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認真、莊嚴,用婉轉的嗓音,一點點地陳述起來。
眾人被琳美得目不轉睛。
她是天生的明星。
“安德烈·聖-澤老師讓我拍攝戰場記錄,作為後續的教學材料。”
溫江明卻注意到,去年的琳眼中沒有若隱若現的憂慮,以及體態上的病態脆弱。
儘管她看上去仍舊柔弱蒼白,可整體算得上陽光。
畫麵一轉,來到任務的前期部署階段。
琳的聲音響起:“西白國ST組織的作戰計劃,由安德烈老師製定。
我們很榮幸,能作為安德烈老師的助手參與規劃。”
琳像一位學姐一樣告誡大家:“策略組是作戰的後方核心。
我們將反複研究規劃,在戰前、戰時、戰後尋找最優解。
作戰時期,策略組會根據前線的反饋實時推進計劃。
果斷決策,儘全力減少損失。”
在介紹聲末尾,畫麵從一開始的南朱國自然風貌轉向策略組的營地。
跟大家想象中不一樣。
因為任務是開拓新領地,南朱國此次開拓的地點為“懸崖之下”。
明明眾人站在懸崖上方,處於易守難攻的優勢地形,但懸崖下方的半人類們太狡猾。
——南朱國的半人類群多為鳥類,有飛翔能力。
更恐怖的是,這群鳥類有著與全人類相近的智慧,是與全人類差不多大小的巨鳥。
儘管他們的武器還不先進,但他們能飛。
一炮轟下午,被摧毀的隻有平地,半人類鳥們在上空盤旋,嘲笑全人類不自量力。
這些半人類如同雨後春筍,打不完,麻煩至極。
眾ST隊員隻能采取“平推”戰略,一個一個地消滅敵人。
前線遲遲推不下來。
前期,西白國采取保守戰略。
南朱國畢竟是他國,西白國和其他兩國以“保重自身”為前提,協助南朱國攻地。
中期,安德烈調整了策略。
他力排眾議進行火攻,在挖好阻火溝後將懸崖下方的森林點燃。
半人類在層層煙霧中驚叫飛起,大片樹林夷為平地,層層樹木化作土壤的無機質。
在大火熄滅後,生態專家規劃建城,在地區建設密密麻麻的防護裝置,半人類飛不進來。
除此以外,人工模仿的“自然森林”也會填補空地。現在的技術,至少能修複到自然狀態的95%,大多數棲息地都能回來。
有得就有失。
誰都不敢將那5%搭在自己身上。
這份責任、風險太大。
半人類遷徙走了。
聯合作戰得以順利地提前結束。
安德烈的方法不算難以想到。
但很少有人像他這樣果斷,沒有任何預兆地抓住風向變化的時機,讓半人類措手不及。
南朱國猶豫不決,是因為不想放棄千百年以來形成的森林資源。
但的確如安德烈所說,沒有占領土地,再多的資源也不是全人類的。
資源可以修複,全人類不能停下腳步。
全人類與半人類如今就是這樣你死我活。
空間資源有限,兩方都要競爭。
有人反對這樣做是不人道的,但更多人認為,反對者吃全人類種的食物、用全人類生產的產品,就連腳下踩的地、口中呼吸的氣,都是全人類給他的。
他們憑什麼以全人類的身份、用全人類的語言,反對全人類生存呢?
為了解決矛盾,全人類專家深入研究生態,用事實證明經過全人類修複的生態,比被半人類破壞的生態要更好。
半人類隻是一群不懂得可持續發展的動物。
視頻的結尾,在一片焦土之上,嫩綠的幼苗被一群南朱國女子澆上清澈的水。
她們圍在一起,手拉手,唱起古老的旋律,這段旋律歌頌全人類的團結,將在懸崖之下的這片土地,流傳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