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縣二 天沒亮項師傅就起來了,拿著……(1 / 2)

蕉葉帕 餘而與 3591 字 11個月前

天沒亮項師傅就起來了,拿著塊布一會擦擦著,一會擦擦那,他們住的這家店,還是李管事安排的,當時項師傅以為還需要他們跑趟鏢,就不客氣的住了下來。

那想到是運起來了,但事情沒鬨清之前,心裡總是忐忑不安的,昨天最後的一點門路也堵死了,之前求到常家兒子麵前,是因為常家大兒子在漕司運管手下作押司,管著高陽縣的漕卒。

要走這段路的鏢,需要走通淮南東路楚州高陽縣內的都頭,否則一旦被抓,就會被當走私貨被扣的,沿路還需要走通運管,驛丞,百長,但隻要走通高陽縣的都頭,拿著運管的帖子沿路百長,就會放行。常家大兒子在漕司運管下作雜役跟都頭下麵的百長能搭上話,到時候隻要每歲給供個幾十兩銀子,這樣這條線,也就可以順利的走了。可常家大兒子避而不見,事情就難辦了。愁的他當時都不知道怎麼走回來的。可事情一會沒老停了,他就怕有什麼變動,到時候那就真真的絕望了。不光賠光這些年的積蓄,還從此封鏢!

李總管主動相邀,叫項師傅看到了希望,如果這條線還搭不上,那隻能上岸了,他家裡還有大兒子等著娶媳婦,小兒子還要上書院,處處都要銀子的,最重要的是,跟了他幾十年的老夥計們。

隻所以現在想搭上李總管,是因為看見他送的這趟鏢一路都沒人攔,本來以為是運氣,上岸後在看安排他們的吃住,現在想想這個李總管的排場,之前因為慢待了那個叫李祥的管事,不好意思在往前湊。柳暗花明,不想都絕望了的當口,老天爺總是沒放棄他,想到這項師傅朝著西邊雙手合十拜了拜。

按照商定的時辰項鏢頭和成子早早的侯在了和川樓大堂裡,找了個最顯眼的地方,之前李正打發小廝慶陽定上房,掌櫃的本來看見這兩日人,不像能吃起上房的人,一再確認,白眼都快翻到房頂去了,等確認是那個給賞銀多的主家的客人,一請再請,可看這個姓項的非要堅持守著門口等,掌櫃的斜著眼撇著嘴低聲罵了句:“壯漢懶驢扶不上牆”。

昨晚剛下過雨,空氣新鮮,他抬起頭來,太陽照在他的臉上,他的眼睛乾澀澀的,等的焦躁了,就去店門口站著東張西望一陣,嘴裡嘀咕咕的不知道說的什麼,成子一臉的無奈的坐在凳子上,手撐著頭無聊的翹著二郎腿呆呆的看著門外。

絲…….頭上一陣疼,就看他師傅弓著腰,陪著小心對著一個頭戴方巾,大概四十歲的樣子,穿著帶雲紋的薄墨色的襴袍,掛著塊一看就上等貨色的玉佩,身材魁梧,舉止威嚴,一看就知道是個厲害嚴肅的人到了跟前。

他蹭的站了起來,臉上現出歡喜的神情;動著嘴唇,卻沒有作聲。他的態度恭敬的衝著他師傅小聲的說,但又怕驚到了貴人,於是聲音壓的很低。

項師傅緊張的汗直冒,一邊皺著眉頭說,你先等等,一邊對著李正說您快請

“快請,快請”掩蓋掉了那微不足道,而又無足輕重的問候聲。

李正瞄了一眼成子,禮貌的問了一句:“這位是?”

“奧,這是我徒弟”項師傅拽了一把成子。

成子彎了彎腰喊:“李總管好!”

李正點了點頭,拿了一兩銀子給了成子,說初次見麵,給他師傅的徒弟的,成子很意外,居然給項師傅這麼大的麵子?

兩人互相道了聲請,先後上了樓,成子這才注意到,李正身邊還跟著幾個人。

李正去見項鏢頭的事,提前跟宋寄媱商議過,宋寄媱不確定在高陽呆多久,之後何去何從,正歲十一的她在李正,周嬤嬤等這些老仆眼裡還是個孩子,但她又是他們這些人的主子,很多事還是不能替她拿主意越過她去,這也是她現在心比較穩的原因,大家知道自己的位置,不越線,又有距離。

現在她還小,不急於作決定,身負母孝,她想給她這一世的母親作好最後一件事,守孝三年,出了孝她才十四歲。母親都在重病中,為她作最後,最自由,最好的打算,她不能辜負也不能辜負。

這樣幾日過去了,項鏢頭上李宅跟李正辭行,聽說主家喪事想給先夫人上柱香磕個頭,宋寄媱給否了,一是雖然她和李正、奶娘商議的是以後對外以男子身份行走,但在孝期叫男人進後宅,傳出去總會對名聲有影響,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人自以為無縫可鑽,可做事總會留下痕跡,人在怎麼塗抹,褶皺了就是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