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裡,老田雇了輛麵包車,帶著三個徒弟到海雲縣購置了一堆畫具,然後一同前往提前租好的教室。
開美術班托人起執照、租賃教室、購買畫具,花光了老田兩年的積蓄。暑假之前老田周日就到縣裡選地方,最後在一所小學裡租了一間放閒置桌椅的平房教室。這樣正好可以借用這些桌椅,畫具就買畫架、石膏像和一些靜物道具。師徒四人頂著中午的日頭,汗流浹背地把畫具都搬了進去,又整理了一下午,將美術班教室布置得四四致致。
老田給這裡起名叫“田野畫室”,用自己名字既簡單直接,又寓意陽光之下的奔放成長,不禁給人一種自由馳騁的畫麵感。
由於往屆美術生特長生的升學成果,老田已經有了點兒名氣,招生不成問題。開班之初就有學生慕名而來,有近三十個大小學員。陳騏、丁海升和冬征三人每天也騎四十分鐘自行車去美術班畫畫,成了老田的現場示範生。
這個暑假過得十分充實,不僅素描靜物的畫技有了長進,還初步接觸到了色彩靜物。色彩靜物要用水粉來畫,難度比素描靜物大不少。三人經過幾張的練習後,但掌握了水粉顏料的繪畫特點,加上素描的功底,就畫得蠻像樣子了。不過也僅僅是靜物裡的東西能用彩色畫成形,離著老田示範的水粉色彩的表現張力還差八千裡。
舉個例子:同樣畫蘋果,他們筆法拘謹,小心翼翼地用明暗冷暖色塊兒拚出來,而且是等上一筆乾透才敢畫下一筆,這樣畫出的蘋果就像是木頭削的,而老田則兩三筆完事兒,趁著上一筆紙麵上的顏料未乾,就鋪下一筆,這樣兩筆顏料就可以趁濕自然融合,畫出的蘋果自然潤澤。
三人看得有點兒瞠目結舌,一是折服於老田的畫技,二是驚歎這樣豪放的畫法——得用過多少管兒顏料之後,才能磨煉得如此爐火純青啊!
老田麵對他們第二條兒疑惑,給出了一個很靠譜的答案:等你們顏料快用完了,一起去市裡的集貿批發市場美術用品店,可以以市場價格的半價一次性購買半年到一年的用量。
老田說的這種顏料不是錫管兒裝的,是用那種類似化妝品小圓盒裝的,量更大更適合菜鳥兒練手。這種盒裝的和管兒裝的色彩品相上沒區彆,唯一的區彆就是管兒裝的裡麵有膠,顏料畫到紙麵上不開裂,盒裝的膠少,畫到紙上時間一長就裂了。反正也是練習用,又不是世界名畫,以實惠的價格把技術練好了就成。
在老田的指導下,經過一個暑假的刻苦訓練,素描在原有基礎上更上一層樓,色彩也終於入了門。各個學校統一開學後,就沒有這麼充裕的時間了,老田和他的三個徒弟,隻能周末到畫班上聚一起畫上一天。
進入高二文科班,陳騏、丁海升、鄭科,還有李小玲和穆芳都成為了同班同學。新成立的文科班代替了被解散的原七班,原七班的同學被分到各理科班,於是七班從高二開始就成了文科班。
文科班最大特點不是學文科,而是陰盛陽衰——女生多男生少。全班四十二人,三十三個女生,就九個男生。除去兩個跑家的,剩下七個男生,正好湊夠一個宿舍。陳騏因為歲數最大,依然是宿舍長,丁海升排老二,然後老三老四......鄭科比其他同學小一歲,成了老七。
班裡座位編排也挺有特色,由於這九個男生都不矮,所以全都坐到了後兩排。鄭科彆看高一入學時比較瘦小,經過高一這一年的成長,雖然仍然看起來瘦弱,可個子竄得挺快。排座位時,他果然和陳騏成了同桌,準確印證了未來量子計算機的推演結果。
鄭科成為了陳騏的同桌後,陳騏才見識到天才型學霸是多麼稀有的物種。
雖然以前班裡也有非常聰明的同學,但和鄭科比起來,也隻能算是普通型學霸。如果將勤奮和努力進行量化,普通型學霸們每天的付出量不比陳騏上高一時少,隻不多他們頭腦比一般人更強,同樣的努力自然可以拿到更好的成績。
再看天才型學霸鄭科兒同學,自到了縣一中,沒有一天是像陳騏那麼拚的。每天真正學習的時間加一塊兒也就不過一小時,卻能把當天所講的全部科目儘在掌握。雖然他自小學時為了避免跳級,養成了控分的習慣,以致他每次考試成績年級排名並不拔尖,但原班同學通過一年的接觸,都感覺到了這個整天看閒書的家夥潛能未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