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向敏中推薦了自己,在眾人的一派讚歎鼓噪聲中,劉慶東已經無法推辭了。
“高士,那就勞煩你了,請給我孫子起個好名字吧。俺姓汪,是幫裡的九袋執法長老,從我爺爺起就坐這個位置。也不奢望我孫子高官厚祿,隻求平平安安長命百歲,無病無災的。”汪鶴遠略加思量,提出自己的要求,“我有一個夢想,孫子最好比我強,能當上丐幫幫主,給我汪家揚眉吐氣就好。”
這個要求讓在座的人們暗自好笑,看來這種長老垂涎幫主的位置許久了,自己不濟望塵莫及,把希望寄托在後代子孫身上。
劉慶東自知沒那個本事,對自己的抬舉除了誤會,就是虛誇,起個名字就能讓意願夢想成真嗎?荒唐可笑。麵前這位還想讓孫子當上丐幫幫主,真是癡心妄想。
就拿曆朝曆代的諸位幫主來說吧,莊義方、尹天賜、郭岩,哪個是靠取名字建功立業的?宋朝的也一樣,喬峰、洪七公、眼下的江匡江幫主,都是靠真本事揚威立萬的,還有北喬峰的前任汪劍通。汪劍通!這個名字似火花跳了出來,他姓汪,一下子成燎原之勢照亮了他的腦海。
“這個不難。”劉慶東胸有成竹地清了清嗓子,他學著馬路牙子上算命先生的語氣,“山人看汪長老,天庭開闊,印堂發亮,雙目炯炯有神,此乃大富大貴之相啊。你樂善好施,積德蔭子,在後代子孫身上必有福報。”他故弄玄虛地曲指念叨著,“金木水火土缺一不可,東西南北中四平八穩。有了,小孩子就叫汪海吧,向大海一樣胸襟開闊,廣納百川。哦,你孫子想當幫主還不到時候,得再等下一代,你重孫子方能實現這個心願,名字要取‘劍通’二字,將來定會成為丐幫的一代英主的。”
“我孫子叫汪海,重孫叫做汪劍通唄,好名字,都是好名字!這回可賺到了,高士一下子給取了兩代的名字。”聽到如此具有英雄氣概的名字,汪長老興奮了,大加讚許。為了表示感謝,定要連敬劉慶東三盞酒。
本已戒酒了,可盛情難卻,硬是連喝三盞,多虧是低度酒,沒有勁。
“汪長老,怎麼未見江幫主呀?”向敏中隨口問道。
劉慶東知道他問的是丐幫現任幫主江匡。
汪鶴遠被他一問囁嚅了,含含糊糊地回答說,江幫主幾日前得到朋友的來信,有要事相托,去京兆府長安了,一時半會兒是回不來的。
說完,便借著要去為宗聖使他們安排座位,匆匆敬了酒抽身離去,似乎怕對方再問幫主的事,言多必失,泄露出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
丐幫是天下第一大幫派,向來行事光明磊落,不會做出苟且之事。劉慶東曾經在少林寺塔林見過江匡,知道他是位心胸坦蕩的義士,小和尚說過,他是在幫少林寺驅逐種放呢。
見主人走出雅間,老朋友向敏中詢問劉慶東的近況。劉慶東正要為和尚申冤呢,便一股腦地將在林子裡、巷子中看到的和盤托出。尤其指出,此間酒樓的少東家董歡是凶案的最大嫌疑。
“有這等事兒!胡鬨嘛,縣令鄭曉利真是老邁昏庸啦。我看他是想,沒幾個月就要致仕了,浮皮潦草敷衍了事吧,他這是草菅人命啊。”胖通判津津有味地嚼著羊肉,極具鄙視地指責道。
劉慶東從他的語氣和表情中看得出來,賈通判很不待見姓鄭的地方官,這也難怪,人家是正統科舉出身,根紅苗正,而那位老縣令算個啥?在他眼裡是大陸貨,跟自己有天壤之彆嘛。
因為,知縣主要由中央朝廷負責,委派新榜進士擔任的。而縣令是由州、郡直接任命,給朝廷往往隻是形式上的奏報而已。一個是嫡係,一個是草根。
“聽劉老哥的介紹,鄭縣令的確是草率了,這施家大娘子的凶殺案多存蹊蹺,要重新審理呀。”知府向敏中嚴肅地說出自己的想法,“來人,速速前往登封縣衙,去把縣令鄭曉利請來。還有,去將酒樓的少東家董歡叫來,本官有話問他。”門口的兩個跟班得令後,不敢遲疑,撩簾子就要去辦。
甄通判在後麵大聲提醒著,“不用去縣衙,鄭縣令就在樓下的大廳裡,我來時他還向我請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