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齋 家兄嗜賭成性,成日在外花天酒……(1 / 2)

赤花鈿 望晚玉 3993 字 10個月前

越往北,雪越下越大,氣候也越發嚴寒。

薑芙北上的第十日就染上了風寒,長貴給她熬了幾副藥,一日日下去仍是不見好。她一路上都暈乎乎的,一行人終於在一個月後的上元節抵達了建安。

薑家並不窮,薑固是酒樓的賬房先生,每月都有固定薪資,而丹娘作為安國公夫人的貼身嬤嬤,除每月的例銀外,偶爾還能得到一些額外的打賞。因此,薑芙從小的生活雖不算富足,倒也從來沒窘迫過,甚至比起普通百姓還要稍好些。

作為忠渝侯府家的嫡次小姐,薑芙每月是能領到月銀的。侯府給的那些月銀她粗算下來,大概在七十兩銀左右,夠薑家三年的生活開支了。侯爺念及她歸途辛苦,還另給她補貼了一百兩銀,是以此時她手上足有一百七十兩銀。

畢竟是初次見麵,見麵禮還需安排妥帖,薑芙是懂禮數的。

好在侯府人丁不多,除去她自己,也就祖母、父親、長姐、長兄、父親的妾室柔姨,以及柔姨的兒子七人。

七口人,七份禮物,這一百七十兩的銀錢該是夠的,再貴重的禮物她也負擔不起了。畢竟送禮心意可以不大,但得有。

長貴告訴她,建安最大的珍寶閣樓叫“美人齋“,整座閣樓共三層。

一樓售賣一些女子時興的胭脂水粉、頭花步搖等,附近還設了幾間雅閣,專供女子試妝打扮;

二樓售賣女子服裝、玉飾等,附帶賣一些男子的飾物,如折扇、玉冠等;

三樓則是珍寶區,非達官貴人不可入場,因此,幾乎很少有人知道裡間的模樣。

以她的財力和身份,自然也隻能在一二層轉轉。

薑芙剛入美人齋,便小小地吃了一驚。

她本以為,這樣的地方必定會布置得金碧輝煌、大氣磅礴,或厚重古樸。

然而出乎她的意料,齋樓的風格卻是簡約而柔美的。

各類飾物歸納齊整,大堂內僅僅以幾張小木桌,幾張屏風和幾層稍顯繁複的淡色錦簾作為裝點,窗台上的花瓶裡還插了三支寒梅,簡約中又彆有一番意境。甫一進入,還以為誤入了哪家才女的閨房。

薑芙不禁咂舌,這美人齋的主人不愧為前花魁,不僅懂男人,也很懂女人。

她先去一樓給柔姨挑了一支白玉簪。柔姨雖為妾,但到底是長輩,也不好怠慢,美人齋的白玉簪雖亦為貴品,卻也在她的規製內,不算逾矩。

隨後,薑芙到二樓的男士區給自己的“嫡長兄”挑了一頂青玉冠,給庶弟挑了一把點了金箔的折扇,並給父親挑了一副兔絨護膝。

傳說中和自己弄錯了身份的那位“嫡長兄”,雖然按理來說已和侯府毫無關係了,但忠渝侯至今也沒對外放出什麼消息,她就權當不知道,把該儘的禮數儘了就行。

最讓她犯難的是給嫡長姐和祖母的禮物。

按理來說,給家中祖母的禮物定是最為貴重的,然而讓薑芙犯難的是,她的嫡長姐是當今鹹南皇朝的太子妃,雖輩份小於祖母,身份上卻壓了一頭,給哪邊的禮物規製低了,另一邊難免會不高興。

薑芙在琳琅滿目的飾品區遊走著,目光掃視了一圈,忽然有了主意。

選同等材質,不同樣式的飾品不就好了嗎!

祖母是家中長輩,不喜小輩禮品的規製壓過自己實屬正常,但真要收身份品級比她高她一截的太子妃更貴重的禮物,未免也會誠惶誠恐。

而太子妃身份雖高貴,卻到底是小輩,若是收到比祖母規製還高的禮品,也會害怕背上不孝的罵名。

因此,同等材質不同的樣式的禮品,便是最好的選擇!

打定主意後,薑芙挑了一條嵌了紅色和田玉的抹額,爾後來到另一邊的玉台前,向台上僅剩一根的紅玉步搖伸手。

突然,一隻骨節分明的手先她一步拿起了木盤裡的步搖。

薑芙抬頭望過去,這一看,竟將她看呆了。

眼前的男子仙人之姿,側身而立,自成一景,出塵的模樣讓薑芙不禁想起詩經《衛風·淇奧》中對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描述。

他如玉一般溫潤,卻又有著仙人般令人不敢褻瀆的寒涼。

男子注意到薑芙的目光,鳳眸掃過她的芊芊玉手,轉過頭,露出精致流暢的麵容,“餘觀姑娘穿著,應是高門閨秀,又攜臥兔(注1)一頂,護膝一副,此來應是為家中長輩統一購置禮品。”

言畢,他又看了看自己手中的步搖,沉然道:“此物雖為和田紅玉,然並非上品,籽料(注2)部分實則為青玉。且紅玉其本身雖貴氣,卻缺少端莊,贈予家中長輩,實在有失穩妥。”

謔,還挺懂。

聽著男子溫玉般的嗓音,薑芙有了一瞬間的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