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結合思路與方法》
一、填空題
1.建國初期我國提出西醫學習中醫的十二字戰略方針是:係統學習,全麵接受,整體提高。
2.中西醫結合研究基本方法有:動物模型研究方法,實驗研究方法,病證藥結合方法,多學科研究方法。
3.優良的中醫動物模型應具有四個方麵特征:普適性,可重複性和可驗證性,可評價性,可變換性。
4.現代係統科學方法所包括的現代“三論”方法是:係統論,控製論,信息論。
5.臟象學說中西醫研究自上世紀六十年代以來,主要是突出了對腎本質和脾本質兩方麵的研究,同時也開展了對肝本質的研究。
6.中西醫結合實驗研究中,常用的微循環研究方法有:腸係膜微循環,耳廓微循環,皮膚循環,舌尖微循環,口唇微循環。(任選3項)
7.自鴉片戰爭至建國以前的中西醫結合時處於中西醫彙通階段,這一階段中西醫結合的代表醫家有:唐宗海,張錫純,陸淵雷,惲鐵樵。
8.中西醫結合實驗研究的常用方法有:微循環研究方法,血液流變學方法,免疫學研究方法,病理學研究方法。
9.動物模型製作對模型的要求必須滿足三個條件:相似性,可代替性,可外推性。
10.根據中西醫結合有關基礎研究成果,認為作為“陰陽”物質基礎的可能物質是:環核苷酸。它包括環磷酸腺苷,環磷酸鳥苷。
11.微觀辨證理想指標除應具有客觀,敏感,特異與可計量的特征外,其客觀指標還要求具備:恒定性,相隨性和排他性。
12.模擬方法包括物理模擬,數學模擬兩大類,醫學實驗中經常使用的方法是動物模型。
13.中西醫結合實驗研究的重點,應放在中西醫結合療效上,並探索療效機理。
14.組織培養研究方法是指有機體的離體器官,組織或細胞,在體外人為的控製下繼續生長,繁殖,傳代,維持其生理功能的研究方法。組織培養研究多是活體觀察。
15.用原來西醫病理模型代表中醫病症用於中西醫結合研究,如用二氧化硫或煙熏法造成慢性支氣管炎或哮喘模型,可作為中醫哮喘模型。
16.根據中醫學理論,選擇可控的致病因素複製中醫證得動物模型,如采用振蕩器勞倦裝置,可複製脾虛證模型;模擬風吹,寒冷,潮濕氣候條件可複製痹症模型。
17.模擬方法的兩種形式分彆是:形式化模擬和數學化模擬。
18.唾液澱粉酶活性減低,被認為是脾虛證得微觀指標之一。
19.通過溫腎法實驗研究,認為腎陽功能的主要調節點應定位在下丘腦。
20.血液流變學所研究的內容是血液的運動規律,即血液在血管內流動和變形的規律。用原來西醫病理模型代表中醫病症用於中西醫結合研究,如注射血管加壓素或結紮冠狀動脈造成心肌缺血或心肌梗塞模型,可作為中醫血瘀證模型。
21.根據中醫藥學理論,選擇可控製的致病因素複製中醫證的動物模型,如貓鼠套籠飼養可複製腎虛模型;采用勞倦加肥甘飲食可複製脾虛模型。
22.模擬方法的三個步驟:建立模型,模擬實驗,研究結果推導模型。其中至為關鍵的步驟是第一步。 23.經絡學說研究的原則主要是一方麵從微觀層次探索經絡的形態結構和物質基礎,另一方麵從宏觀經絡現象研究其整體調節功能與規律。
24.藏象學說現代研究的目的,主要是探討臟腑的實質和尋求臟腑生理的客觀反映手段。尿木糖排泄率下降,被認為是脾虛證的微觀指標之一。
25.通過溫腎法德實驗研究,認為腎陽功能的主要調節點應定位在下丘腦。
26.中西醫結合病理學研究,主要是采取病理學方法研究中醫病症的發病基礎和致病原則。
27.血液流變學方法已廣泛應用於中醫血瘀證及活血化瘀治則等課題研究。利用血液流變學說還可以對缺血性中風進行預報。
28.用原來西醫病理模型代表中醫病證,用於中西醫結合研究如用甲狀腺加利血平造成甲亢模型,可作為中醫陰虛證模型。
29.根據中醫藥學理論,選擇可控的致病因素複製中醫證的模型,如慢性放血加饑餓,可複製血虛證模型,自身血凝塊腹腔埋置,可複製血瘀證模型。
30.動物模型製作主要方法有物理造模、藥物造模、飲食造模、手術造模和其他造模。
31.運用係統科學方法研究中醫學,其中黑箱方法的研究步聚一般分三步1確認黑箱2考察黑箱3解釋黑箱
32.經絡研究的核心是經絡循行路線的客觀檢測與經絡實質的研究。
33.24小時尿17-羥皮質類固醇含量明顯下降被認為是腎陽虛證得特異。
34.中藥藥理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實驗研究方法。
二、概念解釋
1.微觀辨證:應用現代科技手段,把經典宏觀的辯證方法加以微觀及延伸,在整體宏觀分析的同時,深入到微觀層次上認識中醫辯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