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7年,《簡愛》出版,正如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所宣稱的“我要寫的是一個新型的女主人公,她和我一樣矮小和醜陋,但是我相信她將能同你們塑造的任何一個漂亮的女郎媲美,在讀者中引起極大的興趣”,這本敘述“新型”女性的小說在當時的英國社會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在今天仍有無數的讀者為她獨特的魅力和人格精神所折服。
簡·愛不同於中西方傳統的“才子佳人”模式的女主人公人物形象。她是一個客居的孤女,一個地位低下的家庭女教師,一個當時平民女子形象的代表。這在當時確屬“新型”。關於主人公形象的新奇的轉變從根本上看正是由於當時的複雜的轉變中的英國社會大環境。十九世紀中葉,英國逐漸建成了現代工業體係,工業革命初步完成,資本主義迅速發展,貴族的勢力被進一步消減,英國社會正進行著巨大的社會轉型,新生的社會力量在壯大和改變著社會原有的形態。簡愛正是這樣轉變中的一個接受了較為良好的教育的新型女性,一個堅韌的反抗者。
小說以第一人稱敘事的方式,圍繞主人公簡愛的生活展開,敘述了她在不同人生階段,在舅媽裡德太太家的蓋茨黑德府、十歲被趕到羅沃德孤兒院、桑菲爾德莊園做家庭教師的曲折經曆和人格成長。簡愛是一個堅韌的、從始至終毫不妥協的反抗者形象,她外表的“矮小、醜陋、平庸”和內在的激烈感情,堅定充沛的反抗和質疑精神形成了一組鮮明的對比,夏洛特在她身上用了“內外對照法”,凸顯了“外醜內美”這個特質。
小說開篇簡愛即以一個反抗者、鬥士的形象登場—雖然她還隻不過是一個十歲的孩子。作為一個寄人籬下的孤兒,麵對蠻橫無理的表哥約翰裡德的蓄意挑事,她沒有選擇忍氣吞聲,而是從極力忍耐到忍無可忍的猛烈爆發,力圖製止他對自己的侵害,這可以說是簡愛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她的個性讓她無法繼續忍受不公的欺淩所僥幸獲得的暫時的安穩平靜,她被裡德太太關進了恐怖的紅房子,這給她帶去了一生的來自童年時代的心理陰影—但在以後數年麵對相似的景象時,她卻仍未屈服。
在此之後,簡愛被送往了羅沃德孤兒院,在那裡結識了好友海倫和良師益友,坦普爾小姐。羅沃德孤兒院由一群以布羅克赫斯特為代表的虛偽奸詐無恥的人代理,他們掌控著孤兒院,卻吝嗇於為孩子們考慮,自己及家眷“穿著華麗,一身絲絨、綢緞、毛皮……裹著一條裝飾著貂皮的貴重絲絨披巾,額前披著法國式的假卷發”,過著奢靡、浮華的生活,卻道貌岸然、虛偽無恥地要求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孩子們過著苦行僧似的日子。
通過強烈的戲劇性的對比衝突,夏洛蒂辛辣而直接地諷刺了當時英國社會部分腐朽墮落的教士和偽善無情的上層名流,揭露了長期存在著的,不合理的懸殊的社會貧富差異和固化了的階層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