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宜 隻見“太子”二字躍然紙上。……(1 / 2)

長亭宴 江南無書 4451 字 9個月前

禁宮,宣宜殿。

倚靠在榻上的人兒垂著手,眼睛無神地盯著虛空,頭發顯然是精心打理過的,可是如今仍有幾縷亂發垂在額前,眼下一片青黑,怕是一尺厚的粉都遮不住。

頭上無任何珠翠點綴,讓本就憔悴的人更顯滄桑,嘴唇難見血色,唇縫中還隱隱有血痂。

宮女小心翼翼地為她擦淨手和臉頰後,端著水盆輕聲退出去,不料她剛將門關上,轉身便迎麵碰上一名男子。

宮女嚇得一哆嗦,差點連水盆都未端穩,她忙不迭地跪下。

“殿下。”

元曄瞧著如驚弓之鳥般的人,語氣平淡道:“起來。”

宮女戰戰兢兢地起身,剛要側身離開,卻又被元曄叫住。

“她怎麼樣了?”

宮女垂頭道:“娘娘剛剛發作了一會,現在已經靜下來了。”

元曄沒出聲,瞅了一眼宮女臉上深深淺淺的抓痕,以及較為淩亂的發髻,仿佛已經司空見慣。

元曄擺擺手,讓宮女先行退下。

他的母妃秋禾鷺,是這個宮裡最美的女子,卻也是最瘋癲的人。

儘管宣宜殿非冷宮,卻早已活成了冷宮的模樣。

秋禾鷺入宮前就有京中第一美人之稱,本早早與心中良人訂下婚約,卻不料一紙詔書顛覆所有,那良人更是慘死於她眼前。

此後,秋禾鷺的精神便時有不佳,生下元曄後,宮裡的人估摸著畢竟是自己的血親骨肉,秋禾鷺必然會緩和不少。

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秋禾鷺在看見嬰兒的那一刹那竟然想用儘最後一絲力氣掐死他,若非奶娘眼疾手快,怕是如今便無元曄此人。

後來宣和帝憂心秋禾鷺對元曄再有加害,就送去了另一位嬪妃處養育,秋禾鷺也是心狠,竟從不願與元曄見上一麵。長大些的元曄偶然聽見宮裡的風聲,知道自己的生母並非眼前人,便偷摸去想看看自己的親生母親。

卻不料秋禾鷺看見他的那一刻,竟尖叫起來,瘋狂地舉起茶盞砸向他,元曄冷不丁地被砸出一額頭的血,趕來的宮女太監一邊將秋禾鷺拉開,一邊急忙抱著元曄去找太醫,宣和帝聽聞此事後,便將秋禾鷺軟禁起來。

此後秋禾鷺的精神愈發不好,不知是哪一天,她突然在院中大笑,嚇壞了不少宮女太監,請來太醫後,太醫隻搖搖頭,說“怕是得了失心瘋。”

於是秋禾鷺瘋了的消息傳遍後宮前朝,而作為瘋女人的兒子,元曄自然也不招人喜,撫養他的德妃原本瞧他是個皇子,對他百般照顧,可後來見元曄在皇帝心中並無多少分量,便不再將心撲在他身上,一股腦地想自己生個兒子,隻可惜她一直沒能如願,又隻能將心思重新放回元曄身上。

宮中的人都是看主子眼色行事的,久而久之,元曄在宮中的日子愈發艱難,宮女太監偶爾的冷嘲熱諷、同齡人的欺侮、打完架後的無人關懷,一切都讓他對秋禾鷺的怨恨日漸滋長。

但他仍會去宣宜殿看望她,看著她瘋癲的模樣,連自己兒子都不認得,看著她臉上和手臂上被自己撓出來的血痕,看著她身形消瘦、病痛纏身,卻仍苟活在世間,元曄隻覺得很爽快。

推開房門後,一片慘白的日光落進灰暗的房中,元曄輕聲走入,轉眼便瞧見倚在榻上的人。

秋禾鷺仿佛不知有人進來,隻呆愣地望著某個角落,連元曄走近了,眼珠都不曾轉動半分。

“母妃,”元曄蹲下身,溫柔一笑。

秋禾鷺不為所動。

“你看看你,怎麼又發起了瘋,”元曄替她撩開額邊的碎發。

“我來看你,你高興嗎?”

感受到來人指尖的溫度,秋禾鷺眼眸一動,木然地望向元曄,元曄在她眼中仿佛陌生人一般,眼眸中掀不起半分波瀾。

“不高興?”元曄輕笑一聲,“那你覺得這世上還會有誰關心你?”

元曄眼中的溫柔逐漸斂去,“不要想著把我忘了,我以前受的痛我還要在你身上還回來。”

“我要你永遠都記得,”元曄的語氣愈發陰狠,“永遠都記得我是你和皇帝的兒子。”

不知元曄的哪個字眼刺激到了秋禾鷺,秋禾鷺突然瘋狂起來,大叫一聲,伸出手就要去抓元曄,元曄自是不會讓她碰著自己半分,他迅疾後退一步,秋禾鷺抓了個空,連帶著自己也摔下榻來。

秋禾鷺嘴中還含糊不清地說著什麼,元曄沒聽清,但他也不想聽,他抓著秋禾鷺的肩膀,冷聲撂下一句,“你可得好好活著,看著你的兒子如何登上那個萬人之上的位置。”

秋禾鷺掙紮中抓住了元曄的衣擺,元曄眉頭一皺,毫不留情地甩開,仿佛在嫌棄她臟了自己的衣衫。

旋即他大踏步地推門而出,剩幾名宮女在一旁瑟瑟發抖,她們聽著秋禾鷺在房中的叫喊,本想痛苦地捂住耳朵,但見著元曄,又不敢輕舉妄動。

宣宜殿的宮女已經換了好些了,出去的人要麼也瘋了,要麼就是病得奄奄一息,有的想買通尚宮局的人以放自己出去,最後卻討來一頓仗刑。

秋禾鷺偶爾也有清醒的時候,但少之又少,且大多時候都是一心尋死,她撞過牆、跳過湖,但無一例外都被人救了下來,因為皇帝未要她死,她若歿了,宣宜殿的宮人都死罪難逃。

他們隻能輪流看管秋禾鷺,房中所有尖銳的東西都被收了起來,那些珠寶配飾也出於怕她弄傷自己而鎖起來,皇帝並不過問這些,所以事實上很多珠寶都被宮人私下偷去換了錢。

宣宜殿仿佛地獄般,誰都不願踏入,連提起都覺得晦氣,至於誰會到此處來,也沒有人關心。

-

自宣和帝下令徹查糧食一事後,短短幾日內,不少地方官員被革職查辦,糧食往來的清點幾近嚴苛。

京中也有不少涉嫌此事的官員,皆下詔獄受審,益州等地接連有官員落馬,大部分皆是由董闊親自審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