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ME Before You》雜感
《Me Before You》講述的是來自於小鎮的年輕女孩露易絲應聘成為了一名看護,她所要照顧的對象,是一位名叫威爾的高位截癱的男子。曾經的威爾家境優渥,熱愛自由,喜歡到世界各地冒險,然而一場可怕的車禍粉碎了他的脊椎,使他四肢癱瘓,這也就意味著威爾漫長的下半生隻能在輪椅上度過了。露易絲在誤打誤撞之中開始了和威爾的共同生活,威爾很快就發現,露易絲和之前的看護們截然不同,個性大大咧咧的她從來不會對自己的傷痛避而不談,但正是這種直麵慘淡的勇氣給威爾帶來了不一樣的感受。在露易絲的陪伴下,威爾重新體會到了快樂,卻仍舊沒有改變安樂死的決定。
我讀了《Me Before You》兩遍,喬喬·莫伊斯所著的,她寫得很好。雖然第一次讀的時候我覺得莫名有點搞笑與受到愚弄,但為了寫這篇讀後感,我看了它拍成的電影,又再把它看了一次。感受完全不同。
我是一個言情小說愛好者,我並不覺得外國的言情小說與中國的現代言情小說有何不同。所以我第一次閱讀這本書時的態度難免輕浮。工具人式的男主,在促成女主人公完成人生的蛻變之後“理所應當”地死亡,並為她留下豐厚的遺產。愛情財富與學識,都是他贈予她的禮物,讓女主人公完成生命的過渡。男主角最終的死亡及他們最後對□□的掙紮嘗試讓我倍覺愚弄。我並不明白外國人為何會對□□如此執著,也並不明白為何主人公對生活綻開笑顏後又慨然赴死。我在想這究竟是出於作者對生命的傲慢或是輕率,還是作者未嘗描述的男主深思熟慮後執意作出的選擇。醫學倫理在這裡不是很有道理。所以我去看了電影。
可能是圖像比文字更直白的緣故,我第二次閱讀的體會與第一次並不相同。我看見了威爾和露易絲愛情身後巨大而又沉默的背景板——安樂死。他們因此相聚,也因此分離。當威爾即將安樂死的消息傳出,被包圍的露易絲一家,露易絲媽媽發出的尖叫,威爾父母的爭吵以及擔心因此而影響自己的職業前途的隱憂——都在嘈雜的人聲中纖毫畢現。人們的非議,宗教信仰的衝突,自身利益被損害的擔憂,是一群人的吵鬨與一個人的安靜。威爾的安樂死意願在與他人的觀念相拉扯,自殺與謀殺的衝突在抗爭。每一個人都在訴說著自己的訴求,相關的,不相關的都在參與著這場討論,宛若堂而皇之的密謀——密謀一個人的歸去來兮,處決一個人的死亡與安寧——或許是要他為彆人而活。威爾的安樂死似乎成了任何人皆可左右的事情,仿若這是一場瓜分死亡的饕餮盛宴,每個人都據理力爭。
威爾並非沒有與疾病抗爭。在經過一年多的抗爭複健與兩年四次的肺炎鬥爭中,他失敗又勝利,身體隨著靈魂寄存於一張輪椅。Me Before You,是“你沒有見過以前的我”——登山滑雪旅行冒險,威爾的生活充滿無限的可能。正是因為熱愛生活,在見識過無限廣袤的世界之後才會意識到眼前一方天地的局促。當嬰兒和老人擁有一樣的生活技能,老人總是最先受到背棄。因為一個是獲得的開始,另一個是失去的症結。對於高位截癱的威爾,可以不可以的問題,變成了能不能的局限。或者說威爾之所以選擇安樂死,是拒絕無能為力的決絕,捍衛原本生命的尊嚴。
書中法院對威爾安樂死的決定判定無罪,是基於威爾生前明確的個人意願、威爾所患疾病治愈可能性極低及家屬為挽回威爾生存的意誌而做出的一切努力。安樂死的律令要求從此可見一斑。安樂死是出於對生命的尊重和敬畏而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