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鄉情怯黛玉回揚 次日一早,明哲與黛……(1 / 2)

次日一早,明哲與黛玉用過早膳後,果然讓人去喚了妾室清夢過來,又讓家中管家、婆子等人準備好見王妃。清夢過來前,明哲又與黛玉說道:“清夢十七歲時跟著我的,當時聖人剛登基不久,我也馬上十五歲了,住在宮裡不太合適,也就搬了出來。當時皇太後覺得我年紀還是太小了,不放心,就將身邊的一個得力的宮女給了我,說是作侍妾,但也就是照顧我的起居,管理一下王府。”

“這樣算起來,她在你身邊也有五年了。”這樣的角色倒是與襲人很像,黛玉想著。

“差不多。”明哲拉著黛玉的手,又對她說:“但是我的心思,之前在宮中之時就與你說過了。而且她剛來時,我便與她說了清楚,在王府中,會給她該有的位置,但再多便沒有了。若她願意,也可以給她找個好婆家,去做正室妻子。”

“那她......願意?”

“她自是願意的,隻不過前些年,我一直沒有成親,她也不放心,但自從定好與你的婚事後,我就托人給她找人家了。這人原也是鄉紳人家,十七歲那年就考中了秀才,不過卻父親病逝,家道中落,故而如今二十二了還未娶親,我又去查了他品行,也是個可以托付終生的人。”說完就捏了捏黛玉的手道:“而且咱們就要出京,他們兩人年紀也不小了,就隻好麻煩王妃,趁著這個月幫忙操辦一下她的婚事。”

“這麼急,會不會委屈了她?”

“不會不會,嫁妝這些我都準備好了,咱們庫房裡好東西也多得是。她照顧我這麼多年,就和我姐姐一樣,我也不想委屈她的。”

黛玉聽聞,笑說道:“既然你什麼都準備好了,那我也隻好應了?”

二人剛說完不久,果見抱琴引著清夢來了,確是個精乾懂禮的姑娘。她將家中之事仔仔細細說與黛玉聽,又見了家中諸位管事,忙得連午膳都忘記了。忠孝郡王府雖然過去隻一個主子,但家中產業卻多,沒有幾天是歸整不完的,好在他們不日就要去揚州,隻需將賬目交割清楚,認清管事,其餘事情暫是按照舊製行事便好。

卻說三日回門,黛玉回到賈府,與眾人相見,彆人到還無事,隻賈母、寶玉等人好一番淚眼婆娑,待明哲去前廳與賈政、賈赦等人廝見之事,才好問她府中諸事。得知明哲行事後,更是歡喜,隻是聽聞黛玉將往揚州去,時間不短,頗覺不舍,又欲問去往揚州所謂何事,黛玉自是不好言明,隻稱作不知,實則明哲出宮後便已一一與黛玉說明。

原來是林如海年前上書陳明變革兩淮鹽運之事,涉及範圍過大,需要一位皇室坐鎮方好,另外他在任上除主理鹽稅之事外,還秘密奉旨徹查甄家之事,甄家的根基是在金陵,與揚州相距並不甚遠,且雖然金陵並非沒有皇上的人,但是多出身貧寒,人脈不足,行事頗有不便,又念著林如海有著賈家這一門親,也算是與他們有些瓜葛,甄家做起事來總要顧忌些情分。

但是黛玉聽後卻並不作此想,上世之時,自己弟弟就是在今年年末染病去世的,繼而自己母親又一病不起,早早離世,而她的父親也並不長壽,如此想來,隻覺心驚,當初她給賈敏去信之時,隻是覺出弟弟雖然生得弱些,但總是比自己健康的,卻早早夭折,便以為是內宅之爭所致,如今看來卻未必不可能是外賊引來的禍端。當初父親將自己送入榮國府中,除無續娶之意,恐黛玉無生母教養,影響婚事外,恐怕確有托孤之意,隻是所托非人罷了。

故而在想通這些事後,黛玉自榮國府回來,除了料理家事,送清夢出嫁外,便是整理行囊,盼著早日回揚州去。隻是因為她們新婚,新房不好空置,聖人又說,鹽稅之事雖大,但也並不急於一時,便讓他們八月十日啟程出發。如此一來,黛玉卻是有時間好好給賈敏等人挑選禮物,整日不是在庫房中挑選東西,便是吩咐下人出門采買,好容易才準備妥當,又細細詢問了明哲的大夫醫術如何,是否可以按時啟程等等。

好容易挨到了將要出發之日,又各去宮中、榮國府辭行,八月十日明哲、黛玉方才乘船出行。因著此次在揚州所住時間不短,怕是要等鹽稅之事了了,方能回京,故而除了明哲、黛玉所在船隻,光是行禮便收了整整一船,又因聖人擔心明哲此行安危,又安排了侍衛隨行,故而又有一船,如此一行人方才浩浩蕩蕩出發。

卻不承想,上世之中雖然體弱卻不暈船的黛玉,今日確暈得不行,隻有整日躺在床上方好,倒是明哲並無不適,見著黛玉如此,心疼得不行,便也隻坐在床上,讓她靠在自己懷裡,哄她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