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已逝,朱祁鎮的報複卻並未中止。朱祁鈺信重的臣子被害,從前在迎他回朝和改立太子這些事上沒有偏向他的人也被清算,被提拔的是複辟功臣,英宗認為他們才是真正的赤膽忠心。
但複辟功臣們不久便搞起內訌,互相攻訐陷害,英宗也在這一過程中感到疲憊,下令禁用“奪門”二字,試圖將這一經曆抹去。
天順元年,徐有貞被排擠出朝堂;四年,石亨死於獄中;五年,曹吉祥反叛,淩遲。
至此,奪門之變的核心人物各自走完了劇本,隻是不知天子在天順五年得知曹吉祥反叛時,會不會想起某個正月,這位太監也是如此背主的。】
“與虎謀皮,必受其害。”朱祁鈺淡淡說了一句,曹吉祥早已被拖下去處置,據說他在牢中哭喊多時,聲稱自己願為景皇效力。
但背主之臣,無人敢用。
也就隻有那個愚蠢的哥哥了,他大約以為曹吉祥他們是真的忠君才會擁護他複辟,但朱祁鎮不曾想過,這些人當年能為從龍之功拋棄前主,往後自然也會倚仗奪門功績驕奢自傲。
【大約失去帝位的經曆讓他太過不安,看哪個大臣都擔心他們再有什麼小心思,朱祁鎮開始倚重錦衣衛,門達、逯杲為其中代表。
特務治國最沒用,尤其上麵坐著的還是個神經特彆敏感的皇帝。校尉所至之處,巡撫鎮守畏懼,朝臣行賄免災。明史記載“無賄者輒執送達,天下朝覲官大半被譴,逮一人,數大家立破。”
時間微妙地重疊,金銀美器、珠寶華服,像多年前賄賂王振一樣再贈給其他人。
帝王換了一輪還是那副秉性,當權者依然是耀武揚威無德鼠輩,不是大太監也會是錦衣衛,隻是再沒有清風滿袖的於謙。】
永樂帝歎息:“錦衣衛權勢至此……”
向來好性的朱高熾也忍不住暗罵,這孫子屬實死性不改,從王振到門達逯杲,掉過一個坑還要主動鑽第二個,國朝臣子的家產都要當賄銀送完了。
有錢能靠賄賂保全自身,那些真正廉潔的難不成隻能等家破人亡麼?太祖嚴懲貪吏才過去多少年,子孫居然已幫著養碩鼠了。
【要說朱祁鎮在後世評價裡一無是處,也沒有,有一塊金是貼在他臉上的,廢除人殉製度。但要細論,該不該算他的功績其實也很難說。
我們來複盤一下所謂廢殉的整個過程:
周王朱有燉死前祈求喪事從儉,不用人殉,朱祁鎮聽從,下旨讓妃夫人以下不殉葬,年紀小爹媽還在的夫人可以回家。但旨意下得太晚,周王妻妾們已經殉死,朱祁鎮隻能表彰她們貞烈。
受此觸動,也為他被捕後日夜哭泣眼睛受損的錢皇後考慮,朱祁鎮下旨死後不用殉葬。旨意原文是“殉葬非古禮,仁者所不忍,眾妃不要殉葬”。意思很明確,殉葬不道德,我死了我的妃子們不要殉。】
李世民忍不住了:“這隻是寬宥自己的妃子,自己的後事,和廢除製度有什麼關係?”
房玄齡思慮一番:“朱祁鎮叫門之事無法抹去,冤殺忠臣更是令人痛恨,想來修史者也找不出這位英宗的長處,隻能在其生平中挑揀些事跡來寫。”
杜如晦微笑,畢竟坐上皇位的,還是那明英宗的兒子朱見深。
“生人殉葬已是舊俗,多年不用,那明朝卻又要廢殉……”長孫皇後抱著女兒開口。
如今帝王多以財物珍寶陪葬,陛下就打算將自己珍愛的書畫陪入帝陵,如何又提起活人生殉,甚至成製,要帝王下旨來廢除?
【一直到朱見深在位時,遼王請求自己兒子的妻妾殉葬,帝曰“先帝上賓,顧命毋令後宮殉葬,可以為萬世法。”
朱見深覺得好,可以為萬世法,他死之前也下令不要人殉,自此,方成體製。
明史英宗後紀便寫成了“罷宮妃殉葬,盛德之事可法後世者”,引用者眾,漸漸流傳下去,便成了英宗廢除人殉,功德無量。
怎麼說呢……其實兩漢以後就不太提倡逼著後妃宮女一塊兒死了,要“仁”嘛,搞點俑人就行,直到遼元又開始大肆鼓吹,朱元璋接過大旗,活人生殉才徹底死灰複燃。如今斷了,也算是老朱家自己敲木魚。
隻是要論人殉,又有什麼能比得過土木堡那些活生生的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