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的鋼琴 難道,這是一次機會……(2 / 2)

恐怖圖書館 treen 2865 字 10個月前

*

第六天,周三。

顧瑜醒來時,徐心怡正帶著耳機在彈琴。

徐心怡是出身大城市的姑娘,見多識廣,多才多藝,這是顧瑜一直很羨慕的。顧瑜來自一個貧瘠的小鎮,她的童年像小鎮一樣貧瘠,父母都有工作,沒有人照顧她,她是被關在家裡的孩子。電視的接頭被故意拿走了,在看不懂書的年紀,她隻能趴在陽台上看彆的小孩子們追逐著玩……童年已經很遙遠了,但是童年的影響就像拴住小象的鐵鏈,小象能長成大象,鐵鏈被換成細繩,可那種無能為力的禁錮感卻會伴隨它的一生。

“不知道心怡彈的是什麼呢?”顧瑜想,但如果她隻能停留在這一天,也許該做點小時候一直想卻沒機會做的事,比如彈鋼琴……”不對,彈鋼琴!

前五個周三徐心怡都沒有彈鋼琴,難道鋼琴和這奇怪的世界有什麼聯係嗎?回想過去的五天,顧瑜根本沒留意大家都在做什麼。女生們的軌跡有什麼不同嗎?

比如,顧瑜早上7點醒來,那時候陳穎已經在床上看書了。顧瑜的聽力很好,總能聽到上鋪輕輕翻動書頁的聲音。然後顧瑜起來洗漱,陳穎出門晨跑。

宿舍裡的6人是同一個專業的,顧瑜和陸宛是一個班,其他4人一個班。所以顧瑜和陸宛結伴走,徐心怡、宋曉晴、陶春豔3人也結伴走。隻有陳穎喜歡獨來獨往,每天早出晚歸,很忙碌的樣子。

顧瑜繼續回想,這5天都是晴天,陳穎早上出門跑步,然後陶春豔、徐心怡和宋曉晴8點前也起來了。最晚的是陸宛,早上沒課的時候,陸宛還總是睡過頭。

現在是8點,陸宛還在睡,陳穎早已經出門了,陶春豔和宋曉晴去食堂給大家帶早餐去了,徐心怡戴著耳機在練琴。徐心怡一周至少練一次琴,她說過,太久不彈總感覺少了點什麼。

等徐心怡彈完,顧瑜才走過去輕聲問:“心怡,你剛才彈的是什麼呀?”

“《A小調圓舞曲》,哦,肖邦的一首曲子。”徐心怡答道。

難道,鋼琴裡有線索嗎?顧瑜伸手撫摸了一下桌麵,低頭問:“如果方便的話,心怡你的鋼琴能借我彈一下嗎?我最近有點想學。”

“當然可以啊。”徐心怡把折疊式88鍵電鋼琴搬到顧瑜的桌子上,並教她在手機裡下載了一個學鋼琴的app。

“隻要跟著掉落的方塊按鍵就可以彈了。”徐心怡把耳機遞給顧瑜,“先從簡單的彈起,有什麼不明白的再來問我。”雖然這樣說,徐心怡卻很貼心地坐在顧瑜身邊,不時糾正顧瑜的坐姿和手型。

顧瑜彈的是《小星星》,從右手到雙手,不知道彈了多少遍,她終於能磕磕絆絆地完整彈一遍曲子了。可是看剛才徐心怡彈琴的時候,是那麼的輕鬆優雅。

“你一定練習了很長的時間吧。”顧瑜問。

“小時候天天練呢。不過我沒什麼天分,上高中就慢慢放下了。”徐心怡笑說,“現在回想起來,那時候一邊哭一邊練的自己還有點厲害的呢。”

“你真的很厲害。”這是顧瑜的真心話。徐心怡不僅學習好、鋼琴好,還會畫畫和跳舞,人又溫柔大方。上了大學,顧瑜才知道大城市的女孩子原來是這樣的。除了小鎮和學校,顧瑜幾乎沒去過彆的地方。

難道,這個“周三”,是在給顧瑜彌補城鄉與童年差距的機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