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出閨成喜事 六月已近尾聲,黛玉……(1 / 2)

六月已近尾聲,黛玉出嫁之期將至。這日,王夫人命人將黛玉請到她房中,見她來了,讓她坐在榻上,又屏退眾人,拉著她的手,滿眼慈愛,說道:“日子過得真快,轉眼間,我嫁到這府裡來已二十來年了,見著你哥哥成親,又將有孩子,如今眼看著你也馬上出閣了。”說罷,歎了口氣道:“你哥哥這邊我是不用再發愁什麼了,隻是你,到底是女孩兒,將來日子是好是壞,全在於你的夫君,偏你又是嫁入皇家,萬事由不得自己,怎能讓我不擔心呢。”

黛玉聽得這話,既覺心酸又覺諷刺,她從未覺得王夫人與元春的母女情分全然是假的,但是元春的路,何嘗不是賈政夫婦的決定呢,如今事情並無緩和的餘地,說這些窩心的話,又有何用,因此,黛玉隻低頭說道:“萬事皆有定數,女兒自知無法做主,未來如何,隻看自己怎麼走罷了。”

王夫人聽了這話,不由歎氣,將黛玉拉進懷裡,又灑下幾滴淚來,說:“我知道,為著讓你進宮的事,你心中總是有些怨氣的。當初我和你父親也是無法了,眼見著國公爺沒了,府裡一落千丈,你哥哥雖然考中了秀才,卻不知何日才能出頭。你素日便是個有謀劃的,瞧事情比世人都遠些,比咱們家的爺們都要強,因此隻能讓你為咱們家求得一個出路。”說到這兒,王夫人拿起帕子擦了擦淚,說:“我知你心中不平,但是作娘的,哪有不盼著兒女好的。宮中雖難,但機會卻多,好在最難的日子已經過去了,如今得嫁忠孝郡王,既是你的福分,也是咱們全家的福分。”

黛玉聽聞,並未答話,隻是順著力道,倚在王夫人懷裡,聽她繼續說道:“今日叫你來,原也不是為著這些事,隻是我心中所感,便一起說了。我聽聞忠孝郡王府裡雖然沒有側妃,但卻有一個妾室,在府中多年,雖無孩子,但這些年她在府中執掌中饋,想是根基已穩。你如今嫁入王府,必是要幾個人幫襯才好,故而,我特特給你另選了幾個陪嫁丫鬟,生得齊整模樣,卻也都是老實的,又是府裡的家生子,一家子老小都在咱們府裡,給你用,我也放心。”

黛玉自知王夫人此舉何意,想必是想用她們來分去府中那個妾室的寵愛,又可幫襯自己理家。但黛玉事前已得了忠孝郡王的意,承諾絕不二色,雖然她仍不敢全然相信,但是世間女子又有誰能甘願與他人共分丈夫寵愛?因此,即便不能全信,她也願意一試,不想將將成婚,就作如此準備。並且,如果男人不願始終如意,瞧上彆的女子,又豈是幾個妾室通房就能挽救的,更何況那還是位王爺,按例本也應有側妃、庶妃的人。

故而,黛玉從王夫人懷中起身,說道:“我知太太的意思,全是顧念我,才如此做,隻是若他無意如此,我們這般準備也隻會傷了他的心,以為我們小瞧了他。若他終將移情,便再有這許多人,也是無用。因此,便算了罷。太太所慮家中中饋之事,我也想到了,故而陪嫁之人,我也選了許多。紫鵑、抱琴兩家人定是要同我去的,且他們兩家本就料理著我陪嫁的莊鋪,倒也便宜。另外又選了兩個大丫鬟,四個小丫鬟,還有兩戶人家,已經儘夠了,太太隻管放心便是。”

“你啊,還是太過年輕,男人哪有不愛腥的,倒不如選一些自己中用的,你我都好放心。”

“太太不必如此,隻管放心便是,若是實在不得其法,我再來尋太太。”

聽黛玉如此說,王夫人也隻好擱下,此事不提,又細細與黛玉說她的嫁妝單子。

如此這般,大約過了一個多時辰,已到了午膳時分,黛玉便同王夫人一同出來,去賈母房中。用過午膳,賈母命王夫人自去休息,又將黛玉留下,自說體己話,也是囑咐一番的意思。

這樣過了幾日,轉眼便到了送嫁妝的日子,這日榮國府中門大開,在榮禧堂內將黛玉的嫁妝鋪陳開來,又有各家親友前來添妝,因黛玉所嫁之人尊貴,故而京中凡是與賈家有來往的人家都來了,添妝之數便不少,當日宮中皇後亦賜下嫁妝來,以添喜氣。故而親友添妝,又有忠孝郡王府的聘禮,並賈家自己準備的嫁妝,竟有滿滿一百六十八抬,榮國公府抬嫁妝的人數不夠,又從寧國府、王家等借了人來用。因為賈珠不在家中,便由賈璉帶著幾個世家子弟,騎馬將嫁妝送至忠孝郡王府中。

雖然忠孝郡王府與榮國府相隔並不甚遠,但送妝隊伍一丈三抬,綿延數裡,穿巷而過,引得城中百姓駐足觀看。

卻說忠孝郡王府無人主持,便請了忠順王妃來府中幫忙。待賈璉將嫁妝送至之時,王府內已高朋滿座,其中多為朝中親貴,一百六十八抬嫁妝綿延送入府中,又一一鋪陳開來,箱櫃、衣物、首飾、文房四寶、金銀器皿、房屋、店麵俱全,又有壓箱印子十五萬兩,最後一抬嫁妝乃是一副上好的杉木所作棺材板。嫁妝之豐厚,便是連一些郡主、縣主也無法相比,也是全了忠孝郡王府同榮國府的臉麵,便是連與榮國府向來沒有交情的忠順王妃,也心情舒暢了許多。又命人將榮國府送來的拔步床擺於新房之內,請女方家來的“好命婆”鋪設帳幔等物,方全了送嫁之禮。

次日一早,剛至卯時,黛玉便被紫鵑、抱琴等人從床上挖起來,睡眼惺忪之間,難以相信自己竟然就要出閣了,直到絞麵時,從自己一聲呼痛中醒了過來,倒是惹得紫鵑等人嘲笑了一番,說道:“我還當姑娘要當王爺來催妝了才能醒呢。”

黛玉斜了她一眼問:“什麼時辰了。”

“快辰時了。姑娘用些早膳吧,一會兒怕是不方便吃了。剛讓廚房溫著碗燕窩呢。”

“嗯,那邊拿上來吧,正好我也有些餓了。”

紫鵑見黛玉點頭,便一疊聲去吩咐小丫鬟取早膳。話音剛落,便見寶玉紅著眼睛跟著探春等人進來了。好笑道:“姑娘這邊還沒落淚呢,怎麼寶玉倒先把眼睛哭腫了。”

寶玉走過來,站在黛玉身旁,帶著哭腔說道:“大姐姐要嫁去王府了,還能時常家來看我們嗎。”

“我雖不能時常回家,但也念著你們。”黛玉說著便想到了上世,自己聽聞金玉良緣將成時的心情,當時隻覺心痛難忍,如針紮一般,如今自己出嫁,再見寶玉來送,除了一絲心酸外,竟再無知覺了,隻是看著旁邊的三春姊妹,又向寶玉說道:“我雖走了,但仍是你們姐姐,隻望著你們都過得好。隻是寶玉,你同這些姊妹們玩得好,但也要知道如何保護好姊妹才是。”

寶玉聽聞這話,用衣袖擦了把眼淚,點頭說道:“大姐姐放心,我都知道的。”

黛玉聽聞,並未答話,恐即便諸多囑托,也是無用,方覺心痛,正自難過,便聽紫鵑說道:“燕窩粥送來了,姑娘用些吧。”

寶玉不知黛玉心中所想,見她用飯,便也不再說話,探春見屋內陡然寂靜了下來,便將早已準備好的一肚子話也掩了下去,直到聽見王熙鳳由遠及近的聲音說道:“大姑娘出嫁本是高興的事兒,外麵熱鬨成那個樣子,怎麼你們屋子倒是靜悄悄的。”走進又瞧著寶玉有些紅腫的眼圈,便笑道:“你大姐姐是要出嫁做王妃去了,也不是不回家,瞧你哭成這個樣子,可不是讓她心疼,快彆哭了,老祖宗正找你呢,去罷。”

王熙鳳本在院內招待賓客,瞧著時辰,來看看黛玉準備的怎麼樣了,又好好地誇了黛玉一番,又讓人將賈母請來的全福太太南安王妃請進來梳頭,囑咐丫鬟嬤嬤們好好給黛玉梳妝,彆耽誤了時辰,如此說笑安排一番,才又去了。

果然,黛玉將將上完妝,剛至巳時,便聽丫鬟來報說,忠孝郡王來迎親了,剛到榮國府門前。因著明哲的身份,賈璉等人不敢多加為難,隻適時地讓其猜了幾個迷,問了幾個問題,便估摸著時間,讓明哲進了內院,倒是在黛玉院子裡,讓黛玉好生為難了幾回,作了多首催妝詩,才勉強過了,穿上嫁衣,蓋上蓋頭,辭彆父母,由賈璉背著上了花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