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咽了一口唾沫,小聲道:“可能……可能是大哥哪一輩的子孫無嗣,才叫當弟弟的小宗入繼大宗……”話沒說話就被無語的朱標回身敲了個頭栗:“你個烏鴉嘴!快彆咒我的子孫後人了。”
朱元璋卻覺得他說得略有些道理,於是淺淺地放過了他。
但心裡還是存著一片陰影。
京師怎能遷到北平去?
朱元璋是想遷都的,南京太偏向南邊了,朝廷對北邊的掌控太弱,北地一直動蕩不安,天長日久恐生割據之禍。朝臣們提出的遷都之地,有長安、洛陽、應天和汴梁,而他最屬意的地方也都在關中,還想著將來要叫標兒去關中巡視,看看適不適合做都城。
可他從來沒想過遷都北平。為何他要將幾個年長又有軍事才能的兒子都分到長城邊塞為王?自是因為北元殘餘勢力從未被徹底殲滅。朱元璋曾命徐達、藍玉等開國老將前後八次深-入蒙古重創北元,但那群韃子總如春風吹又生的野草,屢屢死灰複燃!
真是氣煞俺老朱!
老-二封秦王,以後就要駐守陝西。老三分晉王,以後駐守山西;老四封燕王,將來就是為了要派他鎮守北平!北平是麵對蒙古殘部最前沿的前哨之城,那座城,也是九-大塞城之首,怎能為國都?
難不成是不知哪一代上標兒無繼,叫老四的子孫入繼大宗,因世代住習慣了北平,就將京都遷過去了?
那不是胡鬨麼!
離韃子那麼近,怪不得會被人蒙古長驅直入打到都城之下呢!
但也是國君無能之故!那叫嘉靖的定然也是個鱉孫!
朱元璋憤憤不平。
還有,那張居正雖然能乾,怎還得了個首輔的名號?朱元璋心底警惕非常,為了加強集權,他早已廢除了宰相,全部活計都自個乾。怎麼後頭聽那後人女子說“明隻一相,張居正也”,取了個掩人耳目的首輔之名就當他老朱聽不出來了麼?這張居正分明就是大明宰相啊!而且那首輔的意思難不成是有數個宰輔,而張居正為首?大明朝的宰輔竟然還不止一個麼?真是荒唐至極!那這皇帝豈不是什麼都不用乾了,成天玩不就成了?(從某種意義來說,朱元璋也算堪透了嘉靖和萬曆朝能夠半自動化的部分原因。)
臣強君弱,何嘗不是一種禍患呢?
朱元璋又多生了一肚子氣。
但總而言之,那張居正好歹還是個好的,能乾!一年之間充楹國庫300萬兩,又能銳意進取,施行新政、安定邊患。這樣全麵的能臣乾吏,哪怕朱元璋都有些眼饞。
這樣的能臣,能將那爛泥都扶上牆,若能遇明君,定然更為得力!哎,可恨遇到的是老四這不爭氣的後人,真是糟蹋了我大明的賢臣。
不成,朱元璋決定防範於未然。
“標兒啊,雄英三歲後,就讓他到啟明殿中,咱要親自教導他!還要叫他多多習武、強身健體。”朱元璋說著說著還有點嫌棄地瞥了眼朱棣,“還有雄英日後的正妃,旁的都不要緊,隻要身家清白、品行端正就好。頂頂要緊的是得挑那等身強體壯、屁-股大會生娃的女人,這事兒咱要記在祖訓裡,才不會叫你將來斷了承續!”
誰家皇帝能把選王妃要屁-股大這事兒放祖訓裡啊?
朱標無語:“……是。”
朱棣委屈:“爹,您說大哥就說大哥,瞪我-乾嘛!”
“還不都怪你!子孫後人如此不爭氣,叫咱大明隻續了兩百多年!”
朱元璋耳聰目明,沒忘了仙跡中還說大明國祚兩百多年,兩百多年雖不長,但也不短了!朱元璋隻在心裡唏噓了一小會兒,便釋然了。他自然希望朱家江山千秋萬代,但朱元璋是個實在人,也知道後代子孫多有不爭氣的,那些地主老財家都屢屢有富不過三代的,皇帝家也不能幸免啊!他老朱起於微末,朱家王朝能延續兩百多年,也不算差了。
隨後又想起那後人女子說,明朝兩百多年那麼多人裡頭她隻喜歡一個叫朱迪的,另一個便是那張居正。嘿,這朱迪也姓朱,也不知是不是他老朱家的?又有何功績,竟能被後人銘記於心啊?
順帶,朱元璋也有點含酸。