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過後,老侯爺正式下葬。
身為兩朝重臣,魏賢安感激他的忠貞之節,於是將下葬之處選在了皇陵附近的一塊地界,幸而登基一年後,他就為老侯爺做了打算,否則僅靠這七日的功夫,天王老爺來了,也挖不完。
儀仗以國公的規格出殯,然而小皇帝仍嫌不足,對於老侯爺的身後事,他恨不得事事親為。
作為二等侯爵,老侯爺的棺槨是由上好的金絲楠木製成,魏賢安聽後,一道旨意下達,哪怕尋遍全國上下,也要在七日之內連夜打造出一副檀香木棺槨。
甚至,已經動了將自己陵寢中的棺槨挪用出來的心思。
每一位大魏皇帝上位之前,最先做的不是整頓朝綱,而是為自己選好陵寢,定製棺木。
不過魏賢安也僅僅是想想罷了,此言一出,不知得惹出多大的禍亂。
高一官級,棺槨便厚重幾寸,原本由二十四抬變成了三十二抬,四人炮聲開路改為了十六人開路,至於舉幡執旗,撒往生錢者更是不計其數。
魏賢安還嫌不夠,念在老侯爺隻有兩位孝子,他下旨,凡是三品以下在京官員,家中有男嗣的,無論嫡庶,全部身穿孝衣,作為孝子送老侯爺最後一程。
旨意頒布後,滿朝震驚,作為兒子披麻戴孝,是家中有去世的長者,府中有喪事才穿的,家中沒人去世,兒子穿孝衣,那不是詛咒自己的長輩嗎?
魏賢安本就對朝堂控製不足,這道旨意頒下後,更是遭到了群臣攻擊。
無奈,他能頒下的召令再次不了了之。
朝中大員出殯,最高興的莫過於尋常百姓,一是有熱鬨可看,二是隨行途中,會有拴成串的銅錢揮灑,誰都想在這個節骨眼,小撈一筆錢財。
宮中在前一日,在街坊中張貼布告,道明出殯隊伍的出城路線,因此,天還未亮,空曠的街路兩旁,已經開始擠滿了人。
蘇念雲今兒個可算是落著個輕鬆,蘇家館開門都快半個時辰了,也沒一人前來。
人來人往的蘇家館也有門可羅雀的時刻。
她當然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老侯爺出殯,京城內人儘皆知。
因此當李可齊身在曹營心在漢,幫她在藥櫃前提取藥材,十回能有七回出錯後,蘇念雲強製讓他收回跳在街外的目光,同時無奈批給他一張出館證,“去吧,您今日的心思怕是不在這兒。”
李可齊得了允許,同時觀摩著老板娘的表情,見她確實麵無慍色,才放下心感激道,“誒!多謝老板娘體恤。”
接著,脫下身上工服,猴兒一般跳了出去。
蘇家館地處深巷裡,門前街道窄小,自然不會是出行隊伍的路過之地,不過走出巷口,前麵那條正街,離這裡也不遠,大概百步距離。
李可齊跑了,手中活沒人乾,宋伯忙完以後,坐在蘇念雲旁邊,替他接著分揀藥材。
自古以來,喪事為重,何時起靈,何時出府,何時出城,何時下葬都有嚴苛的時辰規定。
這需要司天監依據死者的生辰八字來具體計算。
數百人擎著白幡白旗立在侯府門口,鴉雀無聲,秋風吹鼓著旗子,發出砰砰聲響。
直到府內遠遠地傳來一聲“起!”下一秒,府內府外瞬間嚎哭雷動,奏鳴哀樂,打頭十六位開路的,也點火燃起了炮仗。
而等在不遠外的百姓們,聽到炮響,寂靜的人群漸漸開始攢動起來,個個踮腳伸脖子,眼珠子快掉出來了,往最裡處望。
蘇家館離侯府不近,哀樂聲傳到蘇家館的時候,出行隊伍已經走出了一段距離。
炮仗點起的愈發頻繁,蘇念雲坐在館中不以為意,直到窗外“嘩嘩”地響起了雨聲,她才隱約辨彆炮仗聲中還夾著幾震雷聲。
這是一場積雲雨,來的快去的也快,不過在雨勢最猛的時刻,那雨點堪比拇指大的冰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