦在其中,她便不好全然不理會,便趁著人多慌亂,瞧瞧上牆翻了出去,跟在了那些人後麵。
當然,其中自然也有趙敏起了些好奇心的原因,隻怕若是此時不跟上前,他們猜測的宮內密辛便永遠也不得而知了。
其實這不是個安全的做法,若是被人發現,或許會讓皇室忌諱,但在這裡壓抑得久了,她便愈發不願意十分盲從,幸而,趙敏如今的輕功不錯,雨聲更是遮掩了其它可能讓人聽見的動靜,這一路倒是並無人發現。
她也見著那些人也是被壓到了皇帝所在的地方,將人綁著壓到了宮殿前,用來挾製那日進宮的武將。
“母親還是太過冒險了些。”黛玉聽到這裡,便忍不住說話。
“那你還要不要繼續聽?”
“……要。”
趙敏得意的眼神一閃而過,說道:“昨日的兵亂便是晉王發起,這你該是知道的。投靠他的,有京營三大營之一的五軍營,是馮家領兵的,也和你外祖家的舊識,還有禁衛軍的副統領,原先似乎是廢太子的人,後來又投靠了晉王,另外,有一隊從平安州借來的兵馬。”
她說到這裡,忍不住嫌棄地嘖了一聲,道:“估計是寧國府幫著聯絡的,昨晚倒是沒聽他們提起,今日看看京城情況便知道了。另外還有的,便是他曾經借賈家的祭田養的私兵,不多,兩萬人。”
黛玉倒抽了一口冷氣,若是當初他們不將這件事鬨到台麵上,再同寧國府瓜葛著,那麼榮國府……
也幸而在榮國府出京的時候,惜春便由老太太做主過繼到了賈政名下,聽他們一起到了湖南,不然留在這裡,怕是也沒什麼好結果了。
趙敏又道:“其實晉王準備得很充分了。”
“但既然你們一早就出來了,定是完全解決好了。”
“嗯,京城裡有樊將軍,宮裡那邊他們也安排好了人,他們養的私兵還有平安州來的人,在城外時便被肖家軍鎮壓了。所以,其實事情解決得還算順利。”
“肖家軍?表哥可是回京了?”黛玉眼前一亮,雖然前些日子,他們便收到了南疆傳來的信件,沒有署名,隻有平安二字,正是肖歸的筆跡,但他們對南疆的情況仍然知之不清。
“他應當還沒回來,昨晚沒聽他們提到過。”
黛玉無奈點頭,又問道:“那晉王呢?”
“晉王,”趙敏道,“晉王府現在應該都被圈起來了,甄貴太妃也被送進了冷宮。”
“就這樣?太上皇不是被他們下了毒?”
“那你還想怎樣?”趙敏點了下黛玉的頭,道:“老皇帝嘛,確實是被那位太妃娘娘灌了藥,但倒不是毒藥,不過是讓人昏迷的藥罷了。不過畢竟年紀大了,這幾年折騰了這麼多次,這次剛被皇帝強製喚醒,就發現兩個兒子又打了起來,嗯,好像是激動之下中風了,但人還活著。
而且,這些畢竟是皇家事,肯定還是要講究體麵的,皇帝也不會想要擔上殺害兄弟的名聲,最多就是像廢太子那樣被養起來罷了。不過,”她頓了頓,笑道:“他們當年的事,我倒是弄得清楚了。”
原來,當初太子盲目造反,除了他本人心浮氣躁外,確實還有皇帝和晉王的身影,晉王當時被太上皇厭棄,並不冤枉,那個門客本就是他的人,不過,皇帝,也就是當時的三皇子倒也是沒少刺激他這位太子哥哥,總之,最後廢太子到底是沒撐過去,起兵造反了。
至於杜月嫻,她因為出嫁前被誣陷與人有私情,雖然仍然進了太子府,但卻並不受太子寵愛,而後不久太子又出了事,連同她一起被圈禁,她不願就此了卻一生,便買通了看守他們的人,向晉王傳遞消息,若是能讓她出了廢太子府,便可以幫他洗掉當初謀害兄長的嫌疑。
雙方合作達成,杜月嫻也如約被晉王偷偷接了出來。
一個廢太子府上不受寵的側妃,即便不見了人,卻也沒人在意,她便就這樣躲躲藏藏地住進了晉王府。
趙敏道:“再之後,就是咱們見到她的樣子了。應當是在晉王府裡,仍然過得不自在,她的所求,大概永遠也實現不了了。”
黛玉也不知該說些什麼,本是一個無辜被牽連進政治鬥爭的人,但是造成如今這般局麵,卻又讓人同情不起來。
“彆想了。”趙敏揉了揉黛玉的頭,“現在是沒危險了,但事情可還沒結束呢,京城裡且得亂一陣子。”
“這件事情結束了,那,父親和表哥便也該回來了罷。”
“應當是的。”
“那就好。”黛玉笑道:“或許他們還能碰到一處回來。”
“這倒未必。”
黛玉皺了皺眉,道:“為何?難道……是聖上會要他查抄金陵甄家?”
“可能會呢?”
“也是,怕是也沒人比父親更了解他們家了。”
也正如趙敏所言,宮中之亂雖然壓下,但是京城中被清算的人卻仍不少,其中便有南安王府、寧國府、馮家。
幸而,寧國府在其中牽扯倒是並不算深,他雖然幫著晉王同平安州的將軍牽線,卻也隻是想要圖個在晉王身邊的臉麵,晉王謀反之事,他們倒是並不知情。
自然,這是因為寧國府小心謹慎多一些,還是晉王府不信任賈珍父子兩的能力多一些便不得而知了。總之,倒也勉強算是一件好事。
肖歸便是在這之後,帶著一隊兵馬,押送南安王進京。
黛玉得了消息,這日一早便到了趙敏房中賴著,雖說拿了本書看,卻也不知翻動了幾頁。
“玉兒。”
“嗯?”
“我這會子無聊,你給我講講你這頁書裡都講什麼呢,我也解解悶兒。”
“啊,哦,好啊。”黛玉瞟了一眼書上的內容,“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繼室以聲子,生隱公。”
“《春秋》啊?”
“嗯。”
“看得進?”
“當然看得進。”
趙敏看了她一眼,道:“胡說。”
“母親都看出來了,還要問我。”
“問不得?”
“問得,問得。”
兩個人說了會子話,時間反而過得快了些,將近中午,便見肖歸亦興衝衝進了門。
“舅母。”他行了一禮,看向黛玉,眼睛亮了亮,笑道:“妹妹。”
“表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