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很多人知道鄭科高一時沒有展現真正實力,但也沒把他看成多了不得的人,隻有陳騏和丁海升知道,這人以後將會成為多麼逆天的一個存在。
人類曆史上有那麼多閃閃發光的人物,在不同領域以一己之力推動著文明進步,眼前這個人注定會成為他們中的一員,在人類文明最絕望的時候,引導他們的母星走出星係毀滅的絕境。
這個少年,尚不知自己的使命。有時陳騏想,如果他現在也像其他學霸一樣用功學習會怎樣?他會不會提前到高中畢業就能設計出冷核聚變的技術框架?
坐在陳騏旁邊這個天才型學霸,彆說未來的冷核聚變技術框架,就連一會兒午飯吃什麼都沒放腦子裡。現在正低著腦袋,聚精會神地看著放在大腿上的一本《鹿鼎記》,整個人完全沉浸在小說裡,嘴角不時一咧一咧地傻笑著。
陳騏看看手表,還有兩分鐘下課。經過一上午的學習消耗,肚子早已餓的咕咕叫。他準備好飯盆,就等鈴聲一響,衝出教室奔向飯廳去搶飯——去晚了可就沒菜了,隻能吃點兒米飯泡剩湯了。
他拍了拍鄭科:“嘿,彆看了,馬上要打飯了。”
“甭等我了,看完這章再去,反正我也跟不上你們。”鄭科眼不離書。
陳騏倒記著時,刺耳的下課鈴聲響起,像一聲號令,各班絕大部分男生和少部分女生瞬間湧出教室,在樓道裡疾跑著彙成一道人潮奔向飯廳的方向,洶湧的腳步聲將整座教學樓震得隆隆作響。
陳騏和丁海升也夾雜其中,拿著飯盆,被饑餓激發出了以吃飯為目標的強大願望和力量,隨著人潮一口氣跑到飯廳。
在飯廳秩序維護員“盯大娘”的監督之下,學生們井然有序地排隊打飯。跑得快就會排到前麵,也就可以買上自己喜歡的菜。
像鄭科那樣不積極搶飯的,每頓隻能吃到白菜豆腐和一點兒剩湯,奇怪的是他不僅吃不膩,每天這樣營養單一竟還可以保持最強大腦。要是換了陳騏和丁海升,還得吃成四肢無力大腦癡呆。
這種現象可能是大腦結構天生差異造成的。就好比電腦CPU,消耗同樣的電量,多線程可並行處理多個任務,單線程隻能完成一個,速度還不如前者快。
鄭科的頭腦就屬於先進的多線程CPU,陳騏和丁海升則屬於落後的單線程,不僅食量更大,學習也更耗時更費力,結果一天學下來,還不如人家鄭科吃幾口白菜豆腐就點兒湯水後一個晚自習搞定的東西多。
但若把學文化課換成畫畫,學渣陳騏和丁海升就變成多線程CPU的畫霸了,這就好比圖形工作站的專用處理器,拿來打遊戲流暢度還不如通用型CPU,但運行專業軟件做起大型設計來,就會發揮出酣暢淋漓的計算速度和人機交互效率。
特長生考試前,鄭科也曾圖新鮮學過一個月素描,對繪畫規律挺感興趣。不看閒書時,他就照著漫畫書畫小人兒,時不時地還跟陳騏請教請教。陳騏則在學習上經常請教他,兩人這同桌當得倒是優勢互補,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