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章 薑小魚嚇得眼睛都睜圓了:……(1 / 2)

吳建國一雙濃眉擰成黑疙瘩,下了火車直奔江副團所在的部隊,果然不在。江副團已經升為旅長,奉命援越去了。他隻好帶著薑小魚去南瓜屯了。

倒了兩次綠皮車,又坐了老農的牛車、驢車。終於來到了白雪皚皚的長白山南麓。趁天還沒黑,兩人步行五六裡地,踩著厚厚的積雪艱難前行。到了馬鹿溝公社。

聽聞,南瓜屯幾十年前不叫南瓜屯,而是一片原始叢林,因為這一帶溝裡壕裡到處都是北瓜秧子。沿途其他村莊不過是有幾條溝就叫二道溝子村三道溝子村的,遷徙到此的族人便命名為北瓜屯。

後來村裡的後生救了一位走投無路的算命先生,說北瓜是死人瓜,不吉利,村長懶得想彆的村名,直接北瓜改南瓜得了。為了應景,把北瓜藤蔓割的割、砍的砍,隨手撒上了南瓜種子。

南瓜屯坐落在延綿幾十裡的叢林東部,而叢林西部便是十九道溝村、北部是二十一道溝村。這些村莊裡居住的大部分都是地地道道東北人和朝鮮族人。

以前的南瓜屯,其實也就十來戶人家,一家劃了足夠大的地,建了房屋,分布在諾大的林子周邊。

據說都是隨著清朝末年山東某地的武舉人遷徙而來,因為沾親帶故不忍心分散。他們便壯著膽子穿過仙人洞,尋到了這處豐饒之地。

1960年,村長去公社開會,恰好看到幾輛卡車突突而來,上麵坐著闖關東的山東人,男女老少、一家一窩,扛著包袱行李,你哭他嚎,一臉的疲憊和迷茫。如同待宰的羔羊,瑟瑟矗立在寒風裡。

由於數量龐大,彆的屯子不敢收留,為了壯大屯子的力量,再加上都是山東老鄉,推脫不過。大手一揮,便把這些拖兒帶女的人全部帶回了南瓜屯。

過仙人洞時,怕他們害怕,一個個脫了褂子蒙上眼睛。

先搭臨時窩棚,後領著勞力蓋房。這才有了如今百多戶的人家。從最西頭的第一家到最東頭的最後一家,兩家相隔十幾裡地。

也是因了仙人洞的緣故,這個林子乃至旁邊的棒槌山,人跡罕至、虎嘯狼嗥。貌似一處險惡之地。其實雨水充沛、物產豐饒,卻是一處世外桃源。

大東北其他村莊無一例外的都是高矮不一的茅草房、泥巴牆,大杖子夾園子。

南瓜屯卻是沿襲了自己家鄉的蓋房習慣。清一色夯的很結實的土坯房子,房子很高,房頂上難得的不是茅草蓋頂,而是一塊塊自己燒製的青瓦塊,雖說燒製的不算多精致,上麵還帶著琉璃疙瘩、琉璃塊。但比起茅草卻更加結實抗雨雪。

圍著房屋砌起四四方方厚實的土牆院落。每處人家的土牆都起的很高,牆體又厚實,大門的門板都是用最結實最耐用的木頭做成。

或許是背井離鄉的人們,缺乏安全感。這一處高高的院落才是保護家人的堡壘。

土牆外才是用樹枝、或者荊條圍成的籬笆菜園子。菜園子隨便圍,想圈多遠圈多遠。園子裡的地屬於自留地,想種啥種啥,無論收的啥都不用交公。

村長去公社開會的時候,常聽其他屯子裡的人說起野獸進屯子咬死家禽、傷害村民的事件。而南瓜屯卻沒有!因為即便進去籬笆園子,也跳不進高高的院牆裡麵!

大東北地大物博不是吹的。□□,在其他地方都吃不上飯的時候,這裡的人們卻過著自給自足、逍遙自在的生活。

吳建國絮絮叨叨講了一通南瓜屯的來曆和好處,臨了對薑小魚說:“小魚,過山洞的時候千萬把眼睛閉上,哥哥讓睜眼的時候再睜眼好不好?”其實,此時已經傍晚,即便睜著眼睛,估計洞裡麵也是烏漆摸黑的,根本看不清兩旁有什麼。可能那次給吳建國留下陰影了,他根本沒想到這一茬。

薑小魚脆聲答應一聲。吳建國這才戰戰兢兢牽緊薑小魚的手,一頭鑽進仙人洞裡。從進入洞口開始,吳建國緊閉著眼睛,伴著如戰鼓似的心跳,默默數著腳下的步數。直到數到753步,他驚覺自己渾身都汗濕了。

“小魚,可以睜眼了。”

薑小魚便唰地張開眼睛。

夜幕下垂,在遠處雪山的掩映下,漫天的繁星失去了它們應有的光輝,月亮就像被人咬掉一口的蛋黃。慘淡又渺茫。

薑小魚揉揉乾癟的肚子,果然人在饑餓的時候,再好的美景也不美了,眼裡除了吃的再也盛不下彆的。

過了仙人洞,又渴又餓又困的薑小魚捯飭已經初俱大長腿規模的雙腿,跟著吳建國,感覺沒走多遠便看到黑黢黢的村莊!

走近了,才發現房舍很稀疏,那黑黢黢的卻是各家圍的延伸很遠的園子。

吳建國就在第一戶人家門口站定,說了聲“可算是到了!” 便摸索了一陣,摸到粗粗的繩子扣,從很粗的樹樁上取下來,籬笆門便開了。薑小魚忍不住從心裡發出一聲長長的歎息:這果然很東北,菜園子大的無法無天!

跟著吳建國在後麵踉踉蹌蹌地走著,間或被土坷垃絆一下。

好不容易在真正的院牆大門前站定,薑小魚趴在大門縫隙上一看,昏黃的燈光從紙糊的窗欞上傾瀉而出。薑小魚仿佛聞到大碴粥的香甜。她使勁咽了口唾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